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的父母往往活著活著就把自己丢了。

很多时候,我们执著于给孩子找好的教育机构,好的方式给孩子好的教育,我们却忽略了自己本身,以身作则给孩子最好的榜样,给孩子一个标杆去学习就是最好的方式,父母天天争吵跟父母每天心平气和的沟通交流对孩子来说效果是完全不一样的。都说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对长辈感恩,对生活中的人事感恩,自然对孩子会形成一种教育,皱市明的妻子对孩子说过「你没有理由浪费,我们现在的生活都是你爸爸一拳一拳打出来的」,这就是最好的教育,让孩子知道生活不易,珍惜!

不论是权威式的家庭教育或民主式的家庭教育,都要灵活地支持孩子的自主权。这会加强家庭关系,提升家庭氛围,让孩子的天赋和强项得以发展,帮助孩子学会感恩。适当地提醒孩子不要在社交媒体上过多地浪费时间,保护他们远离商业广告的不良影响,培养孩子的自我独立意识,可以让他们成长为一个积极的,有目标的,懂得感激的人。

1、这几天,又一则泰国的公益短片在朋友圈火了起来。短片名字叫做《感恩》。

短片的主人公叫做芭作,是一名普通的小学教师,他有一个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为了照顾好母亲,芭作每天都会将母亲带去学校上课,并将她安置在教室的最后一排。可这却让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们常常在上课的时候分神。对此,家长们颇有微词:「这是学校,又不是他家。」

「就是啊,学生们怎么可能集中精神学习呢?」

「其实可以请个保姆帮忙照看,比每天这样好地多了。」

「我正琢磨让我家孩子转到别的学校去。」

很快,校长就找到了芭作,希望他郑重地考虑这件事,并善意地向他提议,为他的母亲寻找专人照顾,免去他的后顾之忧。可这一提议却遭到了芭作的拒绝。在他的心里,是母亲给予了他生命,现在她老了,也只有他了,他不能也不放心将母亲教给别人来照顾。而在这个时候,短片进入了高潮,在芭作和校长谈话的时候,芭作的母亲走失了。听见老师急切的呼喊声,学生们也自觉地组织起来寻找老奶奶。

这时候家长们发现,芭作对母亲的悉心照顾,在潜移默化之中,已经影响了孩子们,让他们学会感恩父母的爱。他们会感谢母亲的辛劳,对母亲说:「等我长大了,我也要给你开车。」

也会在放学后给妈妈一个大大的拥抱。

杨占禹在他的《时光录》中写到:

「亲情,可能是这个世界上最纯净的感情了,除了爱与呵护,还应该有感恩。」

感恩是一个社会良知的底线,如果我们失去了对父母最起码的感恩,那么这个世界最终会被麻木吞噬。

2、

3、今年1月份,成都的柴先生用「一个失业父亲等待女儿归」的名字在网路上发布了一条微博,说女儿将自己320万的积蓄全部转走,并拉黑了家人。

4、知乎上面有一个这样的问题:出身在四线城市,父母不能给你事业带来任何帮助,你还心存感恩吗?

作家张佳玮受邀在下面回答道:

「父母把你拉扯大,没病没灾没遗传病,没脱手从大悦城把你扔下去,也没在车里闷死热死。

牺牲自己的生活质量来满足你,也没什么自己遗留问题来连累你,真就够美了。配得上感恩戴德。」

天下的父母往往活著活著就把自己丢了,任自己在这尘世间如何挣扎,却都还是踮著脚,拚命地想让孩子去看看世界的美好。可是父母也是凡人,你以为的无所不能不过是幻想,他们没有道理负责你的人生。

不懂得感恩的人,路会越走越窄。不懂得感恩的人,也不会有温情,而多势利。这样的人不懂得珍惜朋友,不懂得珍惜眼前的一切,对别人对生活充满抱怨,浑身的戾气,别人也只会离他越来越远。

有人说:「生活中最伤人的是,你会发现,有一些长期相处的朋友,10件事你对他做好了9件,只要有一件不如他的意,他就不记得你对他的好,只记得不如意的地方,就翻脸。」

我想没有哪位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一个这样的人。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是爱的教育重要的一部分。爱是双向的。只有父母对孩子的爱,没有孩子对父母的爱,这种爱是不完整的。父母养育孩子,子女尊敬父母,爱是人间共同的情怀和关爱。孩子有了一颗感恩的心,是父母送给孩子的美好礼物。他的内心会多坦然和幸福感,因为他感受到了爱,才会产生这样美好的感觉。

我相信,这时他自己内心也是温暖的。

诗经中说:「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生养之恩,是这世上最大的恩情。世间的孩子,成人的第一步就应该明白父母的不易,感恩他们的付出。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