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今研究显示,运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只要每次达45分钟就可以,对于改善心理健康最有帮助。(图/ingimage)

你有没有运动的习惯呢?每次的运动时间多长?现今研究显示,运动时间并不是越长越好,只要每次达45分钟就可以,对于改善心理健康最有帮助,运动过量反而会适得其反,研究刊登在《刺胳针精神病学》(The Lancet Psychiatry)。

运动可以降低所有原因引起的心血管疾病、中风、糖尿病和死亡风险,但是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仍不清楚,因此,才有了这个研究。美国精神健康首席科学家Adam Chekroud博士表示,他们针对美国120万人做研究,请他们报告自己过去30天内在工作以外的时间,做了哪些运动以及运动的时间、频率和次数,这些受试者的运动项目也包括照顾小孩、做家务、除草、钓鱼、骑自行车、去健身房运动、跑步和滑雪等,同时也请他们评估压力、忧郁和情绪的状况。

分析结果后发现,受试者平均每个月会有3、4天的心理健康状态不佳、但有固定运动习惯的人,与不运动的人比起来,心理健康不佳的日子减少了约1.5天,也就是少了43.2%;其中从事团体运动、骑自行车、健美操和去健身房,这些运动与心理健康的关联最为明显。

有运动习惯的人与过去曾被诊断患有忧郁症,也不运动的人相比,情绪不稳定的日子减少了3.75天,也就是一个月有7.1天,但对于不运动的忧郁症患者来说,每个月情绪不好的日子有10.9天。

运动的频率和持续时间也是一个重要因素,研究也发现,每周运动3到5次的人心理健康状况会更好。运动30至60分钟的人,心理状况不佳情形减少最多,其次才是每天运动超过90分钟的人。而如果每天运动超过3小时,心理健康状况反而不佳。作者指出,进行极端运动的人可能具有强迫特征,这可能使他们面临更大的心理健康风险。

综合以上所述,每周固定运动3至5次、每次持续约45分钟,对改善心理健康最有帮助,而且不局限运动种类。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闻报导

怀孕5次以上 罹患阿兹海默症机率增
Non Stop高纤饮食法则 破轻度运动族停滞盲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