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西族,一支主要生活在云南省西北部的藏缅语民族,其历史和艺术非常独特而神秘,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笔者曾有幸居于丽江城内体验人文风情、登上玉龙雪山看那无边美景,真乃人生一大美事。

那么纳西族的Y单倍群情况又如何呢?说来惭愧,总是擦边而过,没有掌握过准确的信息,感觉处在迷雾当中,以至于听人说起纳西族中有高频的R1b——这一印欧语人群常见的类型时,竟是一怔,然后是:啊?!在强烈好奇心和疑虑的推动下,终于开始系统地研究一番。

首先找到了复旦大学2004年的一篇硕士论文《从Y染色体遗传结构看藏缅语族人群的起源研究》,该文献发表的时间有点早、实测的SNP位点有限,但贵在样本量较为充足,可以看到以下统计,

图1纳西族数据中,有1份含有近15%的P(R或Q),比例确实挺高,但这个没法确定到底是哪种;于是接著搜索HGDP计划中的纳西族数据,在一篇文献的附件中终于看到了Y的结果,然后直接吓cry:

图2

这有一半都是R1b2b-M73啊!!!这是一段怎样的历史啊!越发好奇之下,想到之前在写作《1万年来东南亚人群的变迁》时,分析过HGDP近期高深度重测的数据,正好可以辨明究竟是哪个下游类型,借此理清这一支父系的历史。很幸运,这4个样本中有3个都重新测过了,动手分析。。。。。。。。。然而,结果又吓cry——这哪是什么R,分明是Q-M120啊!

平复一下跌宕起伏的心情,整理一下这3个样本的情况:

1、他们虽然都是M120,但并不都是同一个下游分支,其中两个有非常晚近的共祖,大约为200年左右,属于MF1641支,而且与23魔方公布的疑似赵宋类型共祖于5000年左右;2、另一个属于FGC14753,与山东、江苏、陕西等地汉族和1例新测越南京族的共祖时间也接近5000年。下图中橙色圆球代表纳西族样本,绿色为其他现代样本,绿色虚线的长度代表私有SNP的数量,

图3如此,不禁要问:纳西族中的M120,为什么会有至少这两个与其他民族共祖在5000年左右的分支?这里暂且按下,在后续的文章中将结合古DNA的最新进展进行综合阐述。除了这几例Q-M120,还有几个很有意思的点,这里做一简要介绍:1、图2中的两个N,经早前的SGDP重测和最近的一次重测,可以确认属于N1b2下M1847的下游,共祖时间约为1800年,他们与土家族样本共祖于2300年左右,继续往上与马来西亚的Bateq人共祖时间为4000年左右,这整个一大支的代表SNP是SK1508。图1中显示的K*(xO3 xO3e xO1 xO2a xP)应该就是属于这个类型。2、图2中的O2*,确实是个罕见的类型,可以将现在的O1b1处拆分成两级(F2320等+,K17等-),是目前所见O1b1下分化位置最靠上游的分支,故图1里第二份数据中50%的M95,应不包含这个样本所代表的类型。3、图2中的O3e,具体类型为Oα6b下的一支,与西双版纳傣族共祖时间为6000年左右,再往上还有汉族样本,这一大支的代表SNP为Z25970。

非常遗憾的是,纳西族高通样本中没有包括图1中的D、C、F*单倍群,我们期待以后有更大规模、更高深度的测试计划,来理清纳西族的父系分布情况,以及其背后所代表的该民族历史发展进程。

编者简介

龙马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