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学这门方言的目的只是跟他一个人交流,那么他说的话就是标准 = =

如果你是想跟说这门方言的很多人交流,那么你应该会接触到不只他一个母语者。

那么,你可以先调研一下(无论是通过实际去听,还是通过理论研究),看看他说的话到底有多么不标准。如果差得实在太多,就不要跟他学了。如果差得不多,那不妨就跟他学,其中不标准的部分,在你与其它母语者的交流过程中就能得到纠正。


对照方言志呀

那些说方言无所谓标不标准的真是看不懂,不了解的领域可以不说话吗?


首先明确定义,标准的方言这里应该说的是大多数人所使用的方言口音。

同一种方言在不同地方也会有不同的口音,划清此口音的使用人群范围,统计大概人数,加大对话训练对象达到一定比例。

如果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组织为此方言制定了一套发音标准,并得到大多数人的认可,则按标准内容学习。


方言没有标不标准的。

十里不同音,如果非要规定出一种标准方言,那方言也许就不再是方言了。

只要是同一种方言,总有共通之处。当你学会一种一个地方方言之后,你可以灵敏地发现它与附近的地方的方言的细微差别,并举一反三迅速学会。


目前中国的标准是普通话,所以还是学好普通话吧


找找当地有没有方言的标准啊,比如济南话的标准口音就是从爷爷到本人连续三代生活在西门以东,南门以北,东门以西,大明湖以南的区域的人说出来的话


不标准怕啥,我的汕头话一直有几个字说的不对但是总是矫正不过来,也没人说我怎么了(逃


普通话要标准,学个方言还要标准

你这不是想学方言,你这是要当秦始皇啊。


上面是回答时的题目。有答主质疑有没有标准的事,那算质疑对了,这答案本就是对方言学习者模拟普通话推广者的「正宗」心态的揶揄罢了。(真用我说的这么明显么?)

放眼望去,方言运动朝著模仿普通话的「标准方向」发展,一定要立个正宗出来才可以学、一定是谁古老谁牛逼。若是为了交流,这种心态大可不必,也大不可取。若是为了学术,怕是学习之处老师就要和你好好讨论讨论标准这一模糊概念应该怎么定义,怎么运用,还用得著「唯恐」么?

一切不过是工业化喂饱了人命,科技提升了个人能力,让人有一种可以坐北朝南,规范周边一切的幻觉罢了。

汉服运动、同志运动、方言运动,等等一切都是生产力发展带来的主流势力漫溢到原先不受污染的田园情怀时激起的反抗。好玩的是,对抗恶龙,难免就要学习恶龙那些令人不齿的招式,最终又长出了爪牙,变成了不讨喜的模样。


我认为学习方言的过程只跟一个人对话是万万不够的。

而且「标准」是相对于群体而言,群体中当下「最流行」的就是标准。30年前的「标准口音」跟现在也不一样。

那么,既然要接触一定规模的方言群体,才了解什么是当下的「标准」,那为什么还只追著一个人学习方言又担心他口音不正呢?毕竟你已经接触到群体了,你要学习的来源不止一个呀


你就说你想学哪里的方言吧,这样好对症下药


没必要,就当个乐趣。相隔十里,乡音不痛。而且方言本身在演化


窃以为方言无所谓标不标准,方言在其使用和传播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发生变化,这个变化的过程是一直持续的,在当今各地融合交流的大背景下这种变化更快更大,因此很难说谁的方言说得「标准」,因为某地现在的方言跟一百年以前的方言在辞汇、语音等方面都会有变化,方言也不像普通话有明确的规范。所以只要达到能与当地人交流的程度就可以了。毕竟在很多方言区隔村隔镇就会有变化,不可能穷尽所有方言。


我原来想跟室友学闽南话,然后他告诉我他的闽南话只在漳州好使,出了漳州跟我一样啥都听不懂。

我后来又想跟女朋友学壮话,女朋友说她不会,她爸爸的壮话只在老家那个村好使,在桂林也是啥也听不懂。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