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太子的正妻和皇帝最高级的妾室,谁的宗法、礼法地位更高?从冠服、仪仗等待遇比较,太子妃和贵妃哪个规格更高一些?题主比较的是作为【职位】的太子妃和贵妃在【制度】上的地位高低,不是比较历史上某个【个体的人】,所以不用用某个人物特例来举例~~~例如「皇帝更喜欢谁就谁的地位高」,这种回答也可以不用说了~~~


太子妃的地位比贵妃高。

中国古代的妻妾之别有如云泥,庶子只能喊生母为阿姨,这一点在皇室也不例外,无论嫔妃品级有多高,庶出的皇子公主依然只能称呼生母为阿姨

《南史·齐武帝诸子》中就有记载,「母阮淑媛尝病危笃,请僧行道。有献莲华供佛者,众僧以铜罂盛水渍其茎,欲华不萎。子懋流涕礼佛曰:『若使阿姨因此和胜,愿诸佛令华竟斋不萎。』」

《南史·齐宗室》同样记载道:「钧字宣礼,年五岁,所生区贵人病,便加惨悴,左右依常以五色绊饴之,不肯食,曰:『须待差。』」

按南齐后宫制度,贵人为正一品的三夫人,淑媛为正二品的九嫔,区贵人、阮淑媛在后宫的品级很高,而萧钧和萧子懋也都是大孝子,但就因为是庶出,所以不得称呼生母为母亲只能称为阿姨。所以清人曾在《称谓录》中总结道:今人多称本生之妾母曰姨,盖其由来已久矣

不仅如此,就算是某个嫔妃有幸生育了皇太子,她的地位仍然不会有本质的改变。

《宋书·后妃传》:

明帝陈贵妃,讳妙登,丹阳建康人,屠家女也。……寻又迎还,生废帝,故民中皆呼废帝为李氏子。废帝后每自称李将军,或自谓李统。太宗即位,拜贵妃,礼秩同皇太子妃

《梁书·后妃传》:

高祖丁贵嫔,讳令光,谯国人也,世居襄阳。……高祖义师起,昭明太子始诞育,贵嫔与太子留在州城。京邑平,乃还京都。天监元年五月,有司奏为贵人,未拜;其年八月,又为贵嫔,位在三夫人上,居于显阳殿。及太子定位,有司奏曰:

礼,母以子贵。皇储所生,不容无敬。宋泰豫元年六月,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陈太妃,则宋明帝在时,百官未有敬。臣窃谓「母以子贵」,义著《春秋》。皇太子副贰宸极,率土咸执吏礼,既尽礼皇储,则所生不容无敬。但帝王妃嫔,义与外隔,以理以例,无致敬之道也。今皇太子圣睿在躬,储礼夙备,子贵之道,抑有旧章。王侯妃主常得通信问者,及六宫三夫人虽与贵嫔同列,并应以敬皇太子之礼敬贵嫔。宋元嘉中,始兴、武陵国臣并以吏敬敬所生潘淑妃、路淑媛。贵嫔于宫臣虽非小君,其义不异,与宋泰豫朝议百官以吏敬敬帝所生,事义正同。谓宫阉施敬宜同吏礼,诣神虎门奉笺致谒;年节称庆,亦同如此。妇人无阃外之事,贺及问讯笺什,所由官报闻而已。夫妇人之道,义无自专,若不仰系于夫,则当俯系于子。荣亲之道,应极其所荣,未有子所行而所从不足者也。故《春秋》凡王命为夫人,则礼秩与子等。列国虽异于储贰,而从尊之义不殊。前代依准,布在旧事。贵嫔载诞元良,克固大业,礼同储君,实惟旧典。寻前代始置贵嫔,位次皇后,爵无所视;其次职者,位视相国,爵比诸侯王。此贵嫔之礼,已高朝列;况母仪春宫,义绝常算。且储妃作配,率由盛则;以妇逾姑,弥乖从序。谓贵嫔典章,太子不异。 于是贵嫔备典章,礼数同于太子,言则称令。

南朝宋明帝的贵妃陈妙登生下了皇帝唯一的儿子,也就是皇太子,但陈贵妃的地位即使得到了丈夫的特别提拔,也只是「礼秩同皇太子妃」,连儿媳皇太子妃的待遇都比不过。

梁武帝的贵嫔丁令光因为儿子被立为太子,自己得以「礼数同于太子」,能够和儿子一样的待遇已经是极限了,换言之如果丁令光的儿子不是太子,如果没有梁武帝的特许,那么她连自己儿子的地位都比不上。所以正常情况下,普通妃嫔的地位有多低下也就可想而知了


太子妃是超品,位在后宫嫔妃之上。自然比贵妃尊贵。

但贵妃到底也是皇帝的妾,也是有封号的。名分上是太子夫妇庶母是长辈。我记得明太祖朱元璋的宠妃孙贵妃死了,太子也去服丧了。好像也有明文记载太子妃要给贵妃行礼的。


太子妃地位更高,贵妃需要向太子妃行礼,太子是储君,君副,属于君,而太子妃是未来国母,与太子同地位。贵妃皇贵妃都是臣,见了太子妃要行礼,在古代,太子妃只需要向三种人行礼,皇帝,皇后,太子,对其他人只需要接受他们的参拜。参考红楼梦,李纨是贾政嫡长子遗孀,她见了赵姨娘周姨娘可从来不需要行礼做那些客套话的。

分割线,有人说我拿红楼梦举例子,唉,那就仔细说说,从宗法制度还是现实角度来看呢?宗法制度来说,嫡庶尊卑有别,太子妃是国家未来的女主人,在大型国家祭祀接待外宾的重大场合她是要出场的,贵妃不可能出场吧,还有给皇帝选妃的时候,如果没有太后皇后在世,这事就是太子妃来管,想想很奇怪对吧,儿媳管公公的小老婆选举,但是帝王之家,先君臣再父子,刘邦老爹见刘邦也要下跪高呼天子,所以说宗法制度里太子妃一定比贵妃尊崇。

第二个从现实来看,杨贵妃万贵妃都是宠冠后宫,权势滔天,也许她们都会在见太子妃时候摆谱,我是你长辈我就不下跪行礼,可是这样的女子下场一般是啥不言而喻,反正腿就在那,你爱跪不跪,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历史上牛逼的贵妃下场都是个啥翻翻历史书就知道了,因为古代人要维护他们所谓的秩序,宠妾灭妻,杀正扶邪这种个例并不能代表全部吧。


地位一样。清朝的皇贵妃朝服和皇太子妃朝服和仪仗一样的。但是皇太子妃要先给皇贵妃行一个小礼,因为皇贵妃比太子妃打一个辈分,算是庶母吧。


太子妃地位高,不过意义不大,太子妃是不敢按礼法规定摆谱的,特别是对于皇帝特别宠爱的贵妃,太子妃大概率会是先行礼的,因为贵妃即使是妾,他的丈夫是皇帝,贵妃枕头风一吹,太子都有可能废了,别说太子妃了,也许有人会拿红楼梦举例子,但皇室和一般贵族官僚不一样,贾政是不敢废贾宝玉让贾环当继承人,把赵姨娘扶正的,但皇帝却是敢把太子废了,把贵妃扶正的,因为古代皇权是可以压倒礼法的。


那要看什么朝代。 清朝的话,当然是贵妃地位高。 连公主都要向她磕头,何况太子妃。


这牵扯到大宗和小宗的关系,具体到皇帝家里,就是明确谁是君,谁是臣。

太后,皇帝,皇后,太子,太子妃,太孙,这一支是大宗,意思是人家是一大家子,他们是君。

嫔妃、其他皇子等等,这些都是小宗,哪怕是皇贵妃,也还是嫔妃,跟皇后有本质区别,说白了都是些多余的人,妃嫔是生孩子的工具,皇子是太子的备胎,他们都是臣。

太子妃不出意外就是未来的皇后,但是皇后位置宁可空著,也不会轻易将嫔妃扶正成皇后,嫔妃想当皇后得靠撞大运。

所以没有皇后和太后,太子妃最大,这个没有问题。或者换个角度想,太子和贵妃哪个大?太子大。那太子妃和太子地位可是一样的,如同皇后和皇帝地位一样。古代嫡庶之分很严格。

观众看清宫剧比较多,所以对于太子妃比较陌生,这很正常,其实清朝也是太子妃大,只不过清朝只有一位太子妃,清宫剧里没有拍出来。就是康熙的皇太子胤礽的嫡福晋瓜尔佳氏,成为有清一代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正式册封的皇太子妃,以准皇后的地位掌管六宫事务近二十余年。


贵妃,太子妃是除了皇后(包括太后啥的)以外最高地位的内命妇,不过在清朝皇贵妃地位(就是仪仗什么的)等同太子妃


太子妃,毕竟下一任国母

贵妃搁皇城外也就是一个贵妾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