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杰奎琳,外人眼里无限风光,内心苦楚谁人知?

说起娜塔莉·波特曼,你会想到《这个杀手不太冷》、《黑天鹅》,或许你也会想到近期在影院上映、由她主演的人物传记电影《第一夫人》

这部电影讲述了20世纪美国第一夫人杰奎琳·肯尼迪生命中的四天——即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后的四天里,发生在杰奎琳身上的故事。

▲约翰·肯尼迪和杰奎琳·肯尼迪

严格来讲,DOCO君并不把这部影片看做是一部传记电影,因为仅仅4天不足以描述这位以高贵的气质、优雅的举动、独立的个性赢得美国民众,甚或是全世界人民仰慕的女性。

《第一夫人》的英文片名是《Jackie》,这是杰奎琳·肯尼迪的昵称——杰姬

或许导演是在用这种私人化的表达方式,为观众还原一位女性——杰奎琳·李·鲍威尔,她不是总统夫人,她只是一位眼睁睁看著丈夫死在自己怀里的女人。

《第一夫人》并不是第一部将杰奎琳形象搬上大银幕的电影,那么除却电影化的叙事语言,杰奎琳到底是怎样的一位传奇女性呢?

今天,DOCO君为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没有总统的总统夫人》,或许我们能从该片中探知到杰奎琳这位女性的传奇故事。

遗孀杰奎琳

2011年,一家广播电视公司决定制作一部关于肯尼迪传奇的虚构系列片,这部系列片将揭示肯尼迪家族的某些秘密。

为了阻止争议四起和谣言传播,卡罗琳·肯尼迪决定公开母亲杰奎琳·肯尼迪的一段采访

这段采访诉说了肯尼迪总统被刺杀的历史和杰奎琳自己的故事,包括一些非常私密的和具有争议的事件

当时总统遗孀杰奎琳只有34岁,她像写小说一样讲述了她与约翰·肯尼迪曾经的梦想生活。浪漫的白宫生活和美国梦,在枪声和飞溅在杰奎琳粉色衣服上的鲜血中变成了一场噩梦。

约翰·肯尼迪去世时,卡罗琳7岁,她记得父亲在达拉斯遇刺身亡后,她悲痛欲绝的母亲杰奎琳选择用沉默封闭自己

▲ 幼年的卡罗琳·肯尼迪

在肯尼迪遇刺一周后的1963年11月29日杰奎琳邀请了记者西奥多·怀特前往位于海恩尼斯港的肯尼迪家族住宅,并向西奥多传达自己关于肯尼迪遇刺的证词

她非常需要说出来,所以她选择了这位一向支持肯尼迪总统的记者,她足足倾述了四个小时。

杰奎琳重温了肯尼迪的达拉斯之旅,并且以一种近乎疯狂的方式向西奥多谈起肯尼迪脑浆的「美」

脑浆呈同心圆状,外面包裹著一层闪著光的红色薄膜。

▲ 肯尼迪遇刺当天

或许从这些痴语中,我们能解读到她想要表达的主旨:

这个聪明而又美丽的头颅,不该有这样的命运。

除此之外,杰奎琳还谈到了小儿子帕特里克的夭折,这个打击让她和肯尼迪的关系更加亲密,并且她也对丈夫深情款款的坦承道: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你。

西奥多的文章经过杰奎琳精心编辑后,于1963年12月6日发表在了《生活》杂志上。

正是从此时开始,杰奎琳渐渐为肯尼迪神话奠定了基础,她开始构建作为英雄牺牲的肯尼迪的传奇

如果肯尼迪没有被暗杀,或许杰奎琳还是可以和以往一样,做一个时尚、端庄、高贵的第一夫人。但是,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起,她就注定被命运推到了世人面前,等待著世人对总统遗孀的行为作出评判。

于是,肯尼迪遇刺后的第一时间里,杰奎琳开启了塑造自身形象和肯尼迪形象之旅

于世人眼里,她是冷静的、沉著的、坚韧的遗孀,肯尼迪是传奇的、独一无二的已故总统

杰奎琳的身份

杰奎琳本来是一个在华盛顿工作的年轻时尚的摄影记者,后来牺牲了自己的雄心,做出了成为来自马萨诸塞州的年轻参议员肯尼迪完美妻子的选择。

杰奎琳作为第一夫人,她的时尚品味总是能引起美国女性的效仿,但是,她并不是一个单纯维护国家形象的花瓶

在肯尼迪担任总统的两年九个月的时间里,她始终言辞谨慎、保持微笑。

然而在肯尼迪遇难后的采访中,她更想强调自己在肯尼迪职业生涯中扮演的角色

为肯尼迪翻译20世纪最伟大人物的法语书籍;

组织宴会和招待会;

准备肯尼迪需要的演讲稿。

她称自己为肯尼迪的知己和助手,而不是缪斯和灵感。

杰奎琳不只是总统权力的见证人或者帮手,而是他真正的共事者

他们俩总是在谈论政治,肯尼迪在1960年总统大选中获胜,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杰奎琳,她始终陪在肯尼迪身边,保持镇静与数千人握手。

然而在感情方面,杰奎琳肯尼迪的关系却不像他们共事时那么亲密。

肯尼迪把自己的生活分成几个独立的部分:

家人、工作、朋友,以及放纵的性生活。

在当时清教主义盛行的美国,他的私生活宛如一个黑暗面。

约翰·肯尼迪的生命中有很多女性,上流社会名媛、模特、演员、秘书、妓女都曾流连于他的床榻。

这些情妇中最让世人津津乐道的便是性感女神玛丽莲·梦露,据说梦露一直抱有成为「第一夫人」的幻想,还曾打电话到白宫给杰奎琳撂狠话。

▲ 肯尼迪和梦露

如果提前知道自己的婚姻状况,不知杰奎琳是否还会选择总统肯尼迪作为自己的丈夫。

可作为第一夫人,杰奎琳却给予了肯尼迪这样的评价:

没有一个与他同时代的人能够达到他的高度,丘吉尔、阿登纳、马丁·路德·金,他们当中没有一个人能与他并驾齐驱。

1968年7月,杰奎琳为了保护儿女,离开了美国。

1968年10月,杰奎琳嫁给了希腊船王亚里士多德·奥纳西斯

1975年3月,奥纳西斯去世前填了一张离婚协议书,杰奎琳没有能得到奥纳西斯的遗产。

1994年,她被诊断出患有淋巴腺癌,于5月19日夜晚去世,享年64岁

这些杰奎琳在肯尼迪遇刺身亡后的人生经历,是电影《第一夫人》没有呈现的。虽然此后的她已经渐渐在远离肯尼迪家族,但「第一夫人」的名号像是烙在身上的疤,永远也不会褪去。

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给了权力;第二次婚姻,嫁给了财富。

在世人看来,她一直是尊贵、优雅的女性,她的人生风光无限,但是,没有人知道,她是否愿意接手这个命运。

欢迎关注DOCO热纪录,一年365天

DOCO君陪你 悦享真实世界


豆瓣打分还是偏低了些,大约可以到7.8分。

帕布罗·拉雷恩导演、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第一夫人》,是一部政治惊悚片,通过被刺杀后的肯尼迪的遗孀的回忆、作家的提问以及黑白影像中的白宫往事,将1960年代震惊世界的肯尼迪遇刺案中的肯尼迪夫人的日常过往和精神状态捕捉出来,可以说是一部帝王将相版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肯尼迪的遇刺,历来是有著缤纷复杂的解读,各种阴谋论鳞次栉比的贴在大历史的褶皱里。奥利佛·斯通导演的《刺杀肯尼迪》以左派的立场看待躁动不安的1960年代的社会危局,詹姆斯·弗兰科主演的根据史蒂芬·金小说改编的《拯救肯尼迪》则是侧写那个时代以及即便是穿越也无可奈何,而《第一夫人》却是窥一豹、从小见大来呈现美国第一位电视明星的总统如何崛起和遭遇暗杀。

肯尼迪及其夫人,风流倜傥、风华绝代,与电视成为新兴媒体相得益彰,他们的大众和传媒的金童玉女,第一家庭自此以后便没有隐私。正是这样,肯尼迪在竞选路上被爆头,也就成为新闻传播史上难以磨灭的印迹。肯尼迪夫人的文静、高贵、脆弱、坚强,在点以上被一再聚焦,摄影师长时间的特写娜塔莉·波特曼,无论是盛装华服还是素颜单衣,杰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都代表了一个时代的时尚,以及悲伤。帕布罗·拉雷恩几乎将所有的重心,都放在与第一夫人在时间长河中的共情之中。第一夫人事后的紧张与事前的从容,突如其来的枪声,疑云密布的气氛,堆积出悲剧的要点来。

正如《星球大战》《钢铁侠》《叶问》等系列电影是特许经营商业片,《第一夫人》便是属于「明星」的电影,也可以看做是演员作为第一生产要素的「作者型表演」,在「历史」的节点上,在迄今没有真相的巨大案件中,作为重要当事人,在故事里几乎被每一个人注视著,必须每时每刻都迎接目光的政治。肯尼迪遇刺之时,第一夫人近在咫尺,不仅目睹了被伤害的全过程,而且迅速用手试图把丈夫爆开的头盖骨合上,粉色套装上的沾染了肯尼迪总统的鲜血和脑浆,并以坚毅的信念支持下去,简单清洗之后,就参加了副总统约翰逊的总统宣誓仪式。这个过程,并没有剧本,几乎再有想像力的人,都不可能事先有预案。第一夫人和他的孩子们,成为那个时代特别著名的忧伤画面,十年之后,李小龙的夫人又一次诠释了同一张造型。

第一夫人说到底是悲剧的女主角,众所周知肯尼迪家族作为20世纪美国政治家族的第一,却一再被历史的偶然和意外推到悲哀的悬崖。假如以阴谋论的角度说开去,那就是这个迅速崛起的天主教大家庭,一再触碰了既得利益集团,但是《第一夫人》依然没有给观众一个答案,哪怕是在艺术作品中也没有,那么作为当事人,第一夫人的悲伤和惊悚,就更是在悬置的情绪中无从排解,愤怒是需要对象的,然而却没有。黑白纪录片中的第一夫人,优雅的表情下也有著很多无奈,肯尼迪的人生当然足够风流和复杂,那几声枪响将众多冲突打断,肯尼迪夫人需要做到的,便是在他者的目光下,体面的送走丈夫,美利坚合众国总统。


主要还是因为本片的主题比较复杂和深邃,别说中国人,就连美国人普通民众也不太能够理解吧,这是一部主要偏知识精英阶层欣赏的电影吧!但是不管评分高低,娜塔莉·波特曼在表演上的光芒都是无法掩盖的!

娜塔莉·波特曼在《第一夫人》中不仅模仿了杰奎琳·肯尼迪的口音,更将影片所展现的肯尼迪总统遇刺一周内,杰奎琳·肯尼迪面对一系列问题的心路历程和重大抉择展现得生动鲜活、淋漓尽致,尤其是情绪的感染力和连贯性把握得极为到位!当她说到肯尼迪遇刺的具体细节时,精湛演技所散发出的强大感染力,让人感觉仿佛就是在听杰奎琳·肯尼迪讲述事件经过一样。影片主线的跨度跨度仅仅是一周左右,但展现的各种场景却十分丰富,我们知道,影片的拍摄时间是远远长于剧情展现时间的,这对演员塑造角色情感的连贯性其实提出的很高的要求,而娜塔莉·波特曼则将这种「连贯性」从始至终都保持得极好,让观众能够完全处于她情绪的感染和包裹下,进入杰奎琳·肯尼迪这个角色的内心,感受并认同她在一周内做出的种种决定。

最值得称赞的是,娜塔莉·波特曼凭借精湛的演技,完美实现了影片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杰奎琳·肯尼迪这一角色的复杂与伟大!观众会看到她的脆弱、困惑、高贵、智慧与坚强,也能感受到她所代表的「美国最伟大的一代」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甚至可以说,本片的所有光彩就是来自于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


《第一夫人》这部影片是一部不错的电影,但豆瓣目前的评分是6.6分,并不高,这也许与电影的切入角度和叙事的方式趋于克制有关,使得影片偏于沉闷。《第一夫人》如同是娜塔莉.波特曼一个人撑起的独角戏,整部影片回顾了肯尼迪遇刺后,作为妻子的杰奎琳·肯尼迪如何去平抑自己的愤怒与悲哀,处理好与政客、公众、孩子之间的错综复杂的关系,影片并没有过多地去解读「肯尼迪遇刺」这个历史之谜,也没有渲染刺杀的细节,而更多地是展现杰奎琳·肯尼迪的心理活动,她在筹备肯尼迪葬礼时的一些偏执与自怜。

虽然这不是一部商业大片,但是恰恰因为放弃了惯常的套路,走一种艺术片化的小众路线,使得这部影片的拍摄难度非常大,娜塔莉.波特曼的一举一动、每一个眼神都成为了影片的关键,一旦演员处理得有丝毫不恰当,立刻就会成为败笔。从这个角度来说,《第一夫人》堪称是一次表演的教科书,这位从《这个杀手不太冷》中走出的小女孩已经拥有如此强大的气场,能够震慑住这部具有鲜明历史感的电影。她对于第一夫人的形态、声音、性格的模仿都堪称极致,她穿著血迹斑斑的裙子去面对媒体,她让两个孩子暴露在世界媒体的面前,都显示出她的强势,她的心有不甘。然而,她在政客面前的「失控」,在教父面前的脆弱,也显示出她是一个有丰富内心的有立体感的女人。

《第一夫人》的评分低,也让我想起去年底被埋没的另一部人物传记类的电影《至暗时刻》--描述丘吉尔在敦刻尔克事件前夕如何以个人的力量扭转国家态度和世界进程的影片,那也是加里.奥德曼在政敌面前孤独周旋的独角戏,只不过与《第一夫人》相比,他的表演难度更大,也更厚重。


《Jackie》(又名:第一夫人》一部典型的人物传记、运用了很多插叙,没有特别的大起大落。因为对肯尼迪事件了解停留在历史课本里、刚开始看不免有些难懂。看到后面会觉得压抑。你总觉得这部电影缺少著什么。整部电影要说出彩的地方应该是Natalie Portman演出了Jackie的神韵、热爱时尚、小虚荣、小做作……还有她在里面的服装和妆容。导演给了很多Natalie Portman脸部特写,幸好她能hold住。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