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凤凰单「丛」:

「丛」是严格意义上的正确用字,被官方所认定, 「枞」是约定俗成。

以商品角度来看,如今「丛」与「枞」已通用。

丛:可以是名词(灌木、小乔木),也可以是量词(单植株)

「枞」何而来?早年的凤凰单丛是叫「凤凰单欉」,「欉」古同「丛」,而丛的繁体字为「丛」,由此可见,欉与丛为异形体,也就是字义相同,字形不同,所以同样也可叫凤凰单丛。

下图是当时汕头茶叶进出口支公司潮州收购站使用的包装,可以看到上面字样是「凤凰单欉」汉字简化过程中,大家把「丛」简化为「丛」,即:凤凰单丛。许多人也就误以为「欉」的简化字是「木+从」,即:凤凰单枞。久而久之,凤凰单丛和凤凰单枞就被混用了。

  • 要严格来说,武夷岩茶里的「老枞」也应该是「老丛」

据前辈黄贤庚先生所著的《武夷茶说》里提到「枞」字的读音是「zong」,意思为:树木名,柳杉、松;2、姓氏,汉代有枞公;3、县名,枞阳县,在安徽南部。与茶无关。

为什么会把「老丛」写成「老枞」呢,可以参考上面凤凰单丛那部分,不过现在市面上的茶叶商品名,也都是标著老枞水仙,老枞红茶等,大家也都习惯这样叫这样写了,也明白了其意是指什么。

武夷岩茶中老丛的「丛」可以通俗理解为老树,有一定年龄的茶树,有老丛就有新丛,新丛即新树。

不仅武夷岩茶有老丛新丛概念,还包括凤凰单丛、铁观音等等...

武夷岩茶还有「武夷名丛」,是武夷山优良茶树品种的统称,如最常见的四大名丛(铁罗汉,水金龟,白鸡冠,半天妖)。

最后想说,不论是单丛还是单枞,是老丛还是老枞,各人有各见解。有的人从字面外形上看,觉得单枞、老枞更贴切,有的严谨派认为应该尊重本意。这种「丛、枞」争议还会一直下去,但也别忽略了茶叶本味。

点击关注了解更多茶文化知识


这个现象看似偶然的,但其实深层次暴露了茶农文化水平的问题,是一种想当然,又想标新立异,而后将错就错,一错到底的现象。武夷岩茶外包装上,常把「丛」与「枞」混用,有的写「老丛」,有的写「老枞」。这个现象与潮州的凤凰单丛相似,但潮汕人对于文字非常的考究,一直有学者对"枞"提出了异议。所以,经过一番仔细的考证以后,当地政府吸收了学者的意见。现在已经统一用"丛"。

只要读者查阅一下过去国内出版的有关茶叶的书就会发现,无论是武夷茶还是单丛茶,过去都曾用"枞"字。如华夏出版社《中国茶事大典》,就用「枞」,凤凰单枞,武夷名枞。 那么,丛与枞有否不同呢?查阅了《辞海》及有关字典,马上发现枞与丛完全是两码事。 枞,(繁体枞)cōng(读作葱)zōng(读作中);字义:说文解字:松叶柏身,从木从声。辞海:一义为木名(也叫冷杉,常绿乔木,木材可做家具或建筑材料);二义为耸峙,翘然;三义为姓氏; 丛,cóng (繁体丛),字义:说文解字:聚也;辞海:一义为聚集,也指聚集而生的树木:二义为细碎,三义为姓氏。 就读音来说,潮汕方言读音为"丛",而不能读"从"。

在字义上,潮汕方言中"丛"是量词,指聚生在一起的草或树木,如一丛花,一丛茶,一丛树。茶树多为丛生,毫无疑问,准确的应为「老丛」,而不是「老枞」。之所以会用"枞"这千别字,大约是望生义,把枞与丛混同了。如果真用"枞"字,就该读成"老葱""名葱"或者"老宗""名宗"了,茶叶都快变成蔬菜了。

老丛之所以称老,指的是树龄老;然而究竟多少年的树龄才称得上「老」呢?有的说30年以上,有的说50年以上,有的说至少要100年以上。事实上,所谓的老,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如果按50年树龄计,从2010年逆推上去,只有在上世纪60年以前种植的茶树,才可算「老丛」 ;如果按100年计,要上世纪初种的茶树才够资格。但上世纪初的老茶树极为罕见,50-60年代种的茶树也不多;真正有数量的主要是80年代种植的。而这些年老丛常常被作为炒作的对象。概念而己,由头而己。

真正存活百年以上的茶树数量非常少,而且那据有关植物学的分析,就像人老了一样,老茶树根系的吸收养分的能力也就会下降,其实,真的上了年纪的茶树就像上了年纪的人一样,并不一定是最好的。不少老丛的生产能力的日益衰退,最后到枯死,而它生产的有限的茶叶,想想都知道怎会是最好的?


单丛:细选优异之菜茶,植于绝壁之上,崩裂缝隙之间,单独采摘,培制,不与别茶混合,借以保持该茶优异之特征,品质在奇种之上。

岩茶当中20年以上的茶树称之为老枞,70年以上的茶树称之为百年老枞。

常用称呼为「凤凰单丛」、「老枞水仙」。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