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到家庭环境和父母性格的影响,有的孩子在家里坐不住,喜欢到外面“疯”,遇到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同龄小伙伴,很快便混的很熟,但往往也会经常闯祸,让爸爸妈妈头疼不已;然而也有很多孩子喜欢“宅”在家,外面的世界有多美好对他们来说都提不起兴趣,即使和大人一起出去,遇到小朋友也往往玩不到一块。“熊孩子”和“宅童”,都成为家长在教育孩子路上的一块心病。

  在很多家长的眼里,别人家的孩子往往都是羡慕的对象。就拿“宅童”的家长来说,每每在路上遇到别人家疯玩的孩子,不是做游戏,就是跑跑跳跳,再看看自己家的娃,遇到陌生人都要躲到大人背后,不免有些焦虑:孩子从小就这样,上学之后会不会性格太过孤僻?能不能交到朋友?和老师同学如何相处?

  01

  为什么有的孩子只想呆在家里,不想到外面“疯玩”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的性格随父母,爸爸妈妈有一方性格比较内向,喜欢安静而不喜欢喧嚣,孩子自然也继承了父母“宅”的基因。其实造成孩子这种性格的因素有很多,遗传因素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原因总结如下:

  1、孩子小时候和爷爷奶奶一起长大,老人没有精力陪孩子出去玩,造成“宅”在家的性格

  能做全职宝妈整天围着孩子转的女性毕竟是少数,大多数的家庭都是孩子爸妈上班挣钱养家,由于工作性质和工作地点的限制,造成很多小孩在一岁前后就交给家里老人照看。而老人带孩子最常见的做法就是:把他们放在自己视力所及的范围内。

  老人的活动范围毕竟有限,基本上每天都围绕这自己的家,所以即使出门买菜,也要留老板在家看着孩子。孩子想要出去玩,一是邻居家没有同龄的小伙伴,二是老人也不可能和孩子爸妈一样,带他们到公园、游乐场去转悠,所以只能在家呆着。

  其实孩子爷爷奶奶有时候也就觉得孩子应该走出家门,在父母回家看孩子的时间,也都鼓励他们带孩子出去玩。可是毕竟大部分时间都是由他们来带,客观上造成了孩子足不出户的生活状况。

  2、家长觉得孩子体质差,担心他们在外面玩容易感冒和生病,所以不敢让他们过多的外出

  另外一部分家长觉得,自己小孩经常生病,身体抵抗力太差,稍微有点风吹就怕孩子感冒发烧。再加上外面的空气经常有雾霾,不如家里空气质量好,实在不行,就在家开着空气净化器,这样也不比去外面呼吸新鲜空气差。

  他们觉得,在外面“混”的孩子,多多少少都有些不讲卫生,把自己衣服弄的黑一块白一块不说,还经常满手泥巴的和别的小孩追逐打闹。在一些对孩子管教比较严格的家长看来,与其这样把孩子放在外边放养,不如在家多看看书,看看电视,毕竟在家呆着要少生病,也少让父母折腾。

  3、孩子受父母的影响,喜欢看电视和玩手机,相比起和其他小朋友一起出去玩,在家玩更能提起他们的兴趣

  作为另外一个孩子不愿意出去的原因,就是他们也在父母的影响下,喜欢看电视和玩手机,尤其是男孩子。比起去动物园和游乐场,他们更沉迷于手机游戏。如果让他们选择在家玩玩具和去游乐场,他们可能会选择后者;但要是让他们选择看动画片或者玩手机游戏,孩子往往不假思索的选择手机游戏。

  其实造成这种原因都归咎于父母平时对孩子的影响。现在很多年轻的父母都是“机不离手”,哪怕吃饭上厕所都抱着手机不放,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也会对手机里的内容产生兴趣。尤其是游戏,很多孩子都是游戏天才,大人玩的小游戏他们一看就会,甚至比家长玩的还溜。当他们沉迷于游戏之后,别说是玩,就是写作业、吃饭都会和家长叫条件,不让玩就不吃饭。

  02

  上小学后,在外面“疯”玩的的孩子和“宅”在家里的孩子,有哪些不同

  如果说在上学之前,“熊孩子”和“宅童”还看不出什么太大的差异,那么在上小学后,这两种小孩在诸多方面都会表现的不一样。

  1、在外面疯玩的孩子处处争先,宅在家的孩子畏缩不前

  也许家长会发现,在上学之后,往往很“出名”的小孩总是大人们所说的“熊孩子”。天天挨骂的他们,在上学之后却处处表现自己。学习成绩先放一边,比如学校有什么歌唱比赛、志愿者小组,这些孩子往往会自告奋勇,而那些“宅童”则对这些活动不太上心。

  就拿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来说,参加这些活动第一个要胆子大,在大家面前不害羞,不慌乱。野惯了的孩子简直就是天生参加这些活动的料,甚至不用父母督促,他们也想在别人面前展示一下自己。相反,宅在家的孩子往往很胆小,很害羞,让他们在台上当着老师同学们的面进行比赛,简直要了他们的命。

  这时候,宅娃和疯玩的娃在自我表现方面差异明显,而再让宅娃短时间内变得更加外向和大胆,简直是不可能完成的。

  2、当孩子自己遇到事情,在外面疯玩的孩子会自己处理,宅在家的孩子只能靠父母

  其实不难理解这一点,在外面疯玩的孩子,平时遇到事情的时候都是自己和小伙伴们解决,很少依赖家长,当然也包括一些调皮捣蛋的事。但正是过早的让他们接触到身边的“小”社会,才刚好锻炼了他们自立的性格。

  而宅在家的小孩,经常挂在嘴边的是“妈妈给我这个”“奶奶帮我拿一下那个”,自己最多走几步就能办到的,却非要让家长帮忙来做。当然这个说的有些绝对,但是一个人玩和多个人玩,毕竟对孩子性格和自立能力相差甚远。

  3、疯玩的孩子见多识广,宅在家的孩子见识有限

  很多小孩在写作文的时候,都对题目要求的很多动物感到陌生。“妈妈,公鸡我都没见过,不知道长什么样”。让他们分清公鸡母鸡、冬瓜南瓜、韭菜和芹菜,往往结果令家长吃惊。怎么这么简单的问他孩子居然都不知道?这样难怪,平时孩子宅在家里,对这些动植物只能在图片上见到,而在外面疯玩的孩子,却可能早已经在菜市场、菜地见到这些实物。

  4、运动会往往是疯玩的孩子表演的舞台,宅在家的孩子沦为观众

  学校运动会的报名并没有对孩子有限制,只要有兴趣就可以报名。但是结果往往是这样的:在外面野惯了的孩子往往都会积极参加,而宅童则寥寥无几,即使报了名,很快也会被班级内部筛选给刷下去。没办法,孩子的身体素质在那摆着呢。

  经常出去疯玩的小孩,一般都比较“皮实”,运动能力也很强。小区的各种健身活动器械几乎都被他们玩遍了,而且还会做各种花招,有些家长看了甚至都有点担忧,比如倒挂、爬高。而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孩子,有些健身器械甚至都不知道怎么玩,而跑跑跳跳这类的运动,对他们来说都太难了,和那些常常“混”在外面的孩子,身体素质和胆量上,相差的不是一星半点。所以在运动会上,往往取得好成绩的,都是那些经常在外面玩的孩子。

  03

  在对待孩子该在家呆着还是出去玩,家长存在哪些误区?

  第一、觉得孩子年龄小,难免胆小不敢接触别人,长大了就没事了

  确实,孩子年龄较小,害羞害怕都是很正常的事,但是如果家长放任他们不接触别的孩子,不接触外面的世界,长此以往会形成他们缺乏交流、胆小懦弱的性格。

  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大部分都独处惯了,但是就是在这个学前阶段,对于他们性格的塑造有很大的影响。家长应该鼓励他们多和别的小朋友互动,做游戏。对于胆小怕事,应该以身作则去鼓励和培养他们勇敢的性格,而不是放任自流。否则将来孩子长大,也会不善于和别人打交道,造成情商低,自控能力差的缺点。

  家长要经常带着孩子走出去,让孩子更多的去接触小朋友,陪着孩子和小朋友们一起玩;让孩子看父母如何与其他人交流接触,鼓励孩子,慢慢让孩子学会社交。

  第二、觉得待在家的孩子是他的天性,父母不比过多干预

  或许有些家长认为,每个孩子的性格都各有千秋,这才构成了社会上形形色色的人,否则每个人都活得千篇一律,那么还谈什么个性。

  诚然,孩子性格的形成,很多是不以大人的影响改变的,但是,面对孩子性格的缺陷,家长如果不加以干预,那么就是家长的失职。

  喜欢宅在家里的孩子最明显的性格缺陷就是沟通和探索,而这两点正是每个人这一辈子都需要不断学习和改进的地方,明知道宅在家对小孩的性格发展没有好处,却对此无动于衷,等到孩子性格已经固定不可改变的时候,家长再后悔就来不及了。

  多和别人接触,多沟通,多去探索外面的世界,让孩子养成善于交流、善于探索的性格,会对他们的一生受益匪浅。

  以上就是“熊孩子”和“宅童”在上学前后性格养成的分析和家长的误区。上小学后,这两种孩子的差别会越来越大,家长要做的,不是强行改变孩子当前的习惯,而是需要循序渐进的引导和干预,让他们更能融入到学校和社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