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夫人傑奎琳,外人眼裡無限風光,內心苦楚誰人知?

說起娜塔莉·波特曼,你會想到《這個殺手不太冷》、《黑天鵝》,或許你也會想到近期在影院上映、由她主演的人物傳記電影《第一夫人》

這部電影講述了20世紀美國第一夫人傑奎琳·肯尼迪生命中的四天——即美國前總統約翰·肯尼迪在1963年11月22日遇刺身亡後的四天裏,發生在傑奎琳身上的故事。

▲約翰·肯尼迪和傑奎琳·肯尼迪

嚴格來講,DOCO君並不把這部影片看做是一部傳記電影,因為僅僅4天不足以描述這位以高貴的氣質、優雅的舉動、獨立的個性贏得美國民眾,甚或是全世界人民仰慕的女性。

《第一夫人》的英文片名是《Jackie》,這是傑奎琳·肯尼迪的暱稱——傑姬

或許導演是在用這種私人化的表達方式,為觀眾還原一位女性——傑奎琳·李·鮑威爾,她不是總統夫人,她只是一位眼睜睜看著丈夫死在自己懷裡的女人。

《第一夫人》並不是第一部將傑奎琳形象搬上大銀幕的電影,那麼除卻電影化的敘事語言,傑奎琳到底是怎樣的一位傳奇女性呢?

今天,DOCO君為大家推薦一部紀錄片《沒有總統的總統夫人》,或許我們能從該片中探知到傑奎琳這位女性的傳奇故事。

遺孀傑奎琳

2011年,一家廣播電視公司決定製作一部關於肯尼迪傳奇的虛構系列片,這部系列片將揭示肯尼迪家族的某些祕密。

為了阻止爭議四起和謠言傳播,卡羅琳·肯尼迪決定公開母親傑奎琳·肯尼迪的一段採訪

這段採訪訴說了肯尼迪總統被刺殺的歷史和傑奎琳自己的故事,包括一些非常私密的和具有爭議的事件

當時總統遺孀傑奎琳只有34歲,她像寫小說一樣講述了她與約翰·肯尼迪曾經的夢想生活。浪漫的白宮生活和美國夢,在槍聲和飛濺在傑奎琳粉色衣服上的鮮血中變成了一場噩夢。

約翰·肯尼迪去世時,卡羅琳7歲,她記得父親在達拉斯遇刺身亡後,她悲痛欲絕的母親傑奎琳選擇用沉默封閉自己

▲ 幼年的卡羅琳·肯尼迪

在肯尼迪遇刺一週後的1963年11月29日傑奎琳邀請了記者西奧多·懷特前往位於海恩尼斯港的肯尼迪家族住宅,並向西奧多傳達自己關於肯尼迪遇刺的證詞

她非常需要說出來,所以她選擇了這位一向支持肯尼迪總統的記者,她足足傾述了四個小時。

傑奎琳重溫了肯尼迪的達拉斯之旅,並且以一種近乎瘋狂的方式向西奧多談起肯尼迪腦漿的「美」

腦漿呈同心圓狀,外面包裹著一層閃著光的紅色薄膜。

▲ 肯尼迪遇刺當天

或許從這些癡語中,我們能解讀到她想要表達的主旨:

這個聰明而又美麗的頭顱,不該有這樣的命運。

除此之外,傑奎琳還談到了小兒子帕特里克的夭折,這個打擊讓她和肯尼迪的關係更加親密,並且她也對丈夫深情款款的坦承道:

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失去你。

西奧多的文章經過傑奎琳精心編輯後,於1963年12月6日發表在了《生活》雜誌上。

正是從此時開始,傑奎琳漸漸為肯尼迪神話奠定了基礎,她開始構建作為英雄犧牲的肯尼迪的傳奇

如果肯尼迪沒有被暗殺,或許傑奎琳還是可以和以往一樣,做一個時尚、端莊、高貴的第一夫人。但是,槍聲響起的那一刻起,她就註定被命運推到了世人面前,等待著世人對總統遺孀的行為作出評判。

於是,肯尼迪遇刺後的第一時間裡,傑奎琳開啟了塑造自身形象和肯尼迪形象之旅

於世人眼裡,她是冷靜的、沉著的、堅韌的遺孀,肯尼迪是傳奇的、獨一無二的已故總統

傑奎琳的身份

傑奎琳本來是一個在華盛頓工作的年輕時尚的攝影記者,後來犧牲了自己的雄心,做出了成為來自馬薩諸塞州的年輕參議員肯尼迪完美妻子的選擇。

傑奎琳作為第一夫人,她的時尚品味總是能引起美國女性的效仿,但是,她並不是一個單純維護國家形象的花瓶

在肯尼迪擔任總統的兩年九個月的時間裡,她始終言辭謹慎、保持微笑。

然而在肯尼迪遇難後的採訪中,她更想強調自己在肯尼迪職業生涯中扮演的角色

為肯尼迪翻譯20世紀最偉大人物的法語書籍;

組織宴會和招待會;

準備肯尼迪需要的演講稿。

她稱自己為肯尼迪的知己和助手,而不是繆斯和靈感。

傑奎琳不只是總統權力的見證人或者幫手,而是他真正的共事者

他們倆總是在談論政治,肯尼迪在1960年總統大選中獲勝,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傑奎琳,她始終陪在肯尼迪身邊,保持鎮靜與數千人握手。

然而在感情方面,傑奎琳肯尼迪的關係卻不像他們共事時那麼親密。

肯尼迪把自己的生活分成幾個獨立的部分:

家人、工作、朋友,以及放縱的性生活。

在當時清教主義盛行的美國,他的私生活宛如一個黑暗面。

約翰·肯尼迪的生命中有很多女性,上流社會名媛、模特、演員、祕書、妓女都曾流連於他的牀榻。

這些情婦中最讓世人津津樂道的便是性感女神瑪麗蓮·夢露,據說夢露一直抱有成為「第一夫人」的幻想,還曾打電話到白宮給傑奎琳撂狠話。

▲ 肯尼迪和夢露

如果提前知道自己的婚姻狀況,不知傑奎琳是否還會選擇總統肯尼迪作為自己的丈夫。

可作為第一夫人,傑奎琳卻給予了肯尼迪這樣的評價:

沒有一個與他同時代的人能夠達到他的高度,丘吉爾、阿登納、馬丁·路德·金,他們當中沒有一個人能與他並駕齊驅。

1968年7月,傑奎琳為了保護兒女,離開了美國。

1968年10月,傑奎琳嫁給了希臘船王亞裏士多德·奧納西斯

1975年3月,奧納西斯去世前填了一張離婚協議書,傑奎琳沒有能得到奧納西斯的遺產。

1994年,她被診斷出患有淋巴腺癌,於5月19日夜晚去世,享年64歲

這些傑奎琳在肯尼迪遇刺身亡後的人生經歷,是電影《第一夫人》沒有呈現的。雖然此後的她已經漸漸在遠離肯尼迪家族,但「第一夫人」的名號像是烙在身上的疤,永遠也不會褪去。

她的第一次婚姻,嫁給了權力;第二次婚姻,嫁給了財富。

在世人看來,她一直是尊貴、優雅的女性,她的人生風光無限,但是,沒有人知道,她是否願意接手這個命運。

歡迎關注DOCO熱紀錄,一年365天

DOCO君陪你 悅享真實世界


豆瓣打分還是偏低了些,大約可以到7.8分。

帕布羅·拉雷恩導演、娜塔莉·波特曼主演的《第一夫人》,是一部政治驚悚片,通過被刺殺後的肯尼迪的遺孀的回憶、作家的提問以及黑白影像中的白宮往事,將1960年代震驚世界的肯尼迪遇刺案中的肯尼迪夫人的日常過往和精神狀態捕捉出來,可以說是一部帝王將相版的《海邊的曼徹斯特》。肯尼迪的遇刺,歷來是有著繽紛複雜的解讀,各種陰謀論鱗次櫛比的貼在大歷史的褶皺裏。奧利佛·斯通導演的《刺殺肯尼迪》以左派的立場看待躁動不安的1960年代的社會危局,詹姆斯·弗蘭科主演的根據史蒂芬·金小說改編的《拯救肯尼迪》則是側寫那個時代以及即便是穿越也無可奈何,而《第一夫人》卻是窺一豹、從小見大來呈現美國第一位電視明星的總統如何崛起和遭遇暗殺。

肯尼迪及其夫人,風流倜儻、風華絕代,與電視成為新興媒體相得益彰,他們的大眾和傳媒的金童玉女,第一家庭自此以後便沒有隱私。正是這樣,肯尼迪在競選路上被爆頭,也就成為新聞傳播史上難以磨滅的印跡。肯尼迪夫人的文靜、高貴、脆弱、堅強,在點以上被一再聚焦,攝影師長時間的特寫娜塔莉·波特曼,無論是盛裝華服還是素顏單衣,傑奎琳.肯尼迪(Jackie Kennedy)都代表了一個時代的時尚,以及悲傷。帕布羅·拉雷恩幾乎將所有的重心,都放在與第一夫人在時間長河中的共情之中。第一夫人事後的緊張與事前的從容,突如其來的槍聲,疑雲密佈的氣氛,堆積出悲劇的要點來。

正如《星球大戰》《鋼鐵俠》《葉問》等系列電影是特許經營商業片,《第一夫人》便是屬於「明星」的電影,也可以看做是演員作為第一生產要素的「作者型表演」,在「歷史」的節點上,在迄今沒有真相的巨大案件中,作為重要當事人,在故事裡幾乎被每一個人注視著,必須每時每刻都迎接目光的政治。肯尼迪遇刺之時,第一夫人近在咫尺,不僅目睹了被傷害的全過程,而且迅速用手試圖把丈夫爆開的頭蓋骨合上,粉色套裝上的沾染了肯尼迪總統的鮮血和腦漿,並以堅毅的信念支持下去,簡單清洗之後,就參加了副總統約翰遜的總統宣誓儀式。這個過程,並沒有劇本,幾乎再有想像力的人,都不可能事先有預案。第一夫人和他的孩子們,成為那個時代特別著名的憂傷畫面,十年之後,李小龍的夫人又一次詮釋了同一張造型。

第一夫人說到底是悲劇的女主角,眾所周知肯尼迪家族作為20世紀美國政治家族的第一,卻一再被歷史的偶然和意外推到悲哀的懸崖。假如以陰謀論的角度說開去,那就是這個迅速崛起的天主教大家庭,一再觸碰了既得利益集團,但是《第一夫人》依然沒有給觀眾一個答案,哪怕是在藝術作品中也沒有,那麼作為當事人,第一夫人的悲傷和驚悚,就更是在懸置的情緒中無從排解,憤怒是需要對象的,然而卻沒有。黑白紀錄片中的第一夫人,優雅的表情下也有著很多無奈,肯尼迪的人生當然足夠風流和複雜,那幾聲槍響將眾多衝突打斷,肯尼迪夫人需要做到的,便是在他者的目光下,體面的送走丈夫,美利堅合眾國總統。


主要還是因為本片的主題比較複雜和深邃,別說中國人,就連美國人普通民眾也不太能夠理解吧,這是一部主要偏知識精英階層欣賞的電影吧!但是不管評分高低,娜塔莉·波特曼在表演上的光芒都是無法掩蓋的!

娜塔莉·波特曼在《第一夫人》中不僅模仿了傑奎琳·肯尼迪的口音,更將影片所展現的肯尼迪總統遇刺一週內,傑奎琳·肯尼迪面對一系列問題的心路歷程和重大抉擇展現得生動鮮活、淋漓盡致,尤其是情緒的感染力和連貫性把握得極為到位!當她說到肯尼迪遇刺的具體細節時,精湛演技所散發出的強大感染力,讓人感覺彷彿就是在聽傑奎琳·肯尼迪講述事件經過一樣。影片主線的跨度跨度僅僅是一週左右,但展現的各種場景卻十分豐富,我們知道,影片的拍攝時間是遠遠長於劇情展現時間的,這對演員塑造角色情感的連貫性其實提出的很高的要求,而娜塔莉·波特曼則將這種「連貫性」從始至終都保持得極好,讓觀眾能夠完全處於她情緒的感染和包裹下,進入傑奎琳·肯尼迪這個角色的內心,感受並認同她在一週內做出的種種決定。

最值得稱讚的是,娜塔莉·波特曼憑藉精湛的演技,完美實現了影片想要呈現給觀眾的傑奎琳·肯尼迪這一角色的複雜與偉大!觀眾會看到她的脆弱、困惑、高貴、智慧與堅強,也能感受到她所代表的「美國最偉大的一代」的精神境界和高尚情操。甚至可以說,本片的所有光彩就是來自於娜塔莉·波特曼的表演!


《第一夫人》這部影片是一部不錯的電影,但豆瓣目前的評分是6.6分,並不高,這也許與電影的切入角度和敘事的方式趨於剋制有關,使得影片偏於沉悶。《第一夫人》如同是娜塔莉.波特曼一個人撐起的獨角戲,整部影片回顧了肯尼迪遇刺後,作為妻子的傑奎琳·肯尼迪如何去平抑自己的憤怒與悲哀,處理好與政客、公眾、孩子之間的錯綜複雜的關係,影片並沒有過多地去解讀「肯尼迪遇刺」這個歷史之謎,也沒有渲染刺殺的細節,而更多地是展現傑奎琳·肯尼迪的心理活動,她在籌備肯尼迪葬禮時的一些偏執與自憐。

雖然這不是一部商業大片,但是恰恰因為放棄了慣常的套路,走一種藝術片化的小眾路線,使得這部影片的拍攝難度非常大,娜塔莉.波特曼的一舉一動、每一個眼神都成為了影片的關鍵,一旦演員處理得有絲毫不恰當,立刻就會成為敗筆。從這個角度來說,《第一夫人》堪稱是一次表演的教科書,這位從《這個殺手不太冷》中走出的小女孩已經擁有如此強大的氣場,能夠震懾住這部具有鮮明歷史感的電影。她對於第一夫人的形態、聲音、性格的模仿都堪稱極致,她穿著血跡斑斑的裙子去面對媒體,她讓兩個孩子暴露在世界媒體的面前,都顯示出她的強勢,她的心有不甘。然而,她在政客面前的「失控」,在教父面前的脆弱,也顯示出她是一個有豐富內心的有立體感的女人。

《第一夫人》的評分低,也讓我想起去年底被埋沒的另一部人物傳記類的電影《至暗時刻》--描述丘吉爾在敦刻爾克事件前夕如何以個人的力量扭轉國家態度和世界進程的影片,那也是加里.奧德曼在政敵面前孤獨周旋的獨角戲,只不過與《第一夫人》相比,他的表演難度更大,也更厚重。


《Jackie》(又名:第一夫人》一部典型的人物傳記、運用了很多插敘,沒有特別的大起大落。因為對肯尼迪事件瞭解停留在歷史課本里、剛開始看不免有些難懂。看到後面會覺得壓抑。你總覺得這部電影缺少著什麼。整部電影要說出彩的地方應該是Natalie Portman演出了Jackie的神韻、熱愛時尚、小虛榮、小做作……還有她在裡面的服裝和妝容。導演給了很多Natalie Portman臉部特寫,幸好她能hold住。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