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5827_525618534185026_994607413_n.jpg

取自庄记FB

  文章开头就来跟大家分享我们在寻找庄记时的小插曲,一开始我们照著Google Map的路线走,但是怎么找就是没有看到庄记的招牌,正当我们纳闷又怕迟到时(非常感谢老板百忙之中抽空让我们做采访T__T),我们突然绕出一条路(不是鬼故事不要害怕~),回头一看就看到庄记茶叶大大的招牌,原来我们被Google Map导到庄记茶业的后面(被摆了一道>~<),难怪我们怎么找都找不到!

 

  位在日月潭的庄记茶业,可以说是日月潭茶业的指标之一,从开业的102年已经年年获得特等奖殊荣(从刚开业到现在就持续获得特等奖,就知道庄记真的不简单啊~),而今年也开始为比赛做准备了。老板庄世发原本是种香菇的农民,而儿子庄镕璞一开始是想成为厨师,却在因缘际会下走上了制茶师的道路。庄镕璞受到了陈松宏老茶师的教导,造就了他今天的成就,而他也没因此松懈,反而是到处拜访各地的茶师,学习不同的制茶技术

 

  老板有说,跟同一个老师学同一种茶,采用一样的技术,但每个人出来的品质跟口感却不一样,是因为时机以及天气的拿捏都是非常重要,我们刚抵达时,外头的雨正渐渐转大,小老板庄镕璞马上把铁门放下来,老板告诉我们是因为湿气会影响茶叶,从这边可以看到小老板很用心在顾茶的品质。

 

DSC05713.JPG

当天到达的时间,刚好是在焙茶的时间,可以看到庄镕璞以及徒弟们正在细心筛选刚焙好的茶叶,而剩下的茶叶渣会拿来做成茶包,也是非常好喝滴!

DSC05720.JPG

由于在制茶的过程中,机器的运转会让整个室内温度升高,非常炎热,所以老板等我们拍完照,就赶紧邀请我们进接待室吹冷气品茶

DSC05692.JPG

这边向大家介绍我们比较有印象的四泡茶:

 

第一泡为「台茶18号」,具有天然的肉桂香和淡淡的薄荷味,老板特别提到,台18号特别适合做冷泡,冰冰的喝特别好喝,尤其是在夏天!

第二泡为「台茶21号」,从18到21号香味与茶汤的变化,两者相较下来,虽然差距不大,但我们一致认为台茶21号香味与茶汤更为顺口

第三泡是「紫芽山茶」,风味比前面两泡更特别,具有果香且回甘,是尔康们公认最喜爱的,老板也特别提到,庄记的山茶都是没有洒农药的百年老树喔!

第四泡是「老红茶」,老板已经放了整整四十年之久,外面可是很难喝到的喔!老茶适合用高温来冲泡,把茶叶来唤醒,而老红茶泡出来茶汤颜色较深,喝起来的味道更像普洱茶,味道叫苦且有一点参味,对我们年轻一辈的来说普遍不太能接受,老板就开玩笑的跟我们说:「现在年轻人不太能吃苦。」

DSC05696.JPG

 

老板对于自家的茶叶非常有信心,并且大方地与我们方享泡红茶的秘诀,遵守以下几点就不会让红茶苦涩喔~

1.     使用玻璃器冲煮,散热快

2.     水温宜90度,忌高温冲泡

3.     热水倒入茶壶时,可把水壶拉高,借由与空气的接触达到让热水降温效果

讲完这些我们问老板如果茶叶苦涩可以拿来退货吗?老板豪爽地说可以(真有气魄!),但是老板在卖红茶时其实就会教大家如何泡红茶,所以如果有觉得自家红茶怎么泡起来苦苦的,不妨可可试试看老板的方法喔~

DSC05702.JPG

 

因为庄记的红茶真的太好喝了!所以每个人都情不自禁的买了茶叶回去,希望把庄记茶业的好味道带回去跟家人分享!

特别的是,只要在庄记购买的茶叶,老板都会亲手替包装写上品名,可以看出庄记对茶叶和客人的重视

456.png

123.jpg

 

  从聊天过程中得知,现在台湾茶业做茶的人普遍高龄化,年轻人占极少数,因为制茶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从最基本学起至少要花三年以上的时间,而现在年轻人比较无法吃苦。像当天在焙茶时,整个工作区域就像烤箱一样,非常的炎热。老板担心整个生态无法有良好的传承,深怕台湾精湛的制茶技术渐渐流失,他也鼓励年轻人可以多多尝试不同行业,找到属于自己真正所热爱。

  我们也有访问到,愿不愿意多试试看不同的行销手法?但就以茶叶的买卖方式是需要以人来决定的,每个人的味蕾都不同,所以试喝是非常重要的步骤,再来就是老板说的,口碑行销才是他们的重点,有良好的品质以及稳定的客源,会因为口碑而像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DSC05727.JPG

离开前我们在奖牌前面与老板合照,后面就是连续四年获得特等奖的最佳证据

 

 


 

 

店家资讯:

625.jpg951.jpg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