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正事前,先和大家说个段子。

  据说,有外国人因为中国人发明错峰上下班解决了交通拥堵问题,觉得中国人太有智慧了!于是,把解决高价房的难题也交给中国人。最后发现,我们依然用“错峰”这招!那就是,有些人这辈子买房,有些人下辈子买房……

  想说这个段子,是因为在中国人的眼里,房子已经不仅仅是房子,而是一种情结的投影,一旦面临抉择,“饥饿感”便油然而生,仿佛一生安稳多系于此,这也使得很多人在区域的选择上,“疑窦”丛生。

  在长春,亦是如此!

  NO.1〡壹

  拗不过长辈,我买了老城边的二手“新房”

  自从新城区的房价每平米杠上一万二,办公室一直没停过争吵。

  有人算去年投资的新房涨了多少,也有人哀嚎工资的涨幅跟不上开发商的进步,都说这人世间的悲欢本不相同,可小莹的“新房”史,却因情节复杂,频频飚上办公室热搜。

  用她的话说:当初机遇正好,想珍惜却没有办法珍惜,现如今差别太大,咬着牙也要说并不曾追悔莫及。

  1992年出生,2015年大学毕业,出生于长春普通工薪阶层,独生子女。和男友感情稳定,于是很快计划结婚。这也使得“标配房”提前一步赶上日程。

  彼时是2017年,长春房价还没现在这么飘。

  那时候南北二城刚刚预热,东湾半岛也没有“改嫁”万科,用业内的话来说,正是“投机”捞一次红利的好时候。可机遇就接二连三地从小莹手里溜过。

  作为刚需中的刚需,小莹在挑婚房时主要考虑两大因素:一是手里的钱得支撑起首付,二是区域。

  因为新城是新区,也听说未来发展很好,就率先选择北湖逛一逛,7月看了中海寰宇天下,房价6300元/㎡;但考虑地方偏远当时交通不便,上班比较困难,就果断选择放弃。

  8月初,作为在长春生活近30年的老长春人,父母更建议看“老城”二道,但实地考察后发现新盘少的可怜。其中东湾半岛算是性价比最高的楼盘,临河新房、有轻轨、毛坯交付,均价8300元/㎡,但是手里的钱只能考虑该项目80平左右的三阳房,所有人都觉得格局不是很好,所以又一次踩盘失败。

  9月转战南城,仅看了凤凰熙岸及旁边的两个盘,还有区域整洁的街道以及规划,小两口便动了心。无论格局还是配套都符合两位90后青年的综合诉求,7000多一平的价格,首付刚好够用。

  但问题出现了:

  小两口认为南部新城发展潜力大,以后能升值。

  但父母们集中反对,觉得南部新城这边是“街边子”出了城,不能选。

  面对父母给做出的选择,小两口权衡了很久对这个经开的二手房进行了评估。

  优点是:

  距离双方家长近,便于照顾家庭;

  有学区、有欧亚、有大学、有地铁,周边配套完善;

  裸价5750元/㎡,首付低;

  最主要的是父母出首付。

  但缺点是:

  老城区发展速度慢;

  距离市中心较远,升值慢;

  四环外楼下长跑运货大车,飞土扬尘。

  思索再三,最后遵从了父母的想法,选择了经开区东方广场附近的二手房。

  按照小莹的话说,她是站在了长春房价的分水岭上买刚需房,选择很多、机遇很多,但是事实证明,她并不后悔。

  虽然看着原来看过的房子都翻了翻,但是自己能够生活在熟悉的氛围,离爸妈近,去哪里都很方便,虽然房价涨的慢了一点,但是幸福感还是很强。

  NO.2〡贰

  老长春人的纠结和“长漂”一族的不解

  和小莹故事相反的,是另一个“老邻居”的经历。

  一位是向往新城遭遇家人反对,而这位则是因为被拆迁安置到新城,努力想“回城”的老奶奶。

  2003-2004年期间的拆迁,让东三道街的刘奶奶喜忧参半,高兴地是自己多年风雨飘摇的地房能够变成高楼,闹心的是,她的回迁房被安置到了南部新城,感觉自己从市中心被发配到了大农村。

  因为接受不了区域的改变和城里城外的落差,刘奶奶经常找人反映情况,最后还是接受前往新城。谁知一搬到南部新城之后,几年后房价开始蹭蹭上涨,不仅得了安居房有了拆迁款,更成了邻里羡慕的“富婆”,直说她真有福气。

  可对于“因祸得福”的刘奶奶来说,来新城虽然“身价倍增”,但仍惦念老城,哪些熟悉的街道,起早就能逛的早市,还有几十多年见了面就能打招呼的老邻居,成了当前在南城的奢望。

  长春的楼市像一座围城,城里的人不想出去,城外的人不想进来。这就是老长春人和新“长漂”对待三环里和三环外的态度。

  老长春人觉得自己熟悉的区域就是市中心,哪怕街道拥挤,房屋破旧,倘若换房子也会选择相比较之下更加“中心”的区域。

  而新长春人更喜欢新城,看中新区域的发展,哪怕上下班要倒上几趟公交、地铁,买菜需要开车几站地,也愿意花更多的时间陪伴一座新城成长。

  NO.3〡叁

  房子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而是一种生活态度

  区域感与生俱来,每个人都“迷之自信”。

  在大城市打拼的朋友经常说“上海人瞧不起北京人,北京人觉得所有人都是外地人”,好在我们大长春并不是分得那么认真。

  无论是朝阳、二道、南关、宽城四大老城区,还是北湖、南部新城的新城区,再加上颇具特色的高新、经开和汽开,每个区域都有各自的历史和特色,同时也有各自的亮点和属于当地人的骄傲。

  作为长春人,无论是“坐地户”还是“外乡人”,只要选择安家,就会有归属感。

  其实,某种程度上,房子已经不仅仅是一栋建筑,而是主人的生活态度。无论是出于家庭的原始动机,还是文艺的咏志强调,房子都会是手心里一块宝,云端上的一株花,谁都想有,谁都想要更多。

  毕竟,拥有一套好房子,是很多人一生安稳的梦想,老百姓也需要一套房子带给自己最基本的生存安全感。

  时至今日,房子已经捆绑了太多的附加因素,这也让大多数人的憧憬被房子影响。行走在路上再三考虑的人,不是在买房,就是在攒钱买房。

  还记得小时候老人们常说:好男不娶桃源路,好女不嫁八里堡。可现如今桃源路已经划归到城市的同心圆之中,低洼贫困标签的八里堡早已经旧貌换新颜。

  随着城市化加快,这里高楼林立,很多当地居民摇身变成“拆二代”,成为很多美女心目中的理想配偶。

  区域不断变化发展,作为购房者还是应该持有一种“自我”的心态,来安放理想中的家园。

  家在哪里,哪里就有心灵的寄托。

  房报君,愿意始终在您的身边,倾听您的故事,让更多人感受这座城市的变迁。

  老长春人?新“长漂”?你站那一边?欢迎留言讨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