想知道运动究竟是通过怎样的一个流程来促进身体健康的,越详细越好。


运动促进身体健康,这是老生常谈了。这是为什么呢?其他回答讲了很多好处,今天我就讲讲一些生物原理。

第一条就是维持甚至增长肌肉。肌肉在人体代谢中具有重要的生理意义,而衰老的表现之一就是肌肉量的衰减。虽然肌肉量的维持主要靠人体激素,而肌肉的生长信号却要依赖运动的代谢产物,比如乳酸之类。所以肌肉的生长一靠营养,二靠运动刺激,三靠正确的激素分泌。所谓的营养就是蛋白的基础养料——氨基酸。但是即使你吃得再多,没有正确的肌肉生长信号,肌肉也不会自动生长出来。这是因为对于生物,特别是对于人类来说,肌肉是一种昂贵的装备。同是灵长类,黑猩猩的肌肉量就比最精英的人类健身运动员还高,这是因为人类选择了另外一种更加昂贵的装备来发展(不要问为什么,如果没选择这条路,你也不会问这个问题),就是大脑!大脑是必需品,奢侈品,不管你是不是在动脑筋,它都耗能巨大。相比之下,肌肉是个附属品,追求的是够用就好。谁定义够用?当然是使用本身来定义!所以运动量决定了你的肌肉量,而运动方式决定了肌肉增长的方式。当然增长也不是无限的,因为毕竟相对于大脑,它是次要的需求。而用肌肉完成不了的事情,人类选择用大脑去解决。所以有些人过分追求肌肉量,就会违反人类这个物种的基本生理逻辑,导致夭折。

第二条是维持线粒体健康。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也是化学工厂。它还控制细胞的衰老死亡开关。它就像汽车引擎的气缸一样。汽车的气缸越多,总功率(马力)输出就越大,单位损耗就越小,引擎寿命就越长,但是油耗就越大。线粒体越多,产生ATP的速度就越快,单个线粒体的ATP负担就越少,于是反而产生的氧化损伤就越少。线粒体的个数也是像肌肉一样,由需求驱动。运动产生的ADP/ATP比值越大(消耗越快),越说明能量短缺,就会刺激细胞产生更多的线粒体以提高能量代谢效率。这就是为什么人锻炼一段时间之后,慢慢会适应新的运动量/方式。那些能量短缺的地方会增加线粒体数量,而能量过剩的地方则会减少其数目。这是因为本质上,生物是能量保守的,它总是要节省能量以备不时之需。保守能量是永远的策略,而使用能量总是一时一地的战术。这就是生物组织用进废退的逻辑。线粒体健康除了为了我们提供足够的能量之外,它还是人体的化工厂。能量工厂的副产品是各种激素,特别是固醇类激素的前体,有了这些前体,人体的器官才能用来制造激素,也就是荷尔蒙。所以健康的人体,给人一种荷尔蒙的气息,那是有生理基础的。而只有了足够的激素,人体才能平衡内分泌,平稳地运行身体。而给人感觉荷尔蒙爆棚的人,一般身体都比较健康。这些都是线粒体的功劳。

第三条是维持氧化平衡。氧化还原平衡是生物永恒的主题之一。全氧化/全还原,都不是生命。就像酸碱度一样,生命总是试图维持氧化还原在某个中间的平衡位置,为此发展了一整套负反馈控制机制。运动会产生大量的能量代谢,这意味著过多的氧化自由基。为了抵抗这种氧化失衡,细胞会上调自身的抗氧化机制,产生大量(过量)的抗氧化剂。这些抗氧化剂不仅中和了运动本身带来的氧化自由基,还可以中和身体里其它的氧化自由基,这样就治疗了身体里的慢性发炎和氧化损伤,预防氧化衰老。这种抗氧化机制其实和喝绿茶,吃某些蔬菜或者植物性食物来抗氧化的原理是类似的。但是它更普适,也更可控。这也是为什么过量运动有害,因为人体本身的抗氧化储备是有限的,当运动带来的自由基超过了抗氧化储备的能力,冗余的自由基就会产生更多的伤害。

第四条是更深一层的生化原理。所有的细胞都遵循的,即AMPK通路。AMPK是一条修复性的生化通路,它激发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清理回收损伤的蛋白,促进衰老细胞的凋亡,从而恢复生命整体的健康。AMPK是一种激酶,它由AMP激发,而AMP是ATP失去两个膦酸基团后的分子,它的出现意味著生命体能量的极度消耗和短缺。运动消耗ATP,生成ADP,甚至AMP,最后激活AMPK。所以要有一定的运动量或者运动强度才能激活AMPK,产生足够的效果。激活AMPK的另外一种方式是长时间的断食。所以运动可以产生类似断食的健康效果,这对于抵抗衰老是十分有益的。

以上从四个方面介绍了运动与身体健康的关系。学识有限,肯定有不周全的地方。总体来说,正如另外一个答案所说,运动就是你给身体的一个信号,你利用身体对这个信号的反应来提高身体的状态,改变身体的组成成分,抵抗氧化压力,促进新陈代谢。


理论的去找Paper看看,我只从个人感觉上说,对普通人而言,适量中等强度的运动都好,坚持一个到三个月你就知道好处了,各种强,精力充沛,心情舒畅,以前经常有同事说我看起来很精神;反之,如果不动,就会各种犯困,心情烦躁,体能下降(疫情期间亲身经历)。网上有纪录片,就是几个健身教练为了亲身体验普通人减肥的感受,停止运动三个月增重三十斤,然后再减回去,你可以去看看他们不动变胖后是怎么个感受。

然后运动一般分为有氧和无氧,最好一天有氧一天无氧,交叉训练避免伤病,每周5~6次。有氧就是心跳在120-160之间,初学者最好在120-140,感觉比较舒服,循序渐进从20分钟每周5%加量,如慢跑、游泳、骑行台都不错;无氧就是力量训练或短跑,标准动作按极限重量的65%做组,新手期可以每次2.5㎏加量。还有瑜伽,据说对女孩子不错,我没练过不敢说,可以找高手咨询下。


①经常锻炼身体可以增强心肺功能,使心脏收缩力升高,心脏搏出的血量增多,心脏跳动次数减少;增大肺活量,增加肺和组织中的气体交换,促进二氧化碳的排出。

②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含量,升高血液中的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含量,这种物质能够清除血管中沉积的脂肪和胆固醇,从而起到预防动脉硬化、冠心病、高血压、脑中风等作用,延缓心血管系统的衰老。

③可以改善神经系统的功能,增强记忆力,提高机体反应的灵活性,使老年人保持充沛的精神,提高生理自理能力和工作效率。

④可以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功能,增强机体对寒冷、高温等不良环境因素的适应性,提高机体对各种疾病的抵抗力。

⑤可以改善人体的消化功能,增加胃肠道的供血,促进胃肠蠕动,升高各种消化液的分泌,加速各种营养素的消化、吸收和利用。

⑥可以增强肌肉、韧带和骨骼,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和骨质疏松,从而保持健壮的体魄,保持肌肉、皮肤的弹性以及全身运动的灵活性。

总之,适当的运动锻炼和体力劳动能够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改善人体生理功能,提高精力,增强体力,防止早衰。


就身体强壮而言,「运动」是身体动作相当大,如果做得剧烈会使你气喘流汗的任 何一种活动。如果活动量够,整理花园或散步,同打网球或骑一小时自行车是一样的。 都可以达到同样的运动效果。 体力活动有益健康,在医学上是有绝对根据的。任何运用到肌肉的工作,都会使肌 肉对氧的需要增加。在做体力运动之际,你必须作较深的呼吸,使更多的氧进入肺部, 你的心脏(心脏本身几乎完全是肌肉)必须跳得更快、更剧烈,以便将血液输送到肌肉 里。在北美洲,死亡者有1/3左右死于心脏疾病,而且在严重的疾病中也名列前茅。 因此,与不运动的人相比,如果你有一颗有效率、活泼而富有弹性的心脏(更不用提你 还有强健的肺脏了),那末你的健康发生严重的可能性就要少很多。有一项医学研究报 告指出,坐办公室又不运动的中年人,患心脏病的机会比那些经常运动的人要多一倍。 在适当的范围内,你的肌肉运用次数愈多,动用肌肉及关节的数量愈多,你的身体 所得到的益处也愈多。对身体最有益处的一种运动叫做「动力运动」。像游泳、慢跑等 动力运动,当你在呼吸急促、汗如雨下时,它能使你的心脏、肺脏及身体肌肉强化。它 还能使你的关节柔软,使你的神智及身体活泼起来。另外一种运动叫做「静力运动」( 如举重),静力运动能使特定的肌肉强大到过分的程度,对强化心脏及肺脏没有什么太 大的好处,可能无法提高你的强壮程度。 缺少运动会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任何一个人,如果他生了病,或是受了伤,不得 不躺在床上,经过一段时间之后,他就知道他的肌肉会变得多么衰弱无力了。停止运用 肌肉,会影响到骨骼、心脏及肺脏。 不运动的衰弱肌肉也会对关节及韧带等结构形成 额外的压力。反过来说,运动也会损伤肌肉、韧带或关节。不过,如果你经常运动,受 伤的危险,就会比经过几周、几个月不运动或很少运动之后再运动的机率要少。 「动力运动」对身体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而且它对心理也有好处。许多人在运动 后睡得较好,醒来时精神充沛、敏捷性提高,而且更能集中注意力。


运动当然对身体好咯,当然你要注意运动量的大小,生命在于运动,有运动就有健康的身体。相信我没有错的。看看运动的好处吧运动能抗衰老,试验证明,只要持之以恒坚持健身跑,就可以调动体内抗氧化酶的积极性,从而收到抗衰老的作用。运动能减肥运动能加强平衡性和协调性锻炼运动能健脑,运动可促进血液循环,能供给大脑以充分的能量,更主要的是可起到通经活络、健脑和温肺腑的作用,提高思维和想像能力。运动能抗高血压,运动通过肌肉的反复收缩促使血管收缩与扩张,从而降低血压。另外运动能让你认识很多朋友,有利社交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