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在主演示所知算数之法,一共讲了144个数字,第一个数叫洛叉,为百千,即是十万;第二个数俱胝,等于一百洛叉,即是千万;第三个数叫阿庾多,为上一个数千万的平方;第四个以后的数,以此类推,都是前一个数的平方,一共144位。

  这当中分为小数、中数、大数,从第一位洛叉到第124位阿僧祗是小数,阿僧祗转、无量、无边到第132位无等转为中数,不可数、不可称、不可思到第144位不可说不可说转是大数。

  从第3位起,电脑就难以承载了,没法算下去,可见印度人思维的不可思议,它究竟要表达什么呢。这么大数,我们盲然无知。它从有限,不知不觉中转入了无限中。我们受到意识形态框框,意识法尘的限制,固定在一个圈圈中,有没有想去突破,去寻找生命真相是什么?

  在意识形态中,我们认为这样才对,都受到感情的束缚。给予众生得安乐,佛法讲三慈,生缘慈、法缘慈、无缘慈。生缘慈,有缘,就会爱。

  大慈大悲与慈悲不同,有个“大”字出来,就不一样。离开缘,能不能爱?这才是真正慈悲的地方。我们没有办法体会,认为爱本来如此。儒家讲的都是修养,没有办法大爱,大慈大悲。

  对一切法,皆悉了知,通达无碍不容易。修行绝对不要用自己的方法修,“我在行菩萨道“”我在修行!”,这是用执著自己的方法,还是依教修行如说修行?你不知道。一个可成就的人是顺从的,依止善知识的指导修行,依教奉行;一个不能成就的人是倔强的。

  道就是真理,无所不在。有所选择,就弄错了。多元化,在考虑事情要有整体的宏观;多层次,要全方位地考虑。在宏观整个法界,一个小事情都一样。一根头发在一真法界中,头发屑也在一真法界,普贤境都包括了。

  自己静下来留意看看,关系相处的各种因缘。法界有一股力量,我们自己不知道。随着功德福报,转身他方世界,就这样出现了。遇到过不去的坎,不要祗求人家同情安慰。当关心注意这些次第的时候,叫算数,都属一二三范围里。

  修行人立足于自己的立场,对于别的状况是很开朗的,欣赏、接纳、尊重。我们要尊重他,而且他又是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包容她的无理取闹,没有为什么,那就是你的生命品质,看通了这种人的品质。

  我们是学佛怎么修,不是华严怎么修。因为有八万四千门,而从华严下手。他现有法门修得很好,就随喜他,不要干扰他;他困惑,可以接引他。只要他修得很好了。他有偏差,给他正知见,转不转是他的事。不要自负,重要的是 自己的法门是否站稳,这就是为人处世基本法则!(海云导师讲华严,圆明心要笔记12.7)

  愿超越一切的平静与你同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