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研院发现新冠病毒演化成6大类,而且廖俊志院长指出,变异性越高、死亡率越高。台湾免疫学权威张南骥教授独家为《HEHO健康》撰文解释,有什么原因会造成变异?变异的病毒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随著变异越来越多,未来如果我们要找出具有代表性的病毒样本,是否会更加困难?应该要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新冠病毒(COVID-19) 的变异会越来越多型,是必然的。 因为它已感染了超过360万人, 且已到了世界各地,各人种。试想它已进入过多少人体细胞数,受感染的细胞数目越多,它在细胞内的复制总合就越多,其变异的机率就越高。

最近中研院新发表之研究分析了近两千多株的基因序列,确认可分为六型。若以2,000 相较于3,600,000,即可知其取样数的确是太少。疫情仍在进行中,变异仍在进行中,变异型的增加是可预见的。

不可只因它是单股RNA病毒,其复制本就容易出错,所产生变异来观察。

因它的对手不同,其对抗的压力也不同,这就是造就它被「天择」后会产生新型的关键。最好的例子就是细菌对抗各式抗生素,进而产生各种抗药新菌种一样,难以对付。

此外现在世界各地又开始使用瑞德西维、奎宁、高氢(H2)甚至中草药来治疗,加上未来会有更多的新药及疫苗类型,它因应各种治疗下的变异会更加快,更难预测。

张南骥教授预测:新冠在同一人身上也可能产生不同变异

在此大胆预测,同一型新冠在同一个人身上; 在口鼻腔及肺脏细胞内及后期入侵免疫细胞内,所产生的变异型也可能会不同。因为细胞内环境不同,所要应对的条件不同,就会使得它所产生的演变大大的不同。初期它能在口、鼻、肺对抗先天免疫,成功压制干扰素(interferon)之产生至为重要,尔后则以对付免疫细胞之消化(phagocytosis),阻断及控制激素(cytokine)产生,较为重要。 故建议未来研究更多病株解码后的比对,应细分人种,地域,男女,年龄,HLA型,用药与否及病程严重度,来一并考量之。

另建议可以用体外不同型细胞之培养模式进行感染研究,若以单一患者,若针对其不同器官部位在病程前,中,后期的不同时段进行采样,一并列入比对,会找到更多有意义的突变点。

总之,新冠与人类间的相互缠斗史会很惨烈多变,必将是互有输赢的。

COVID-19与已是历史陈迹的SARS, MERS是大不相同的。

文/张南骥教授 编辑/林以璇 图/何宜庭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识不错过!

延伸阅读:

新冠肺炎疫情专区不断更新

疫苗仍不是新冠肺炎解方!免疫教授张南骥指出关键点

德国研究:22%患者是「无症状」!推估全境可能有180万人感染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