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喝涼茶避暑,其實大有講究。

喝涼茶的習慣始於廣東一帶,隨著現代人們對綠色、天然保健飲品的需求,喝涼茶在北方也漸漸成為一種時尚。但是許多人只是知道涼茶的「涼性」可用來夏季防暑,而且中國人歷來有喝茶的習慣,因而藥物泡成的涼茶也自然而然地被當作一種安全的飲品進入千家萬戶,以致一些人因喝茶患了病還渾然不知。

涼茶具有中藥的四氣五味

暑熱耗氣傷津,因此涼茶中所用的藥材多具有清熱益氣、滋陰潛陽的功效。這些中藥材有的是可以葯食兩用的,有的是隻能入葯來用的。即使是可以當作食品來用的藥材,也同樣具有中藥的四氣五味。

比如經常被大家使用的金銀花、玫瑰花、苦丁茶、菊花、佩蘭、木蝴蝶、麥冬、竹葉等藥材,性味大多是辛甘寒涼,經過浸泡後,有效成分會有一半以上溶解到水裡,藥力雖然不像煎過的湯藥那麼強,但是如果大量的喝,在清解暑熱、滋陰潛陽的同時,也會使人體臟腑的陽氣發散、受損,脾胃等器官會由於陰液的滯膩而功能失調。

部分人不適宜喝涼茶

1、陽虛體質的人:現代人陽虛體質居多,現在許多人終日坐在辦公室裏,面對電腦,體力勞動強度減小和戶外活動減少,陽氣的推動功能得不到鍛煉;此外,空調的使用使夏季對人體的季節性影響不如過去那麼明顯,造成了體內陽氣隨季節的升發乏力。因此,許多人的體質在向陽虛過度,已經不能再承受寒涼物質的大量刺激。經常有一些辦公室白領出現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大便稀、小便清長的現象,就要檢查一下是不是涼茶喝得過多了。

2、苦夏的人:苦夏的人脾胃陽氣的推動運化功能較弱,食物攝入的少,因而抵抗力也相對較低。夏季裏汗液分泌較多,而中醫認為,汗為人體的「陽液」,出汗過多,陽氣會隨著汗液外泄,如果此時再服用苦寒的涼茶,就會傷到脾胃,使本來就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正氣受損,不但加重苦夏的癥狀,也會因為免疫力降低導致許多其他疾病。

3、月經期和產褥期女性:經脈的溫煦是保持脈道暢通、防止淤血阻滯的關鍵。女性月經期和產後身體極為虛弱,尤其對冷熱的刺激極為敏感。如果由於天氣熱而不加節制地飲涼茶,雖然可以感到胃內一時的涼爽,但這些藥物吸收入血液後,寒涼的刺激就會使血流滯澀緩慢,甚至形成淤血,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經量減少,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大出血、閉經。

自製涼茶有講究

涼茶具有中藥的藥性,那麼在購買中藥泡製涼茶時就應該掌握一點中醫理論的知識。首先,要了解藥物功能。同一植物的不同部位,如花和梗、葉的性味和功能會有很大的差異,浸泡後對人體產生的作用也有天壤之別。

因此,在購買前要做詳細諮詢和確認,其次,要了解藥物配伍的知識。幾種藥物混合在一起,由於氣味的升降浮沉,寒熱溫涼各不相同,彼此的功能就會相互抵消或得到加強。搭配不當,有可能會使泡出的茶有暴熱或酷寒的現象出現,這種寒熱表現不是我們平常所說溫度的寒熱,用味覺和觸覺根本不能感覺到,而是吸收入人體後才會產生的變化,因此對人體的影響最大。所以說,涼茶的泡製是需要科學的指導的,我們不能在藥店或街頭小攤上看到某某藥材能清熱解暑,就自行買來幾種一泡了之,這是非常危險的。

內容來自東家楚榮堂茶具的分享。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中醫教授:不要輕易說上火了,隨便喝涼茶

在嶺南地區,煲葯膳湯、喝涼茶、拔火罐、刮痧……這些中醫養生項目在百姓生活中很常見。隨著中醫的不斷傳承發展,中醫治療理念現代化,對於這些養生項目,中醫教授卻不鼓勵市民盲從使用。治未病是建立在體質辨識的基礎上進行全身心、系統的調治。人的體質雖是與生俱來,但並非一生不變。現代中醫專家則建議市民在精準辨識體質的基礎上,精準「治未病」。另外,中醫把脈、看舌像、寒熱虛實等體質辨識也藉助科技力量,提高精準度。

「不要輕易說上火了,隨便喝涼茶」

廣東省中醫院治未病中心創始人、副院長楊志敏教授介紹,治未病思想源於《黃帝內經》,「聖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未亂」、「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後防復」等都是治未病思想發展的理論基礎,在此之上制定個體化健康調養方案,通過精神調攝、飲食、運動及各種中醫藥特色技術手段,來維護自身機體的陰陽平衡等健康狀態,完成「上工治未病」的健康服務和健康管理工作。

在廣東,中醫養生保健在居民心中接受度是很高的。涼茶鋪在大街小巷隨處可見則常被作為「例證」。但其實中醫藥專家都不建議市民自己隨便喝涼茶來平和體質,現代中醫認為中醫辨證用藥也同樣追求精準,盲目地服用中草藥湯,反而得不償失。

「老百姓不要輕易說自己上火了,隨便喝涼茶。使用中醫治療,也要有體質的概念,學會真正辨識體制的寒熱、真假虛實體質的問題。」楊志敏教授說,以前老百姓老喜歡憑單一的癥狀說自己「身體底子」是熱是寒,其實是不夠系統規範的。現在,羣眾可以在醫院治未病中心,得到醫生專業指導和規範評估了。「不僅是喝草藥湯,其他的中醫輔助外置療法同樣要在體質辨識的基礎上開展。」

廣東人羣主要體質已發生變化

在中醫看來,人的體質雖然與生俱來,但不會一生一成不變,體質也會有「偏頗「的時候。「過去很多人有一種觀點說,廣東人的體質以濕熱、痰濕為主,其實隨著作息、飲食習慣的改變,人羣的體質是發生了變化的。」楊志敏教授說,近年該院做過廣東人體質流調的內容——中醫體質分型6525例調查分析。結果發現,男女的體質前五位還是有差異的。

據介紹,此份流調顯示,廣東男性體質排列前五位的分別為痰濕質、氣虛兼痰濕質、平和質、氣虛質以及濕熱質。而女性體質排列前五位的為陽虛質、氣虛兼氣鬱質、氣虛質、陽虛兼氣鬱質以及氣虛兼痰濕質。對比男女體質差異可見,男性以痰濕、氣虛、濕熱質為主;女性以陽虛、氣鬱、氣虛質為主。「氣鬱質的分佈在女性當中有較高比例,這與女性生理特點有關。」楊志敏說,情緒波動變化,易鬱易怒可視為女性的性格特點,它是形成婦人氣鬱體質的主因。可見,情志也是形成體質狀況的一個主要方面。

哪些體質的人更容易得什麼病,記者瞭解到,廣東省內各大中醫院都在開展相關的研究,目前仍沒有最終定性結論。「我們醫院正在開展幾個專項,研究哪些人更容易感冒、失眠、鼻炎等等。通過一些初步的數據,我們發現氣虛、陽虛、氣鬱這幾種體質的人較容易感冒和失眠。然後通過膏方、沐足、貼敷等中藥調理,這些人羣的健康狀況就容易得到控制和改善。」楊志敏教授說。

「望聞問切」有量化指標

中醫養生防病,需要以「體質」為出發點。為此,這幾年更多的中醫學者投入研究如何提高體質辨識的精準度。廣東省中醫院在開展多維度辨識體質的研究,並利用科技技術使經驗為王的「望聞問切」的中醫診斷方式有了量化的指標。

「問卷式辯證體質事有侷限性,而且人的感覺很多時候是關注當下的感覺,但體質辨識更重要是找出人體長期、週期的問題。」楊志敏教授說,「精準中醫需要多維辨識體質,我院正在構建更多更全面的多維體質的辨識方法,例如有心理因素的辨識、精神壓力平衡能力的辨識等等。」

「現階段我們已發現虛性體質的人,更容易出現焦慮、抑鬱、壓抑狀態,負面情緒更容易表現出來。而平和體質的人,顯得更加陽光開朗。」楊志敏教授介紹。

藉助紅外技術精準辨識「上熱下寒」

在運用科技方面,一些醫院已經通過使用遠紅外線來評估身體的「寒」、「熱」等問題,提高中醫辨識的精準度。「一些老廣老說自己很容易上火,但醫生通過紅外檢測則顯示,他們的腹部經常是冷的,頭面部經常是高溫的,說明這種人的本底是寒的,外在的熱是浮在上面的。」楊志敏介紹,藉助紅外技術的診斷,中醫學者發現體質的寒熱其實是分不同層次的,可以把體質分析得更細,這樣辨識就更精準了。」

此外,像舌淡舌紅等中醫判辨體質的要素也藉助科技變得客觀量化。在沒有這些科技輔助之前,這些要素的判斷還是很受醫生個人的觀點影響的。楊志敏教授表示,現在正在研究,通過機器信息採集去作分析,讓中醫診斷也有一些量化的標準,而不再是單獨靠醫生自我感覺來判斷人們的健康狀態。

另外,中醫學者也未停止過探索用現代語言的表達方式來闡明中醫理論和對人體健康狀態的認識。中醫體質的劃分,是一種外在表徵的總分類方式,學者希望找到內在的物質基礎,找到分類的特徵和關係。記者瞭解到,廣東省中醫院正在與生物醫學科技單位合作,共同研究不同體質的人在蛋白質、基因等多組學層面的差異。「中醫體質辨識就是利用有形於外的表徵的一種方法,但我們也希望從內去尋找產生這些差異的內在因素,尋找不同體質的人內在的共性和區別。現在小量的樣本數據分析發現,虛性體質、實性體質與平和體質的人,他們的蛋白表達是有差異的。」楊志敏表示,最終,還要看其他研究機構收穫的數據與省中醫的研究數據是否有共通性。「如果大家的結論一樣,這樣中醫跟生物學就可以找到一個切合點了。」

撰文/信時記者張秀麗 實習生劉韻淇 通訊員宋莉萍、李雪

攝影/信時記者康健


可以經常喝。因為茶能解渴,也能長壽。《神農本草經》記載「神農氏嘗百草,日遇七十二毒,提茶解之」。《茶經》雲:「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興於唐朝,盛在宋代。」茶葉含有蛋白質,多種維生素,還有茶多酚,咖啡因,脂多糖等近2O0種成分。飲茶可止渴.消食.除痰.明目.利尿.除煩.去膩.防癌.提神益腦.延年益壽。茶能去油膩.助消化就能消脂減肥。這是由於茶中含有一些芳香族化合物,能溶解脂肪,對蛋白質有很好的分解作用。防癌:因茶葉中的茶多酚能阻斷人體內致癌物硝基化合物的形成,癌細胞就不易分裂增殖。再茶多酚可抑制動脈平滑肌細胞的增殖,具有抗凝及促進纖維蛋白溶液,抗血液斑塊的形成,使血管不易破裂,降低毛細血管脆性和血液黏度等作用,防治心血管疾病。又能防輻射,殺菌消炎,防洽腸道疾病等。茶葉濃,小便通。三杯落肚,一身輕鬆。茶對於尿結石,水腫,膀胱炎,尿道炎均有利尿,消腫,排石等治療作用。


謝邀。我認為不可以。我相信大家應該都聽過一句話:再好的東西也不能長期使用,用多了,就會適得其反。這夏天喝涼茶也是這個理。這涼茶雖然有止渴清熱的作用,但不宜過量飲用,特別是老人和小孩,更應該少飲為宜。接下來說說為什麼???

一、涼茶喝多了對人體的危害

1、涼茶本身就屬於飲品,大量喝涼茶,會讓人在一定時間內體內水分快速積累,導致尿量增加,出現尿多的問題,並且涼茶本身也具有利尿的作用,因此,會頻繁上廁所,造成泌尿系統的不適。

2、涼茶有一定的寒性,因此,起到了清熱的作用,但是女性和體質偏寒的人不適合大量喝,會造成體質進一步偏寒,易造成月經不調、受孕困難的問題。

3、胃部消化系統不好的人,如果超量喝涼茶,會造成胃部痠疼不適,打嗝過多等問題,因此,有胃腸問題的朋友還是少喝一些涼茶為妙。

4、在空調間裏還喝很多涼茶的話,很容易就會著涼,造成腹瀉的毛病,因此,空調間是不適合一瓶接一瓶地喝涼茶的。

5、涼茶冰鎮之後喝,雖然味道更好,消暑效果也更好,但是,確實不適合任何人大量服用,畢竟涼茶自身偏寒,涼上加涼,對老人和兒童都是相當不好的。二、不適合喝涼茶的人

1、陽虛的人

這類人多為常坐辦公室的白領,癥狀可見怕冷、四肢發涼、面色蒼白、大便稀溏、小便清長等現象,這些人再喝涼茶就等於「雪上加霜」,使陽虛癥狀加重。

2、脾胃虛弱的人

服用性質寒涼的涼茶,會傷及脾胃,使本來就虛弱的脾胃更加虛弱。脾胃更傷,正氣受損,還會因免疫力降低導致許多其他疾病。

3、月經期和產褥期婦女

女性月經期和產後身體極為虛弱,尤其對冷熱的刺激極為敏感。如果由於天氣熱而不加節制地飲涼茶,雖然可以感到胃內一時的涼爽,但這些藥物吸收入血液後,寒涼的刺激就會使血流滯澀緩慢,甚至形成瘀血,引起痛經、月經不調、經量減少,嚴重的還有可能引起大出血、閉經。

4、兒童和老年人

兒童是純陽之體,特別容易上火。但喝涼茶並不是預防孩子上火的好辦法,因為兒童的脾胃調節功能尚處在建立和完善的階段,對外來藥物的寒涼刺激不能及時調整和適應,反而會因為藥物直接作用於脾胃影響消化吸收,出現腹痛、腹瀉。老年人由於陽氣漸弱,器官功能衰退,同樣會因為涼茶刺激而出現消化系統病變,以及陽氣大損的一系列癥狀。


涼茶偶爾喝還可以,最好不要經常喝。曾看過一篇長幅報道,白開水或涼白開是最好的飲料(沒有之一),關鍵時候還可以救命,如果遇到胃痛且手邊又沒藥的,喝一大杯溫開水能有效緩解疼痛,這是唯一一款不含任何添加劑的飲品,針對任何人,而且還沒有副作用。水,是生命之源,我們要學會珍惜!對不起,跑題了……


涼茶去火沒錯,如果沒火,或者是虛火,還喝它就錯了,尤其是這些苦寒之葯最傷脾胃,有道是實火易去,虛寒難醫,年輕人容易仗著年輕無所顧忌,所謂養生,不是年老多病時才開始,那是治病,不是養生。養生是年輕體壯時注意點點滴滴,不要過度消耗,到老纔有好身體。身體不寒不熱,就不要喝涼茶,白開水,或者淡茶葉就是最好的。別以為現在沒事,隱患一時半會兒是看不到的。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