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幣的正反兩面能牽手嗎?


子墨子與程子辯,稱於孔子


儒家和墨家的爭論確實不可謂不多:

1、在天命和鬼神方面,儒家是淡化人格神而把宗教性轉化為內在的道德性,天的主宰性限於政權交替。儘管相信天命、認為要敬畏天命,但是仍然可以在面對天命局限時奮發有為,孔子在形式上是肯定鬼神存在的,但是卻強調人自身而不重視鬼神;而墨子是認為非命的,但是天志和明鬼,墨子反對命定論,認為決定社會治亂和人們命運的是「力」而非「命」,但是,孔子的天命論並沒有否認自身的主觀努力,只是「事在人為,成事在天」,孔子本人也「知其不可為而為之」,可見,孔子所說的天命只是盡人事後的客觀條件限制,至於最後事能否成其實無法控制,在這個角度上來說,墨子的批判可能不一定真的瞄準了儒家真正意思。在天的方面,墨子認為的天是意志之天,天的意志是民的意志,通過民的利益和需求反應民的意志。鬼神是天的輔佐,是實存的。天和鬼神都具有善罰能力。

2、在核心思想上,墨子主張兼愛,而儒家提倡仁愛,仁愛是有差等的,而兼愛是無差別的。在這個方面的論說,墨子是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認為戰爭造成不利後果,不義的原因就是不利。但是儒家認為不義是因為不仁。在愛的根源上,儒家認為仁愛是內發的,而墨子認為是天的意志在民身上的顯現。然而,儒家的仁愛就算是內發的,究根到底,不也是為了有利於他人嗎?儒家重義輕利,但是我們判斷是否是義的標準事實上也是從利出發的,墨子所說的兼愛是從整體利益出發的,從結果上和儒家追求是一致的。所以義利之辨看起來衝突,實際上,義的內在根源是仁,而其判斷標準是是否符合大眾的利,二者可以從內心和外在方面融合

3、無論是儒家的禮制思想也好,墨子的尚賢、尚同思想也好,其實都可能導致專制統治。儒家主張的禮制其背後是不平等的階級制度,是世襲制;雖然墨子的尚賢思想反對世襲的等級制度,想促進社會階級的流動,尚同是自上而下的逐級統一,看似是公平了,但是導致的結果是統治者處於有利地位,可能出現伐異現象,從而使得最高統治者的是非為是非,加強了專制統治。這反映出墨子作為保守的小生產者的代表,希望有一個賢者作為他們的保護人的幻想。這體現出他們在相互批判之餘,可能走向一個共同得到困境:高位者的權利得不到制約

4、在節用、節葬和非樂的方面就沒有什麼共同點可說的了...

能否成為朋友,其實覺得這需要二者發現彼此之間的核心訴求是存在高度相關的,彼此之間的契合性,其實有一位朋友列舉了許多共同點,可以瞧瞧:

儒家和墨家能否成為朋友?


當然能呀!啊!,畢竟那唐朝著名大儒韓愈不是早就說過了嗎?啊?「是故儒者必用墨者,墨者必用儒者也;孔丘必用墨翟,墨翟必用孔丘也。」呀!啊!. 。


可以,請,推薦看韓愈的讀墨子,極好!


結論:不能。

原因一:戰國超級大噴子——墨翟,曾是儒家門下(此說法雖備受質疑但證據確實存在),他與戰國究極大噴子孟軻勉強算是同時代的人。

《淮南子·要略》:墨子學儒者之業,受孔子之術

他學著學著覺得不對味,琢磨出了一些與孔子不對付的想法。

比如仁愛對兼愛,厚葬對薄葬……

《淮南子·要略》:(墨子)以為其禮煩擾而不說,厚葬靡財而貧民,服傷生而害事,故背周道而行夏政

也就是說,他墨翟,是孔老二的反骨仔啊!!!!

原因二:階級對立。

這其實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階級不同,可是要鬥爭到底的。

朋友?你真想多了。


作為兩種學派,自然是不行的,墨家本來就是通過批判儒家而發展起來的。

不過在現代,一個更贊同儒家學說的人與一個更贊同墨家思想的人,完全可以是好朋友。因為儒家、墨家思想的差異雖然表現特別多,但許多事因為當時歷史的局限性和階級的局限性導致的。經歷兩千餘年的歷史演進,這些偏見可以被後人去掉了。

如果荀子與墨子見面,他們未必不會相互仰慕對方的人格;孟子與墨子見面,他們未必不會進行學術上的探討。墨子的論戰對手主要是當時的腐儒、酸儒,孟、荀對這些儒家也非常不滿意,甚至某種程度上說,墨家比這些酸儒、腐儒,更接近於儒家的原本主張。


絕對不可能。邪惡異端,必須清除。


義字為誰

孟子定勝

儒家全


萬事皆有可能...


儒家和墨家在春秋戰國都不得勢,他們的思想有不同之處,但更多的是有許多相同之處,所以儒家和墨家本來就是同盟也是朋友。

儒家和墨家都是,把民的利益放在和國家等同的地位,否定的是君權和王權 。不同的是,墨家採用的是反抗壓迫,儒家採用的是共天下的和諧共處模式。

儒家其實和誰都是朋友,儒家思想從不主動攻擊墨家,法家,道家以及其他的學術門派。相反法家、墨家、道家等經典著作也同樣是被儒家弟子代代傳誦的。

墨子的非攻,是儒家非常讚賞的思想,墨子和公輸班的辯論,出現在儒家編寫的典故中,是儒家子弟熟讀並背誦的重要文章。墨子提出不要進行不必要的攻伐,孟子是說攻伐要按照道義,所以當時的墨家和儒家都是提倡以民為本,否定霸道天下的思想。

儒家是個開放的思想,和諸子百家都有互相的辯論,但根本沒有像基督教天主教伊斯蘭教一樣去迫害異教徒,韓非子懟孔子最多了,但是儒家接受韓非子的思想,因為韓非子邏輯嚴謹,他說的事情是事實,所以韓非子的著作一樣是被儒家子弟所接受並被敬仰至今。

墨子的著作也同樣是被儒家弟子所接受的,儒家也是強調以民為本,提倡要約束皇權的。重民輕君也是儒家的情懷,這個觀點上墨家和儒家是同盟,相對於法家而對立。

墨子的愛國情懷也和儒家思想不謀而合,只是墨子在宋國滅亡後,陷入了社會底層,他和弟子們沒有巴結權貴,而是走秘密結社,走群眾路線,也就是搞黑社會。墨家是徹底抵抗新統治者強權,而儒家則選擇了和君王共天下的模式。也就是說,天下傾覆的時候,儒家往往也會向新統治者妥協,但是墨家不會。

而後,墨家子弟在對抗中慢慢消亡,連同墨家的思想。

墨家思想的消失是宋國被滅以後,墨家的激烈抗爭以及新統治者的屠殺和鎮壓,和漢武帝獨尊儒術沒有一點點關係 。順便說一下,儒家並沒有罷黜百家。醫藥的扁鵲,農工的魯班,法家的韓非子,他們都被儒家弟子所尊敬並敬仰。

儒家只是提倡,所有的科學技術,社會倫理,都應該讓人民更好的生活,而不是單純為君王服務。而漢武帝也僅僅是接受了儒家思想妥協了皇權,他並沒有禁止任何人的言論和思想。

墨家鑽進了黑衚衕,他們秘密結社,激烈對抗,雖然值得敬仰但,最終失敗。而事實上,和君王勛貴共天下,也是不得已的辦法,儒家是站在民這邊的,但是為了達到目的,選擇了向君權妥協,對於墨家的消亡,儒家是惋惜卻也愛莫能助。

所以結論是,儒家和任何思想都能成為朋友,尤其是墨家 。


不能,一看你就沒看過墨子,墨家受不了儒家的虛偽,所以有一篇叫非儒!墨家除了思想太過於樸素之外,其他思想真的和GCD的理想一樣,兼愛,非攻的理想世界,俠義精神,鼓勵科技發明!


能否成為朋友要看其個性,修養


b不能,政治方向不同


你先選那邊


儒家第一天敵,墨家,儒家講究君臣父子,墨家講究兼愛非攻,兼愛非攻的潛台詞,即無君無父,直接要斷儒門的根啊,這還能做朋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