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看到个关于清北新生调查报告,从父母学历,职业,家庭收入,家庭地址,旅游半径等各方面做了个调研。反正公务员老师的孩子,是最多的,占到1/3以上,中产水准及以上居多,大城市居多。我当时还是挺受启发和感触的,当时调查结论强调的是寒门难出贵子了,我看到更多的是中产更容易将孩子培养成材。

第一,公务员老师医生,自古,中外中产三个大的职业类别。这三个职业对学历,智力要求较高,至少达到平均线以上嘛,所以遗传挺重要的,父母聪明孩子相对也聪明。你别非杠,清华毕业的医生找了个职高毕业的营业员为妻,如果人真能搞定清华的医生,智商绝对不低。

第二,时间。公务员和老师,往往空余时间较多,节假日和孩子同步,基本能晚上在家陪孩子,那么辅导功课和陪伴孩子的时间,是高于普通劳动者的。你别杠家庭妇女也天天在家,白天卖菜晚上也在家。这里的陪伴,要是高效的,有能力的。既有陪伴的时间,又有辅导的能力,甚至在带孩子玩的时候寓教于乐。

第三,金钱。培养孩子当然需要金钱,课外兴趣班,补习班,旅行,哪样不需要钱?同样的单元,几个孩子没听懂,有的课外班一扔就不管了,有的课外补了父母回家还能查漏补缺,有时间关注孩子究竟吃透没有,孩子想浑水摸鱼,家长多少懂一些。所以很有意思的是,并不是有钱人家的孩子成绩就一定好。 还有,钱太多了也会起反作用,你想想你要是能保证儿子甚至孙子都花不完的钱,孩子靠收租和信托就够吃一辈子,你还会纠结奥数上学而思哪个班吗?你还舍得吃苦吗?觉得就是过得去就行,是个好孩子就行,孩子喜欢什么想做什么去做就行,就不那么要求结果了。同样的,你要是老王的儿子,你就算不天天换网红,也不会从读书时开始996这么努力吧,顶多在自己感兴趣的地方努努力。钢琴家是砸钱的艺术吧,也要每天练几个小时,日日不辍,中产孩子培养出来的多,有钱人孩子反而少。

第四,家庭氛围亲子关系。公务员老师这种职业,还有国企央企这类中层,讲究面子,受过一定的教育,有党支部管著,有单位管著。就算夫妻离婚,外遇,家庭暴力,也不好闹得太厉害,人尽皆知,不然配偶要去单位投诉了,职业生涯也够呛,一般个体,私企谁管。所以家庭氛围相对较好,彼此轻易不会撕破脸。加上从小陪孩子陪家人的时间多,感情基础相对较好,散买卖不散交情。孩子小时候陪了,管了,长大了才能听你的意见,因为形成了独立思考,父母辅助的家庭氛围。光出钱,青春期,长大了工作了,你诈尸式育儿,孩子搭理你才怪。

这所有的指的是都是大概率,群体分析,只说普遍现象,不拿部分奇葩出来说事。

有一点,老师的孩子,往往两个极端。家长权威惯了,要么孩子很听话,要么很不听话。骨干教师班主任重点中学,他们工作太忙了,如果配偶也是忙得很的工作,孩子往往不是特别好。陪伴孩子时间,往往特别重要,就是啥都不会,孩子写没写,写的时候认真不,有没有一边学一边玩,你能看懂吧!陪到学习习惯养成了,自然孩子以后就习惯成自然了。


一.父母怎样做孩子会更优秀?

第一,父母的镇定、善于反省、专注。

父母要有比较良好的心理状态,能够把孩子当人看待,能够非常尊重地看待孩子。

第二,父母两情相悦,感情深厚甚于彼此爱慕。

第三,母亲温柔、慈爱、热情,并富有同情心。

第四,父母为孩子积极、自信这些能力感到骄傲。

第五,父母为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感到愉悦。

第六,父母强调纪律而非惩罚。

纪律与学徒的拉丁词根相同,这表明父母应该为孩子做出榜样,孩子会追随父母生活的脚步。也就是说,父母要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不对的,在孩子做的不对的时候,父母应该用各种方式努力试图让孩子做对。

第七,至少在最早的几年,父母应该密切关注并且参与孩子的生活。

也就是说亲子的陪伴、亲子的沟通交流,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是非常重要的。

二.满足孩子的哪些心理需求孩子会爱上学习

另外,如果能保护好孩子下面的三个基本心理需求,孩子就会积极主动的爱上学习,成绩自然就会好。

所以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我们都要时刻注意保护好青少年儿童的这三个基本需要,这是孩子形成内在动机的必要条件。

一. 胜任感:就是孩子觉得他能做到某件事,他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

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完成某项任务,心里的声音应该是这样子的:「我能画好这幅画」、「我能学会骑自行车」、「我一定能战胜暂时的困难完成这件事」……

那么该如何培养孩子的胜任感呢?是不是胜任感的培养要避免孩子做事情失败,不让孩子受挫折呢?

不仅不是,恰恰相反,有时候失败或者挫折利用好了可以让孩子大大增强胜任感。

比如有些小孩子玩那种「打飞机」类的小游戏,一会就死掉一次,为什么他们孩子乐此不疲呢?原因当然很多,《游戏让学习成瘾》一书中有很多介绍,一会详细介绍。先说这些小游戏做的比最好的地方:就是提供了及时反馈,即便是失败孩子还是可以看到自己能力的提高,可能他上次玩只有200分,这次300分,这种及时反馈让孩子更加主动的去「刻意练习」,从而使孩子的胜任感不断的提高。

孩子对某项任务有畏难情绪时,怎样来提高胜任感呢?下面我通过《游戏让学习成瘾》这本书里面介绍的方法来看一看如何提高孩子(或者成人)的胜任感。(先简单介绍,之后再详细说明)

1.把这项任务游戏化处理,让孩子感觉好玩,这就成功了一半。但是要注意,游戏化的本质是使平淡的事情变得好玩,不是生搬硬套游戏手段到学习中。

2.大目标分解成一系列小任务。做到这一点,游戏化的基础就有了。如果小任务还觉得难,继续分解。只要任务拆解到足够小,那么孩子很容易去完成,就不会再有畏难情绪从而更好地去完成了。之后就需要大量重复练习了,不管多么难的事情,通过刻意练习都能达到专家级水平(呵呵,夸张)。

李小龙说过,他不怕会10000种腿法的人,但是他怕遇到把一种腿法练到10000遍的人,这就是刻意练习的可怕之处。

4.学习中最难办的是——反馈是延迟的。你学了这个东西,有什么用?以后才知道。所以,你必须得自己创造即时反馈。比如我们在简书写东西,写下来,发表出去。阅读数、点赞数和「表达出去」这个动作本身就是反馈。对孩子完成任务也要想办法及时反馈,这样孩子才能更加愿意去做这件事情。

二. 自主感:让孩子拥有更多的选择权,让孩子感到他的行为行为可以由自己决定。

女儿小时候,买了一盒子糖送她,拿出一个给她,她不要,然后自己在盒子里挑来挑去选了一个自己满意的。在我们大人看来,这些糖不都是一样的吗?但是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正是孩子的自主感在起作用,因为这种选择是她自己决定的,她的自主感得到了满足,当然比我们给她挑一块要高兴多了。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格外注意保护孩子的自主感。

看到孩子渴了就给他端过来水杯,看到孩子摔倒了就赶紧跑过来扶起来,孩子刚要夹一口菜,家长就帮忙夹一大块到孩子碗里……这些行为都在不知不觉中伤害著孩子的自主感,等到孩子长大了,学习不主动、练琴不主动时,你却怪孩子:「你怎么一点主动性都没有啊!」这让孩子们情何以堪啊。

说一个培养孩子自主感的简单办法:就是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

比如想让孩子练琴和写作业,可以问孩子:「你是想先练琴还是先写作业?」,而不是告诉孩子:「你现在该去写作业了,你现在该去练琴了!」,虽然意思差不多,但是前者让孩子拥有了选择权,他感觉这件事情是自己的选择,那么他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有了很强的自主权,从而更好的去完成。

家长通过一下做法满足了孩子的自主感,孩子就会更加配合。

几个伤害孩子自主感的行为:

1.家长监视

孩子做事情的时候,如果家长在后面看著他,他让然很难有自主感,而是感觉这件事情是给家长做的。

2.设定期限或者威胁

「你必须在几点前做完这件事情。」「你做不好,等我回来收拾你或者等你爸爸回来收拾你!」

3.跟别人比较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你怎么就是比不上某某某。」这是严重伤害孩子的语言,即使家长在盛怒之下,也千万不要说。

三. 归属感:让孩子时刻感受到爱、尊重和接纳。

孩子心里的感受应该是这样的:「我很安全」、「我是值得爱的」。

想像一下,你小时候参加兴趣班,如果只有完成得好父母才爱你,完成不好就被他们嫌弃,你对兴趣班还兴趣得起来吗?

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语言行动,时刻让孩子感觉到归属感,这样孩子才更有动力去选择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共情是个很好的办法,当孩子表达对家长的爱时,家长一定不要吝啬你的关爱,及时跟孩子反馈,让孩子感觉到你的爱。当孩子受到委屈或者生气的时候,这时候应该先肯定孩子的感受,比如说:「我知道你现在很难过,你能跟我讲一讲吗?」,只要承认了孩子的感受,那么孩子之后就很容易对你敞开心扉,通过交流,孩子将更容易的获得归属感。

通过这个「CAR」模型,相当于我们家长拥有了一件「家教利器」。著名心理学家德西和瑞恩认为:

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不到满足,孩子会表现为各种行为问题 。

三种基本心理需要如果得到满足,会促进孩子从外在动机向内在动机转化,并感受到高的幸福感 。

换句话来说,如果满足孩子相应的心理需要,孩子的行为问题也就改善了。

有一个观点我非常赞同:实际上这个世界上是没有坚持和努力的。如果参加某个兴趣班本身就是你非常喜欢的事情,你能胜任这件事情(C:competence(胜任感)),又是你自主选择的(A:autonomy (自主感)),你的父母也很支持(R:relatedness (归属感)),那么不需要努力和坚持对不对?(是不是别人不让你去,你还得跟他打架对不对?)


家人和睦bai氛围温馨的家庭du里,孩子自然心态好,成绩就会好。zhi父母的爱与呵护对孩子最重dao要。家庭氛围zhuan温馨和睦的孩子性格相对会比较平和稳重。所以,家长首先对孩子温柔关爱与呵护,遇到问题要帮助孩子一道分析问题所在,并想办法孩子解决问题。要心平气和,不要急躁,耐心查找原因解决问题;此外,平时要多陪伴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沟通,遇到问题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也不要批评和呵责,要及时安慰孩子,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依靠和温暖,给他支持,给他力量,让孩子感受到自己身后强大的精神支撑力量,因为父母亲的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鼓舞。在爱的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将会是一个很自信阳光、有爱心的孩子,他会及时将自己的爱分享给身边需要帮助的其他人,会成为对社会对他人有益的人。总之,无论何时,父母都是孩子最坚强的精神支撑!


教练式父母的家庭

父母是学习型的,并且独立自主


家有来报恩的孩子成绩好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