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

加油的价格创新高、到便利商店买同样的饮料要多付五元、保险业务员不断提醒保费要涨价了……但每个月初领到的薪水不变。「钱真的愈来愈薄了!」这是最近很多人的共同感受。

 

四月一日油价无预警暴涨一成、电费涨价也箭在弦上。油电双涨带动民生物资价格上扬,许多民众更担心,后续的通货膨胀效应:生活难过、进一步削弱购买力。

 

从经济学家的角度论述,通膨的成因和定义还得要深入分析。但从庶民的角度来看,似乎真的该为可能来临的通膨,以及可能造成的资产与财富缩水,预先做出最适当的「未雨绸缪」良方。只不过,近来关于「抗通膨」或「保值」的投资理财方法,仍有不少迷思:

 

  迷思一    是不是该买房?

 

错!抗通膨≠保值

 

投资房地产或许有「保值」效果;至于能否「抗通膨」,需视房地产实际供需状况而定。因为除了少数特殊个案外,在少子化趋势下,房价与租金报酬率下跌幅度,很可能会抵消掉通膨的涨幅。

 

更何况,现阶段是否投资房地产,重点不在「投资保值」,而应回归到买房的「初衷」。若是为了自住或节税,就只需考虑基本面:自己有稳定的付款能力、买价可合理负担、市价处于相对低档,不必一窝蜂的赶著抗通膨热潮。

 

在考虑将房地产当做投资标的时,要先设想不动产的流动和变现性相当差,不容易随时脱手;且无法像黄金一样在重要时刻,交换任何生活必需品,更不像土地还能种植农作物、养活人。也就是说,从抗通膨保值的角度,与其买房保值,还不如拥有一亩田来得实用。

 

  迷思二    黄金要加码投资?

 

错!要看投资人是否已持有黄金

 

投资人首先要考虑投资黄金的标的是实体、基金,还是期货?以及投资黄金的目的为何?从技术分析的角度来看,短线上黄金每盎斯一六七一美元是重要的压力点,近来任何价格的反弹,都很难超越此一压力点。甚至当国际金价跌破重要支撑点一六一○点附近的话,就代表黄金会走至少一年的空头走势。

 

但若是经济走坏,全球恐慌性资金,逃窜到相对安全的美元及美国公债,金价跌到每盎斯一千美元的价位,或许也并非不可能。

 

所以,手中持有黄金存折、黄金扑满、黄金现货已经一阵子的投资人,理论上只要金价这阵子有反弹,都是适合逢高出场的时候。但目前手上没有任何黄金资产的投资人,则还有更低点可以进场投资。

 

不过,就算黄金价格起落很大,短期之内(例如在一六○○点以上买的投资人)可能仍无法达成「保值」目标,但因为国际间,政府为了救经济,不断印钞票造成的资金泛滥,是让金价维持高档的重要支撑。未来除非出现全球性的恶性通膨,物价指数年增率持续超过五%以上,投资人持有黄金占总资产的比重,最好别超过三成。

 

一般散户投资人也不适合买黄金基金或饰金,因为基金的走势与金价不同,也完全无法兑换成实体黄金;而饰金的卖出价格都至少折损一成;至于可以买卖、多空同时操作的黄金期货,则因为杠杆操作比重大、风险高,更不适合一般非专业投资人。

 

  迷思三     现在是贷款好时机?

 

错!时机好,不一定要「借钱」

 

单纯从通膨的角度来看,当未来的钱会「愈来愈薄」,「借钱」理当是比「存钱」更好的一门生意。然而,「借钱比存钱划算」并不代表应该「毫无目的的借钱」。

 

因为借钱的目的在于「善用低成本的杠杆效果,让资产快速增值」,而最忌借钱购买只会「折旧」的消耗品。如果对于投资并无把握,与其贸然投资产生亏损,还不如静待投资机会的到来。

 

至于房贷利率该怎么选,理论上是选择「固定」的房贷利率。但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固定利率房贷的水准会比指数型房贷要高些;而且有些银行会分段调高,想要借钱买房「投资」的人,下手前还应该向多家银行打听、细细比较才是。

 

  迷思四     定存是不是该解约?

 

错!还不急,仍可先观望

 

尽管向银行借钱买房子,或是在银行存钱,都必须关注利率的走势。不过,因为房贷期间通常长达二十年,受利率的影响较大。相对来说,银行定存期间最多只有三年,投资的灵活性更高。

 

所以,除非投资人真有急用,否则,并不建议中途解约,因为这有两种损失,一是利息要打八折;另一个则是「计息标准」也会跟著降低。

 

此外,由于各银行资金需求及调度因素,不同期间的定期存款利率高低不一,再加上较高利率通常会有门槛的限制(例如高利优惠仅限新转入、或一定金额以上的资金),一般人没必要当在不同银行间「短期搬钱」的「流动族」。

 

假设定存族的资金雄厚,美国公债反而是比较好的资金停泊站。直接赴海外开户购买的最低门槛大约是十万美元,要不然只能透过共同基金来「间接投资」。这是因为当全世界都面临危机与不景气时,在「比较不差」的选择下,恐怕只有美国才是资金的最大避风港。如果再有强势美元的「加持」,投资收益还会更加提高。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银行定存之外,所有「类定存」的商品,包括外币定存、储蓄险、连动债式保单……等,如果投资人提早解约,不只可能拿不到任何利息,更有可能拿不回百分之百的本金。

 

  迷思五    该趁涨价前加买保险?

 

错!应先检视「保障」额度

 

趁保费便宜且未涨之前,赶快加买保险、提高应有保障是正确的做法。但是在同一保额下,纯保障保单与储蓄险间的保费差异非常大。如果消费者「抢下手」的是储蓄险,保单名称里通常有「养老」或「还本」等名词,则必须考虑「口袋够不够深」的问题。

 

正因为储蓄险的保费高,有些只缴一次保费的趸缴型保单,费率至少是平准型年缴保费的十到二十倍以上。所以,如果只因为保费要调涨,不管自己是不是有保障上的缺口而购买,就有可能买错保险。

 

更何况储蓄险契约一签至少五到七年以上,有可能会排挤掉其他更好的投资机会。一般趸缴保费的储蓄险,前三年解约还要再扣解约手续费,买错的代价实在不低。

 

至于近几年热卖的外币计价保单,尽管预定利率高于以台币计价的同类型保单,但消费者在购买前,还是得考虑「未来是不是有这些外币需求,例如,子女到海外就学、自己到海外做生意或退休……」以及「换回台币时,是否会有汇兑损失」这两个问题。

 

厘清五大迷思,投资人可以用更健康的态度来面对通膨。而且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虽然一般民众并不乐见短期会影响生活的通货膨胀,但是通膨「消除债务于无形」的效果,却是目前债台高筑的各国政府非常乐见的。因此理论上,未来全球各国发生通膨的机率是较大的。

 

然而,全球的经济变化多端,可能这一阵子是通膨,下一阵子就变成「停滞性通膨」(stagflation)或「通货紧缩」(deflation)。以长期实施低利率货币宽松政策的日本为例,却是出现长期的经济不振与物价下跌的「通缩」局面。

 

所以,投资决策及方法都不能「从一而终」或「万古不变」。最重要的是尽量分散资产,且不轻易赶流行投资,多思考自身和家人的生活需求,才有可能在混乱变动的全球经济中「安稳行万年船」。

 

作者:李雪雯

家乐学线上家教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