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010 Sonoma City Hall.jpg

Sonoma市政大楼是个正方形, 同时照顾四个面向的商家.

【加州酒乡】 368 索诺玛广场风云

循著「CA-12」北行,在进入小镇「索诺玛」的市界后,「CA-12」公路又称「Broadway」,直行到底就到了「索诺玛广场」,路底矗立的石墙建筑就是「市政府大楼」。这座四方形的建筑竣工启用于1908年,为了同时照顾「索诺玛广场」周边的商家,破除前门、后门、侧门的厚彼薄此之争,建筑师A.C. Lutgens刻意将「市政府大楼」设计成正方形、四面的面墙和入口设计成完全相同,成为有趣的话题。

368 020 Sonoma City Hall.jpg

CA-12 (Broadway)向北行到底, 就是[Sonoma Plaza]

在「市政府大楼」入口的上方悬挂了七面各国旗帜,这些曾经飘扬在「索诺玛县」上空的外国旗帜(其中只有五面是真正曾经飘扬在「索诺玛谷地」),代表了「索诺玛县」的近代发展史。

368 030 七面旗帜.jpg

[市政大楼]入口上方的七面旗帜

368 035.jpg

[七面旗帜]代表Sonoma的开发史

第一面是图案非常简单的大英帝国「圣乔治旗帜」,一面白色旗帜中央绘了红色十字架。1578年,英国航海家杜瑞克(Sir Francis Drake)在英国女王伊莉莎白的资助下,驾驶著他的「金鹿号Golden Hind」进行海外探险。除了停靠旧金山的「花园角」附近,他还来到了「索诺玛」的西北角海岸,在一个小港湾靠岸修补船只,并将那里宣称是大英帝国的新领土,命名为「New Albion」。该小镇至今仍使用这名字,并保存浓厚的英伦风味。

368 100.jpg

英国航海家杜瑞克与印地安人的第一类接触

在过去的7000多年中,「索诺玛谷地」一直是原住民生活的家园,其中「米窝客Miwok」是最大的族群。直到1810年,一批西班牙帝国的军人从「宝德嘉湾Bodega Bay」登陆,然后循著大约是今天「CA-12」公路的路线往东南挺进探险,进入「索诺玛谷地」。最后他们抵达了今天的「Kenwood」附近,因为发现「索诺玛溪」经常泛滥成灾,不适合设置屯垦区而放弃,是第一批抵达「索诺玛谷地」的欧洲白人也是第二面旗帜的来由

368 200.jpg

368 210 Vineyard on CA-12.jpg

Kenwood小镇[CA-12]公路边的葡萄园

1812年,由北方阿拉斯加南下的俄罗斯皮毛猎户来到了「索诺玛」海岸,他们登陆后循著「俄罗斯河」溯溪而上,一方面是为了寻找貂皮猎物、另方面也为冻原的北国寻找粮食作物的来源;于是,他们在河口地区兴建了屯垦区,就是今天的「俄罗斯古堡」。他们的武装屯垦势力盘据在「索诺玛」的海岸地区,虽然未曾真正进入「索诺玛谷地」,但是却对当时统治「上加利福尼亚Alta California」的西班牙殖民帝国造成压力,因而积极经营「上加利福尼亚」,目的在阻挡俄罗斯势力往南延伸。最后因为俄罗斯入侵中国(大清帝国)得逞,才于1841年决定撤出北美洲,将位于「索诺玛」的屯垦区资产出售给大地主「沙特堡Fort Sutter」的主人John Sutter

368 300 Fort Ross.jpg

位于Sonoma海边的[俄罗斯古堡]

1822墨西哥进行革命运动企图推翻西班牙的殖民统治追求独立建国。「索诺玛地区的一位叛军领袖趁机独立宣布成立墨西哥帝国」,自立为奥古斯丁大帝一世」。只是他在1824年就被罢黜恢复共和,「索诺玛地区成为墨西哥共和国的领土墨西哥共和国的国旗随著1823索诺玛宣教区Mission St. Francis Solano 的竣工启用而飘扬在索诺玛谷地的天空直到1846年的熊旗革命」。

368 400 Sonoma广场.jpg

Sonoma Plaza

1846614日,在美国军人费利蒙(John Fremont)的领导下,「索诺玛广场」爆发了推翻墨西哥统治的「熊旗革命」运动,并得到「纳帕」和「沙加缅度」地区的支持。他们所缝制的「加利福尼亚共和国California Republic」革命军「熊旗」,成为今天加州的州旗;虽然悬挂第一面「熊旗」的建筑物已不可考,但是在「索诺玛广场」内,有一座「熊旗」纪念碑,供民众缅怀先烈。

368 600 熊旗纪念碑.jpg

[熊旗革命]纪念碑

184679日,美国海军中尉军官Joseph Warren,骑马进入了「索诺玛谷地」,来到了「索诺玛广场」,向群众宣布美国已经向墨西哥宣战、并且美国海军已经攻下墨西哥在「上加利福尼亚省」的省会「蒙特瑞Monterey」。他受命来降下飘扬在「索诺玛广场」的「熊旗」、升起了美国的国旗「星条旗」,代表美利坚合众国正式接收「索诺玛」。

368 700.jpg

由四条主街道(分别是东面「First Street East」、西面「First Street West」、南侧「Napa Street」、北侧「Spain Street」)围绕的「索诺玛广场」,它的周边有许多著名的古迹建筑、历史悠久的商家例如,老教堂「Mission San Francisco Solano」、老营房「Barracks」、老商家「Sonoma Cheese Factory」、老旅馆「El Dorado Hotel」、老剧院「Sebastiani Theater」,还有商家云集的卖场「El Paseo de Sonoma」,都是到「索诺玛」小镇旅游时值得参观的景点。它们全都围绕在「索诺玛广场」的四周,不但见证了「索诺玛」由小聚落发展成城镇的演化,有些老建筑甚至成为历史风云的场景,游走其间仿佛走入从前。

368 800.jpg

368 810.jpg

368 820 Sonoma老剧院Sebastiani Theatre.jpg

368 830.jpg

368 840 Sonoma广场周边的商场.jpg

Sonoma Plaza 旁的商圈

368 850.jpg

[索诺玛谷地]又称[月华之谷]

368 855.jpg

368 857.jpg

368 860.jpg

西班牙天主教圣方济会花300年在加利福尼亚布建21个链状[宣教区]

368 865.jpg

Sonoma Plaza 是链状21个[宣教区]的终点

368 870.jpg

夜店

368 875.jpg

368 880.jpg

368 885.jpg

368 890.JPG

368 895.jpg

其实「索诺玛」并不是一个多元族裔的社区,体现在生活上的就是餐馆,主要以欧洲白人和墨西哥的料理为主。但是,在这样的一个大环境中,巷弄里却隐藏了一家非常不俗的西亚风味尼泊尔餐厅,「Taste of the Himalayas」。店主人来自「加德满都Katmandu」,他原本是攀登「埃佛勒斯峰」的导游,因为结识一位来自纽泽西的美国女孩登山客,而恋爱结婚并定居在「索诺玛谷地」。他们先在山区小镇「Glenn Ellen」开了一家自助餐厅,据说那家餐厅的房子非常破旧,〝客人在用餐前,随时可能滑落掉出去〞。因此他们决定搬迁到「索诺玛」的目前位置,虽然隐身陋巷,至少不用担心客人会〝滑落掉出去〞。

也许是受到藏传佛教的影响,尼泊尔的餐饮与中国的藏族类似,特别是他们的「馍馍」,根本就是汉族称的「饺子」,有素食和羊肉两种内馅,都很可口;此外他们的薄饼,也和汉族的葱油饼相似,咖哩鸡肉(或牛羊肉)则似乎受到印度的影响。「室雅何需大」可能是这家餐厅的最佳写照。在这家小餐馆,我的「索诺玛」之行,多了异国的风味。

368 900 Sonoma商圈的巷道.jpg

Sonoma Plaza 商圈的巷道

368 905 巷道内的尼泊尔餐厅.jpg

巷道内的尼泊尔餐厅

368 910 餐厅在门上的超大餐单.jpg

门板上的超大型餐单menu

368 915.jpg

室内用餐区

368 920.jpg

头台点心

368 925 素馅馍馍.jpg

素馅馍馍

368 930 羊肉馍馍.jpg

羊肉馍馍

368 935 咖哩鸡.jpg

咖哩鸡块

368 940 薄饼Naan with basil.jpg

芫荽薄饼

368 945.jpg

368 950.jpg

368 955 Tibet beer.jpg

藏传啤酒

368 960.jpg

【读行天下】

  • [Sonoma Valley Visitors Bureau]  (707) 996-1090

    @ 453 First Street East, Sonoma, CA 95476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