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网上买了双经典款匡威一代,因为从来没买过高帮的匡威,而那双高帮匡威那么经典,简直是学生党的必入款啊。赶上打折只要两百六。结果到货后我爸妈查看淘宝订单就开始抱怨,说我还有两双匡威又没坏怎么又买,说我其他的运动鞋也是好几百一双的都没坏,又说我暑假买了很多东西了。结果他们擅自把我那双刚到的鞋子拒收了!!还立马申请了退款!你知道我看见它打折降价的时候下单的欣喜感吗?搁我同学家,再不济的买双经典款匡威也再正常不过了,人都直接上专柜买,哪像我这样为了节约还上网各种比对找差价?好不容易满意的下单了,等了这么久到货了结果你给我拒收??因为我以前的匡威都是我妈带著去专柜买的,都比这双贵很多啊也没见他们这么过分,这次才两百多居然做的这么绝!我暑假也就买了两件T恤一双凉鞋,而且价格都是平价的那种,况且我已经高中毕业了!人高中毕业都开始学特长旅游化妆健身……这些都需要更多的资金,而我一项也没干成,好不容易准备去长沙了,想有双新鞋,等了这么多天,却是这样的结果。我是高中时才接触的匡威,这个年代的小孩儿小学初中就踩匡威了吧,现在都大学生了,他们居然还会觉得一双打折两百多的匡威贵??我真心觉得他们太抠了,太过分了,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收入也很一般但对孩子从来不省?一毕业就买了果7/7s,笔记本也买了,还各种带著旅游……我想干的所有事却一次都不敢提起,为什么我这么为他们著想了,他们连一双鞋这点要求都不能满足我?都是借口!大家都评评这双打折260的匡威到底有多贵啊?!唉~


父母和孩子的支出是不一样的。

孩子是:我一个暑假就买了一双鞋,哪里贵了?

讲真话,真不贵。

父母是:水费电费网费手机费煤气费物业费上下班交通费全家伙食费家里总要买点日常用品,总有点应酬,孩子的学费杂费爱好零花钱书本费服装费,各种日常支出杂乱多到很多成年人会崩溃。

换成父母看一双两百多的鞋,他们可不是一个暑假就这一项支出,看了一长串的支出清单,再看这双鞋,那是真他么的贵。

也是真话,真的贵啊。


我爸,确切点说,我的继父,是一个把抠门扣出了一整套理论的人。

厨房的洗洁精一次只许按两滴,三滴太费,一滴洗不干净。吃完饭用纸巾擦嘴也是一样的规矩,一张擦不干净可以理解,用三张就是浪费。

我一直怀疑,如果我是个男生,他肯定会进去追问我每次上厕所用多少纸。

他总说自己勤俭持家,一双皮鞋穿它个五年只能认识皮鞋,穿上十年才能认识自己。

我不知道为什么想要认识自己,就非得把一双皮鞋穿上十年八年。

反正老家的鞋柜里,每一双黑皮鞋拿出来,继父顺嘴讲的故事,至少够就一瓶白酒。

穿这双跑赢过抢包的混蛋,穿那双请邻村阿公帮人平了事儿,赚了两盒烟,都是些耳朵听出老茧的故事。

我打小就没见过亲爸,好在我妈和继父坦率,也没打算瞒我。

小时候有人嘲笑我没亲爸,我从没发怵过,每次挺直了腰杆和对方理论,就说你爸有什么是我爸没有的,咱们比比?

他们可能也发觉了,男人和男人比没什么两样。

后来一次放学下暴雨,继父第一个进来接我,就再也没人说爸爸的事儿了。

那天回家路上我问他,为什么家里不能多买几把伞,他说买那么多伞做什么,把钱存银行还能生利呢,买了伞一年也用不了几天,不是浪费么?

我觉得继父说的很有道理,继父也认为自己用「勤俭」理论成功教育了我。不过代价有点惨烈,一把伞只够遮我一个人,他坚持淋了一路的雨,当晚就发烧了。

我开始有点想嘲笑他的固执,后来又有点心疼他的固执。毕竟不是他冒雨前来,发烧的人应该就变成我了,秋天的雨打在身上还是挺冷的。

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下长大的我呢,初中时看上了一条裙子,价格贵的怕人,当时我的内心是很矛盾的。

我知道得到它的希望渺茫,可如果不试一试,可能在接下来的一整个夏天我都开心不起来。

心爱的裙子是小女孩儿的半条命,这一点儿都不夸张。

小心翼翼和我妈说了裙子的价格,我只拿到了四个字,找你爸去。

继父有一个习惯,想事儿的时候点一根烟,也不抽,烟灰能撑好久不断,像粘了胶水,直直的挂在手上。不过那次,他的烟灰断了好几回。他说你在家里等等,我马上回来。

那个夏天我得到了想要的裙子,在家里开心的团团转。我妈说,你爸都好几年没买过鞋了,你就作孽吧。

我知道将来继父的鞋柜里又要多一个故事,不过这个故事肯定不会讲给我听。

好吧好吧,这些都是十几年前的事了。十几年时间过来,继父的抠门大法也在与时俱进。

前几年我经常抱怨他们俩,功能机跟不上时代啦,不能语音不能视频,每次打电话都要吼的老大声才听得见,不累得慌嘛?

两个人早就知天命的老人,看向我的眼神活脱脱像看到了傻子。直到我说,智能手机语音通话不要钱的哦,视频通话也是不要钱的哦,饭桌上还是没有人理我。

继父怕我尴尬才说了句,好好吃饭吧,有空再说。

然后没过几天,继父火速买了两部二手苹果,和我妈一人一部。继父天天去菜市场买菜都要视频通话,家里的那位现场指导,这家的菜不新鲜,那家的肉看起来不错。

去年继父生日前几天,我说爸,今年给您买双皮鞋呗,女儿花钱,您随便看,价格不重要,喜欢就行。

你猜他怎么说,哎呀别再买鞋啦,年年买鞋柜都装不下啦,你给我买个二手爱抛子吧,你们年轻人用的那个,方便。

我说啥?什么爱抛子?

两人指手画脚交流了半天,我才弄明白他想要的原来是无线耳机,airpods,好配他的二手老苹果。

后来我给他买了个新的,他不要。我偷偷在地上磨了几下,骗他是旧的,不值钱,他才收下。

不过现在回家和继父一起吃饭,依然是我的噩梦。

他说现在的餐巾纸质量好了,擦嘴只许用一张。


如果看完题主的话,还跟我说这和消费主义无关,那我只能为您的语文老师感到悲哀

原答案部分:

因为你已经陷入了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仔细分析题主的话:

1、「那双高帮匡威那么经典,简直就是学生党的必入款啊」。

经典,谁定义的?如何定义的?

是不是厂商与大众传媒的共谋,才导致了这种流行文化中的经典款的诞生?

是不是一层一层地从媒体广告和商场广告,到街拍达人,再到你的同学中的比较时尚的那几位,慢慢塑造了你的这种认知?

必入款,为什么会是必入?

是不是认为你拥有这双鞋,就能区别于一些人,并融入另一些人,而且能表现出自己?

毕竟只是为了穿,那什么不是穿啊。

当这句话连起来的时候,就可以看出一个问题。

这双鞋的使用价值,对你而言,已经并不是购买这双鞋的理由。而符号价值,区别与表征,才是真正的原因。

换句话说,符号价值,成为了新的使用价值。

想想,这种符号价值,是怎么建立的?是消费符号的生产者、传播者联合运作,渗透到日常生活当中的。

至于你,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受害者而已,别以为自己多么与众不同,你这样的人,各个意义上都还有很多。

2、「你知道我看见它打折降价的时候下单的欣喜感吗?」

「欣喜感」来自于下单,而这个时候,你甚至没有收到这双鞋。

如果把拉康拿出来说事儿的话,大概就是,你对这双鞋的欲望,是漂浮状态下的能指,其对应的,是一个滑动中的所指,因为这个时候你也没有鞋啊,等于说,「打折降价」,已经替代了「鞋」,成为欲望的,是「打折降价」,而不是这个商品本身。

再往下推,「打折降价」,仿佛是占了便宜没错。可是你还是花了钱啊,又不是说你免费拿到了这双鞋。所以,「购买」代替了「打折降价」,成为欲望的新的表征。

当所指滑动到这里的时候,对这一系列所指进行分析,就很有意思。

是什么,让「购买」,代替了「物」,成为你的欲望的?

我要是说这和当代消费社会没有关系,大概也没人信吧……

3、「为什么别人家的父母收入也很一般但对孩子从来不省?一毕业就买了果7/7s,笔记本也买了,还各种带著旅游」

老实讲,别人家的孩子有啥,和你有关系吗?

可能还真的有。

马克思的话讲,叫「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拉康、阿尔都塞、福柯等等大思想家,也一致认为,个人的「主体性」这个东西,很大程度上不是自身生发的。拉康讲「主体间性」(虽然后来也不太讲了),阿尔都塞讲意识形态,福柯讲规训和自我技术,等等,都认为主体是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被塑造出来的。简而言之,因为别人,你才成了你。

那么,你接触到的别人家的父母都是这样,那你也跑不了。

而且你的父母,按照你的描述,「因为我以前的匡威都是我妈带著去专柜买的,都比这双贵很多啊也没见他们这么过分」,可以说,也是尽力满足你的需求的。

等于说,你生活在一个「孩子要啥父母就给啥」的关系场里,形成这种观点,一点都不奇怪。

那么,这种「孩子要啥父母给啥」的消费观,又是怎么形成的呢?

算了直接开花哦不对开炮!万恶的消费社会!万恶的晚期资本主义的文化逻辑!

好吧我有点激动了。

不过讲真,我真的觉得,你的高中政治算是白学了,至少马政经部分,算是白学了。

白学应该打死,所以你自裁吧(大雾)。

4、总结

不能支配符号的人,就会被符号支配。

所以,多读读书吧,马克思、葛兰西、阿尔都塞、居伊·德波、鲍德里亚、弗雷德里克·杰姆逊……

虽然现在书也挺贵的,但是比起以后花更多的冤枉钱来说,可能还是比较值得的一笔投资吧。

毕竟,《资本论》全三卷,还没这双鞋贵呢。

------分割线-----

集中回应一些问题:

Q:答主是学什么专业的

A:本科广播电视编导,硕士中国现当代文学

Q:苹果哪里有7s

A:题主原话,与我无关

Q:拉康的表述到底是啥

A:漂浮的能指和滑动的所指

Q:消费主义有没有积极意义

A:消费有,消费主义……而且多少还是要有点共产主义理想的嘛

Q:答主本人怎么对待消费主义

A:消极反抗,意思就是,逛来逛去,啥都不买,武康路我逛了十次不止,买过最贵的东西是脉动,上一双自己买的鞋还是李宁毒牙,购于2017年,快30的人了,现在还在穿高中买的衣服……

Q:是不是上纲上线了

A:我全程只分析题主的消费心理,都是根据题主原话,其他人是不是对号入座,那我可就管不著了

Q:答主对经典款的理解是不是有问题

A:这个真有可能,我也不太懂匡威经典款是啥,不过经典款可不一定经典,经典款的经典化过程,或者说在题主脑子里的经典化过程,还是值得讨论的

Q:不同社会都有这种现象,并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答主夹带私货

A:所谓「野人也觉得成年男子该有块兽皮才像样」、「社会主义一旦有什么紧俏品新潮品一样会产生巨大的价值」,你们的证据呢?我分析问题有题主的阐述做根据,你们空口白话,恐怕不太好吧

Q:白学?

A:是个梗

Q:带著俯视的心理看人,答主哪儿来的优越感

A:如果你认为我有优越感,那你就这么认为吧

无耻引流

同样是理论向的回答,和这个答案思路是一样的,希望开辟不同的视角

杨超越帮吴宣仪辟谣拼车赶活动,为什么吴宣仪粉丝对杨超越阴阳怪气的??

www.zhihu.com图标《歌手?当打之年》中黄霄云的歌声真的没有感情吗??

www.zhihu.com图标「你先是个人,才是个中国人」这句话对吗?如果不正确该怎样反驳??

www.zhihu.com图标

不知道答主家境到底怎么样。

我上大一的时候,同学们的物质条件都非常好,用的都是苹果,假期都出国,考ACCA六万块钱掏出来都不眨眼那种,我心里很酸,整个人都很怪,很物质,和我妈闹了很多次矛盾。

我一直以为我妈一年能赚二十万的。

我和朋友们一直抱怨我妈小气。

我妈被逼得没办法,把家里的账本拿出来一页一页地翻,我才发现她一年只赚了八万。刨除家里的吃穿用度,我爸游手好闲大手大脚的消费,老人的治病钱,我的学费生活费,不剩多少了。

因为我妈从来没给我表现出家里拮据,所以我一直理所当然地认为我家家境挺小康的。

现在我买鞋子从来没超过150块,碰到80块钱的设计又好看的最开心了。

建议题主和父母好好聊一次,才能知道他们真的赚钱不易,很辛苦的。

我妈妈为了一米布几块钱的加工费,每天都踩缝纫机踩到11点。我不在家他们基本上半个月都不买菜。我妈妈三年没买过新衣服了。

我妈很小气。

可是我去年得了抑郁症,因为压力太大,和周围的同学又格格不入,自残了很多次。

我妈妈一听到我电话就飙车两百公里来学校。把我带到当地精神卫生中心,前前后后花了几大千,包括诊断、心理咨询、吃药,眼睛都不眨。

我外婆得了癌症住了院,家里都是穷亲戚,掏不出什么钱,我妈妈立马去银行取了10万全部砸进去了,可惜还是没留住外婆。

我妈妈觉得中国房价太高了,她希望我以后可以不用那么辛苦,所以研究了很久,问银行借了几十万,在我们那儿买了一个地段挺好的房子,留著以后我买房时卖了。这个贷款她要还20年。

当然,我上大学的时候,我妈妈把我拉去当地最好的商场,给我挑了很多我看来挺贵的衣服,她说:「咱们是小地方的,但是去大城市上学要穿好点,不能被人瞧不起了。」电脑也给我买了7000的,手机也买的华为旗舰款,我拿著新的手机电脑,她还小心翼翼地说:「你不要怪妈妈,咱不买苹果好吗?苹果真的太贵了,妈真的负担不起。你看咱们这个也挺好的。」

不说了,要落泪了。

所以建议答主好好和父母推心置腹聊一次吧,或许他们也就像我妈妈一样呢。大人们真的活得很辛苦,很辛苦。


我每次出去逛街,二三十块钱一杯的奶茶,很随意的就买了。可是和妈妈出门,我妈舍不得买一瓶两块钱的矿泉水,都是自备水杯。

其实我家家庭条件不算差,我妈也根本不是在乎那两块钱,就是上一辈的人想省著点钱,能省多少是多少,积少成多呗。

有一句话怎么说呢,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