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生活中,经常能看到一些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情况,有些孩子是经常主动攻击别人的“暴力小子”;有些孩子是常常受欺负的“受气包”;还有些孩子平常不哭不闹的,只要和小伙伴在一起就打人。面对这些情况,那么作为家长,又该怎样对待呢?以下是两位家长面对孩子打闹的处理方法。

  有一位宝妈家的大宝和亲戚家的小男孩在一起玩,他们玩着玩着就闹了起来,打完了还在一起撒欢儿,翻脸比翻书还快,上一秒还在一块玩手枪,下一秒就因为搭积木打了起来。大宝是个性子急、脾气拗、手劲儿大的小胖子,每次争执起来都是他把亲戚家小男孩惹哭。这就非常尴尬,家长不管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还是自己孩子让别人受了委屈,心理都会不舒服,这件事如果父母介入,这也会让气氛非常尴尬;反而孩子之间的战争,父母没有介入,反而可能两个孩子过一会儿就和好了。璇璇很小的时候没少挨比她大的孩子的打,家长不心疼孩子那是不可能,璇璇父母说让璇璇经历这个阶段有利于她的成长。现在两岁多的璇璇也会动手去争自己喜欢的玩具,家长总是告诉她要学会分享,而不是去和小伙伴们争抢。家长这样教育孩子也使得璇璇和她小伙伴的关系也越来越亲密。所以如果孩子间有争执的时候,父母应持冷静的态度,理智的进行处理,尽量不介入。

  那么对于孩子之间的战争,如果自家的孩子打人了,父母该怎么做?

  1.了解情况后,和孩子沟通

  对于孩子之间的战争,父母要和孩子进行沟通,了解孩子出现这样问题的原因。有的孩子是因为遇到同伴交往中的问题不知道处理,有的孩子是不知道怎样去争取自己的利益,还有的孩子是因为本身自己暴躁的脾气而出现这样的问题。这时父母需要做的,是为孩子提供更多的同伴交往机会,主动和孩子沟通帮助孩子解决处理问题。如果遇到棘手的问题,要主动了解情况,不要不分青红皂白随意处罚哪个孩子。沟通是解决处理问题的最好方式。

  2.引导孩子找到自己解决的办法

  比如孩子和别的的孩子打了起来,如果只是把孩子拉开,让孩子避开了和朋友的冲突是不够的,接下来父母需要问孩子:“这次妈妈在身边,避免了你和小伙伴的冲突,下次再遇到这种情况,而妈妈又不在你身边,你还要打人来解决问题吗?”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孩子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可以帮助孩子逐渐找到自己合适的解决方法。发生争执的过程,也是孩子们在经历、尝试、体验人际交往,孩子会通过这些逐渐学会处理自己的事情,而且更可能会以一种友好与合作的方式来解决冲突,也更利于孩子的发展。

  如果自己家的孩子被打了,父母该怎么做?

  1.学会接纳孩子的情绪

  不管是什么情况,首先要保持你的冷静。如果孩子被打了,首先要处理孩子身上的伤,家长给予孩子身体上和精神上的安慰,而不要去斥责孩子,父母的斥责会让孩子不安的情绪雪上加霜。再没搞清楚真正发生了什么事情之前,首先要关注觉得孩子被欺负的委屈和痛苦的情绪,不要轻易去斥责任何一个孩子,这样不仅会伤害你斥责的那个孩子,还有可能让哭着找你的孩子形成依赖,养成胆小怕事的习惯。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之间打打闹闹的情况时,要充分接纳孩子的情绪,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关爱。

  2.教会孩子如何保护自己

  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当别的小朋友欺负你的时候,不要和小朋友直接冲突,但是也要告诉孩子不用怕,积极面对。如果遇到其他小朋友对自己不友好的时候,可以告诉孩子先警告对方,并告诉对方自己的态度,比如:你打人是不正确的,不许打我!妈妈说过不能随便拿别人的东西!等等。如果遇到特殊情况,孩子自己无法制止,也可以推开对方,迅速的离开,并大声寻求老师和父母的帮助。一定要让孩子明白,大人是可以保护他的。有时候还要跟孩子说,以后遇到类似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告诉爸爸妈妈。

  那么你呢?面对孩子之间的战争,你又是如何处理的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