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題。中國的王位繼承製度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父親傳給嫡長子,沒有的話傳給弟弟,弟弟也沒有的話傳給侄子。只有清朝稍微例外一點,在皇子裡面挑選的餘地更大。

為什麼歐洲的王位繼承這麼隨意?父親可以傳給女兒,女兒再傳給兒子,要是放在中國,「國姓」已經變了啊。歐洲古代的男權應該不比中國低,為什麼在中國人眼裡傳皇位這麼不慎重?是因為兒子太少嗎?


這個問題其實是對歐洲封建時期的繼承製度錯誤的理解,實際恰恰相反,歐洲的傳統繼承製度比中國傳統上更注重血緣相近或嫡庶差別原則。

中國傳統上雖然要求必須由男性家族成員繼承皇位(或其它世襲爵位、官職),但在家族內反而有比較大的選擇空間。雖然按傳統宗法制度,嫡子優先於庶子,哥哥優先於弟弟,但並非完全絕對,家長尤其是皇帝理論上有權力並且有相當多實例,可以以「擇賢」的名義,越過嫡庶長幼次序,自行選擇繼承人。另外當嫡支長房一系絕嗣時,旁枝繼承也同樣在得到上位者允許的前提下,可以不依血緣排序而跳躍性的選擇新繼承人。

但歐洲封建時期的繼承製度就基本不允許出現這種情況。王位和其他貴族爵位的繼承,除極特殊的情況(如爆發內戰)外,必須嚴格按照血緣親近次序繼承,而且私生子女一般情況下完全沒有繼承權,即使爵主沒有合法婚生子女也不行。同時歐洲封建時期一樣也是在繼承權上男性優先的,薩利克法區域乾脆不承認女性的繼位權。

但是歐洲始終有一些地區是不執行薩利克繼承法的。而又由於歐洲封建時期因宗教原因執行一夫一妻制,大量的政治婚姻和落後的衛生醫療條件,又導致貴族能夠成年的合法婚生子女一直不算多,從而經常出現嫡支男性絕嗣的問題,這時非薩利克法地區就可能會出現女性繼承人或女性的後裔成為繼承人。於是就發生了讓題主困惑的情況。

PS:歐洲女性繼位時可以仍用父姓,但其子女一般還是從丈夫姓氏,這導致歐洲有的國家的「國姓」會有和平轉移的情況。歐洲大多王朝名就是以王室姓氏(來源地)或族徽象徵來命名的。比如現在的英國王室,在維多利亞一世女王后就從漢諾威王朝轉為了薩克森-科堡-哥達王朝,一戰時為了迎合國民反德情緒才改名為現在的溫莎王朝。在現在的伊麗莎白二世女王去世後,如果按傳統繼承製度(但很可能不再執行了),王儲查爾斯繼位(如果他成功熬過他長壽的母親的話)為查理三世國王后,英國其實就會進入又一個新王朝——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因-宗德堡-格呂克斯堡王朝(查爾斯之父菲利浦親王族源)。


其實人家也是非常講究啊,問題形勢不允許啊。殺妻狂魔亨利八世就為了生個兒子鬧出多大紛爭,直接挑戰當時的世界頭號強國,甚至敢冒大不韙改革天主教為聖公會。

同樣日本也是不過人家比較會變通,產生了以重家名輕血統的繼承製度。


因為歐洲是一夫一妻制,只有妻子所生的纔有穩定的繼承權,私生子只有在極少數的情況下才能繼承王位。這就導致一個國王的合法後代是很少的,如果你只有一個女兒的情況下除了給她繼承你還能怎麼樣。 另外,歐洲英國等國家女王一般是男方入贅,後代跟女方姓,在姓氏上題主說的「國姓」沒有改變。法國跟神聖羅馬帝國更是依據薩利克法典確認女性沒有王位繼承權,即使在國王只有女兒沒有兒子的情況下,王位也只能由國王的其他男性親屬繼承.只有後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六世為了讓女兒繼承皇位改了繼承法,這也導致了七年戰爭。可見歐洲對繼承上也是偏男權,立女兒往往是不得已而為之,所以題主說的歐洲的王位繼承這麼隨意不成立。 而中國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庶子在繼承順序上雖然比較靠後,但畢竟有合法繼承權。而且一個人的後代也比較多。


一夫一妻制和非婚生子女沒有爵位繼承權。


薩利克繼承法(法國以前就是這樣)瞭解一下


中國的王(皇)也不儘是父子相承啊,更談不上嚴格。仔細看帝王譜。
安利一款P社的一款老遊戲:十字軍之王2。

裡面對於中世紀歐洲各王國,上至神羅皇帝,下至男爵修道院主教,在繼承權上基本上有比較貼切的還原。

實際上如何確保自己的家族後代能夠成功繼承爵位,維繫統治,纔是這個遊戲的核心。否則領地打得再大也沒有用。(一不小心很容易被各種遠親和外國人篡奪,上一代辛苦打下來的領土立刻四分五裂。)沒有兒子怎麼辦,要不要改變法律給女孩繼承,兒女太多又怎麼辦,是均分還是嫡長子,這些都是這個遊戲中要考慮的事情~
我談個文化因素。

1、首先是中國封建專制時期,注意我們國家和歐洲這些時期相比必須加上專制,我們真正算封建制度的嚴格意義上只有周朝和一部分漢朝,這裡的文化因素是反念易生,只要是能籠絡軍事勢力或者社會流層的人物,比如皇室成員,士大夫,將領,神漢,以及類似劉邦朱元璋等組織能力超強的人等等,在他們認定可贏的態勢下就會造反,且不說別的因素,皇室血統不正,失德,無為或者資歷淺薄,主弱臣強就是其中重要原因。所謂嚴格的繼承製度只是在教訓和教訓中大家不斷妥協議定出來的一個共同規則,中國沒有任何高明,就連推翻清朝之後,袁世凱不是又反了麼。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