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凉茶避暑,其实大有讲究。

喝凉茶的习惯始于广东一带,随著现代人们对绿色、天然保健饮品的需求,喝凉茶在北方也渐渐成为一种时尚。但是许多人只是知道凉茶的「凉性」可用来夏季防暑,而且中国人历来有喝茶的习惯,因而药物泡成的凉茶也自然而然地被当作一种安全的饮品进入千家万户,以致一些人因喝茶患了病还浑然不知。

凉茶具有中药的四气五味

暑热耗气伤津,因此凉茶中所用的药材多具有清热益气、滋阴潜阳的功效。这些中药材有的是可以药食两用的,有的是只能入药来用的。即使是可以当作食品来用的药材,也同样具有中药的四气五味。

比如经常被大家使用的金银花、玫瑰花、苦丁茶、菊花、佩兰、木蝴蝶、麦冬、竹叶等药材,性味大多是辛甘寒凉,经过浸泡后,有效成分会有一半以上溶解到水里,药力虽然不像煎过的汤药那么强,但是如果大量的喝,在清解暑热、滋阴潜阳的同时,也会使人体脏腑的阳气发散、受损,脾胃等器官会由于阴液的滞腻而功能失调。

部分人不适宜喝凉茶

1、阳虚体质的人:现代人阳虚体质居多,现在许多人终日坐在办公室里,面对电脑,体力劳动强度减小和户外活动减少,阳气的推动功能得不到锻炼;此外,空调的使用使夏季对人体的季节性影响不如过去那么明显,造成了体内阳气随季节的升发乏力。因此,许多人的体质在向阳虚过度,已经不能再承受寒凉物质的大量刺激。经常有一些办公室白领出现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小便清长的现象,就要检查一下是不是凉茶喝得过多了。

2、苦夏的人:苦夏的人脾胃阳气的推动运化功能较弱,食物摄入的少,因而抵抗力也相对较低。夏季里汗液分泌较多,而中医认为,汗为人体的「阳液」,出汗过多,阳气会随著汗液外泄,如果此时再服用苦寒的凉茶,就会伤到脾胃,使本来就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正气受损,不但加重苦夏的症状,也会因为免疫力降低导致许多其他疾病。

3、月经期和产褥期女性:经脉的温煦是保持脉道畅通、防止淤血阻滞的关键。女性月经期和产后身体极为虚弱,尤其对冷热的刺激极为敏感。如果由于天气热而不加节制地饮凉茶,虽然可以感到胃内一时的凉爽,但这些药物吸收入血液后,寒凉的刺激就会使血流滞涩缓慢,甚至形成淤血,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经量减少,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大出血、闭经。

自制凉茶有讲究

凉茶具有中药的药性,那么在购买中药泡制凉茶时就应该掌握一点中医理论的知识。首先,要了解药物功能。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如花和梗、叶的性味和功能会有很大的差异,浸泡后对人体产生的作用也有天壤之别。

因此,在购买前要做详细咨询和确认,其次,要了解药物配伍的知识。几种药物混合在一起,由于气味的升降浮沉,寒热温凉各不相同,彼此的功能就会相互抵消或得到加强。搭配不当,有可能会使泡出的茶有暴热或酷寒的现象出现,这种寒热表现不是我们平常所说温度的寒热,用味觉和触觉根本不能感觉到,而是吸收入人体后才会产生的变化,因此对人体的影响最大。所以说,凉茶的泡制是需要科学的指导的,我们不能在药店或街头小摊上看到某某药材能清热解暑,就自行买来几种一泡了之,这是非常危险的。

内容来自东家楚荣堂茶具的分享。


玩转文化生活知识,关注【东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买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选!
中医教授:不要轻易说上火了,随便喝凉茶

在岭南地区,煲药膳汤、喝凉茶、拔火罐、刮痧……这些中医养生项目在百姓生活中很常见。随著中医的不断传承发展,中医治疗理念现代化,对于这些养生项目,中医教授却不鼓励市民盲从使用。治未病是建立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进行全身心、系统的调治。人的体质虽是与生俱来,但并非一生不变。现代中医专家则建议市民在精准辨识体质的基础上,精准「治未病」。另外,中医把脉、看舌像、寒热虚实等体质辨识也借助科技力量,提高精准度。

「不要轻易说上火了,随便喝凉茶」

广东省中医院治未病中心创始人、副院长杨志敏教授介绍,治未病思想源于《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等都是治未病思想发展的理论基础,在此之上制定个体化健康调养方案,通过精神调摄、饮食、运动及各种中医药特色技术手段,来维护自身机体的阴阳平衡等健康状态,完成「上工治未病」的健康服务和健康管理工作。

在广东,中医养生保健在居民心中接受度是很高的。凉茶铺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则常被作为「例证」。但其实中医药专家都不建议市民自己随便喝凉茶来平和体质,现代中医认为中医辨证用药也同样追求精准,盲目地服用中草药汤,反而得不偿失。

「老百姓不要轻易说自己上火了,随便喝凉茶。使用中医治疗,也要有体质的概念,学会真正辨识体制的寒热、真假虚实体质的问题。」杨志敏教授说,以前老百姓老喜欢凭单一的症状说自己「身体底子」是热是寒,其实是不够系统规范的。现在,群众可以在医院治未病中心,得到医生专业指导和规范评估了。「不仅是喝草药汤,其他的中医辅助外置疗法同样要在体质辨识的基础上开展。」

广东人群主要体质已发生变化

在中医看来,人的体质虽然与生俱来,但不会一生一成不变,体质也会有「偏颇「的时候。「过去很多人有一种观点说,广东人的体质以湿热、痰湿为主,其实随著作息、饮食习惯的改变,人群的体质是发生了变化的。」杨志敏教授说,近年该院做过广东人体质流调的内容——中医体质分型6525例调查分析。结果发现,男女的体质前五位还是有差异的。

据介绍,此份流调显示,广东男性体质排列前五位的分别为痰湿质、气虚兼痰湿质、平和质、气虚质以及湿热质。而女性体质排列前五位的为阳虚质、气虚兼气郁质、气虚质、阳虚兼气郁质以及气虚兼痰湿质。对比男女体质差异可见,男性以痰湿、气虚、湿热质为主;女性以阳虚、气郁、气虚质为主。「气郁质的分布在女性当中有较高比例,这与女性生理特点有关。」杨志敏说,情绪波动变化,易郁易怒可视为女性的性格特点,它是形成妇人气郁体质的主因。可见,情志也是形成体质状况的一个主要方面。

哪些体质的人更容易得什么病,记者了解到,广东省内各大中医院都在开展相关的研究,目前仍没有最终定性结论。「我们医院正在开展几个专项,研究哪些人更容易感冒、失眠、鼻炎等等。通过一些初步的数据,我们发现气虚、阳虚、气郁这几种体质的人较容易感冒和失眠。然后通过膏方、沐足、贴敷等中药调理,这些人群的健康状况就容易得到控制和改善。」杨志敏教授说。

「望闻问切」有量化指标

中医养生防病,需要以「体质」为出发点。为此,这几年更多的中医学者投入研究如何提高体质辨识的精准度。广东省中医院在开展多维度辨识体质的研究,并利用科技技术使经验为王的「望闻问切」的中医诊断方式有了量化的指标。

「问卷式辩证体质事有局限性,而且人的感觉很多时候是关注当下的感觉,但体质辨识更重要是找出人体长期、周期的问题。」杨志敏教授说,「精准中医需要多维辨识体质,我院正在构建更多更全面的多维体质的辨识方法,例如有心理因素的辨识、精神压力平衡能力的辨识等等。」

「现阶段我们已发现虚性体质的人,更容易出现焦虑、抑郁、压抑状态,负面情绪更容易表现出来。而平和体质的人,显得更加阳光开朗。」杨志敏教授介绍。

借助红外技术精准辨识「上热下寒」

在运用科技方面,一些医院已经通过使用远红外线来评估身体的「寒」、「热」等问题,提高中医辨识的精准度。「一些老广老说自己很容易上火,但医生通过红外检测则显示,他们的腹部经常是冷的,头面部经常是高温的,说明这种人的本底是寒的,外在的热是浮在上面的。」杨志敏介绍,借助红外技术的诊断,中医学者发现体质的寒热其实是分不同层次的,可以把体质分析得更细,这样辨识就更精准了。」

此外,像舌淡舌红等中医判辨体质的要素也借助科技变得客观量化。在没有这些科技辅助之前,这些要素的判断还是很受医生个人的观点影响的。杨志敏教授表示,现在正在研究,通过机器信息采集去作分析,让中医诊断也有一些量化的标准,而不再是单独靠医生自我感觉来判断人们的健康状态。

另外,中医学者也未停止过探索用现代语言的表达方式来阐明中医理论和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认识。中医体质的划分,是一种外在表征的总分类方式,学者希望找到内在的物质基础,找到分类的特征和关系。记者了解到,广东省中医院正在与生物医学科技单位合作,共同研究不同体质的人在蛋白质、基因等多组学层面的差异。「中医体质辨识就是利用有形于外的表征的一种方法,但我们也希望从内去寻找产生这些差异的内在因素,寻找不同体质的人内在的共性和区别。现在小量的样本数据分析发现,虚性体质、实性体质与平和体质的人,他们的蛋白表达是有差异的。」杨志敏表示,最终,还要看其他研究机构收获的数据与省中医的研究数据是否有共通性。「如果大家的结论一样,这样中医跟生物学就可以找到一个切合点了。」

撰文/信时记者张秀丽 实习生刘韵淇 通讯员宋莉萍、李雪

摄影/信时记者康健


可以经常喝。因为茶能解渴,也能长寿。《神农本草经》记载「神农氏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提茶解之」。《茶经》云:「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闻于鲁周公,兴于唐朝,盛在宋代。」茶叶含有蛋白质,多种维生素,还有茶多酚,咖啡因,脂多糖等近2O0种成分。饮茶可止渴.消食.除痰.明目.利尿.除烦.去腻.防癌.提神益脑.延年益寿。茶能去油腻.助消化就能消脂减肥。这是由于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对蛋白质有很好的分解作用。防癌:因茶叶中的茶多酚能阻断人体内致癌物硝基化合物的形成,癌细胞就不易分裂增殖。再茶多酚可抑制动脉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具有抗凝及促进纤维蛋白溶液,抗血液斑块的形成,使血管不易破裂,降低毛细血管脆性和血液黏度等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又能防辐射,杀菌消炎,防洽肠道疾病等。茶叶浓,小便通。三杯落肚,一身轻松。茶对于尿结石,水肿,膀胱炎,尿道炎均有利尿,消肿,排石等治疗作用。


谢邀。我认为不可以。我相信大家应该都听过一句话:再好的东西也不能长期使用,用多了,就会适得其反。这夏天喝凉茶也是这个理。这凉茶虽然有止渴清热的作用,但不宜过量饮用,特别是老人和小孩,更应该少饮为宜。接下来说说为什么???

一、凉茶喝多了对人体的危害

1、凉茶本身就属于饮品,大量喝凉茶,会让人在一定时间内体内水分快速积累,导致尿量增加,出现尿多的问题,并且凉茶本身也具有利尿的作用,因此,会频繁上厕所,造成泌尿系统的不适。

2、凉茶有一定的寒性,因此,起到了清热的作用,但是女性和体质偏寒的人不适合大量喝,会造成体质进一步偏寒,易造成月经不调、受孕困难的问题。

3、胃部消化系统不好的人,如果超量喝凉茶,会造成胃部酸疼不适,打嗝过多等问题,因此,有胃肠问题的朋友还是少喝一些凉茶为妙。

4、在空调间里还喝很多凉茶的话,很容易就会著凉,造成腹泻的毛病,因此,空调间是不适合一瓶接一瓶地喝凉茶的。

5、凉茶冰镇之后喝,虽然味道更好,消暑效果也更好,但是,确实不适合任何人大量服用,毕竟凉茶自身偏寒,凉上加凉,对老人和儿童都是相当不好的。二、不适合喝凉茶的人

1、阳虚的人

这类人多为常坐办公室的白领,症状可见怕冷、四肢发凉、面色苍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长等现象,这些人再喝凉茶就等于「雪上加霜」,使阳虚症状加重。

2、脾胃虚弱的人

服用性质寒凉的凉茶,会伤及脾胃,使本来就虚弱的脾胃更加虚弱。脾胃更伤,正气受损,还会因免疫力降低导致许多其他疾病。

3、月经期和产褥期妇女

女性月经期和产后身体极为虚弱,尤其对冷热的刺激极为敏感。如果由于天气热而不加节制地饮凉茶,虽然可以感到胃内一时的凉爽,但这些药物吸收入血液后,寒凉的刺激就会使血流滞涩缓慢,甚至形成瘀血,引起痛经、月经不调、经量减少,严重的还有可能引起大出血、闭经。

4、儿童和老年人

儿童是纯阳之体,特别容易上火。但喝凉茶并不是预防孩子上火的好办法,因为儿童的脾胃调节功能尚处在建立和完善的阶段,对外来药物的寒凉刺激不能及时调整和适应,反而会因为药物直接作用于脾胃影响消化吸收,出现腹痛、腹泻。老年人由于阳气渐弱,器官功能衰退,同样会因为凉茶刺激而出现消化系统病变,以及阳气大损的一系列症状。


凉茶偶尔喝还可以,最好不要经常喝。曾看过一篇长幅报道,白开水或凉白开是最好的饮料(没有之一),关键时候还可以救命,如果遇到胃痛且手边又没药的,喝一大杯温开水能有效缓解疼痛,这是唯一一款不含任何添加剂的饮品,针对任何人,而且还没有副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我们要学会珍惜!对不起,跑题了……


凉茶去火没错,如果没火,或者是虚火,还喝它就错了,尤其是这些苦寒之药最伤脾胃,有道是实火易去,虚寒难医,年轻人容易仗著年轻无所顾忌,所谓养生,不是年老多病时才开始,那是治病,不是养生。养生是年轻体壮时注意点点滴滴,不要过度消耗,到老才有好身体。身体不寒不热,就不要喝凉茶,白开水,或者淡茶叶就是最好的。别以为现在没事,隐患一时半会儿是看不到的。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