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们学校进行体测,男生有一项内容为引体向上,标准为11个及格,18个满分,我个人能做15个(不标准,有摇摆),有过健身基础,深知做11个标准的引体向上有多困难,既然如此,为什么还会是11个及格的标准?


之前很少想过,为什么是11个及格。

但是原来我是一个都做不了,到现在我95kg体重不摆动做12-13个还是可以的,但是也刚过及格线。如果允许晃动的话,22个以上是能做到的。

我见过标准做法做得比较多的是在北体大去年搞的引体向上大赛上,22个。

不要说才22个,该选手是个女生。

我觉得作为一个体育测试的标准制定者,既要考虑到这个标准测试的简便性,被测试者练习该项目的方便程度,又要考虑测试结果呈现的感觉。

首先说这个简便性。

其他答案里面有老铁提到测试卧推,深蹲之类的,不是说这样的力量测试不科学,他们很科学,但是不够简便。

你想想单单是一个年级的男生,测一个引体向上项目都可能需要一上午的时间,换成卧推都不知道需要测多长时间了,而且卧推风险很大,需要足够专业的人去进行保护,很多学校压根没这个条件。

练习的方便程度上,引体向上和仰卧起坐等之类都是用一根单杠或者是徒手就能进行的项目。需要投入的场地设备成本很低。在很多学校完全没有铺开力量训练器械的情况下(顶尖体育大学的健身房勉强媲美美国高中),只能通过这种手段来进行训练。要求学生去练深蹲卧推非常不现实,资源根本跟不上。

最后来说说为什么是11个为及格线,题主也说了,标准引体体向上其实是特别难的,像我们这种有一些健身基础的人去做15个以上都是比较困难的。

那么现实当中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又能有多少呢?如果真的非常严格地去要求大家必须不能晃动的情况下去完成测试,估计引体向上及格率会低于5%(目前大学生及格率应该是30%左右),这个及格率就非常难看。但是及格线定得低也不好,学生四个引体向上就及格,像什么话。(模拟高层想法)

所以为了让及格率好看一点,让更多的人能及格,就把这个动作的标准放低一些,基本上体测引体向上只要底端手伸直,顶端下巴过杠就行,中途不管你是晃动腰腹也好,蹬脚踢腿也好,基本都不管。

同时又不能太水,也不能把标准放的太低,这样会造成大家测试成绩表现很好,但是实际上上肢力量差的一匹的情况。

最终就把这个数字定为10或者11。

实际上体测每个人都有擅长不擅长的项目。诸多项目平均一下,即使引体向上不能及格,总分还是可以及格。

大多数吐槽引体向上的人,只是因为在这个项目上占不到便宜而已。


何止不合理

简直不合理

我们学校刚刚测试完

大三没有体育课了,整这一出。

理论不结合一丁点儿实际。

大部分学生哪有这个体能。

我们班40个人,除去平时打篮球的和健身的,没几个能做11个以上的。

尤其是有的同学跳上去晃荡半天,憋红了脸,结果一下也没上去。

体测完第二天早上起来的时候宿舍里哭爹喊娘,腿疼,肚皮疼。

有一节在五楼的课,简直了,一个个和老头老太太似的,爬楼梯就差手脚并用了。

有人可能要说大学生太娇生惯养了。

抨击大学生不锻炼,先考虑一下体育课的水准吧。

小学初中体育课跟玩似的。

暑假寒假就要补课。

高中体育老师体弱多病,一学期见不著几回。

去操场打个篮球还被说不好好学习,打个球偷偷摸摸的。

然后到了大学

大学生了,11个引体向上做不了?


合理,在我还不懂健身的时候瞎练,引体从0到1花了一年时间,但是从1到11只花了三个月不到。

从小体弱多病没啥运动天赋,我想男生里面比我身体素质更差的应该不超过5%。

可以说,普通男大学生,就算没怎么锻炼拉一两个标准的引体也不难,这种力量基础每天下课回寝室前去操场拉几组引体,一学期内达到11个难度不大,况且大学体测的标准不是很高。

11个标准引体确实不太简单,但是所有普通人稍稍努努力都可以实现,付出和回报成正比。

而不像高数,不会是真的不会。


我上高中那会,好像也是11个及格吧,都大学了,4年时间一周练一次到大三也该及格了。还抱怨这个干啥。离开校园20多年,现在拳握撑还可以一次50个。表示练背我用器械,不做引体向上,给我几周时间适应,及格不成问题。年轻人多运动,没身体干啥都不行。


没什么难的,优秀很难及格不难。前提是你得练,天天窝宿舍打王者当然会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