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三代堆核电站设计寿命是60年,核电站因为运行期满或者这样那样的原因会退出服役,对于退出服役的核电站所采取的一系列工作就是核电站的退役。

核电站内部设备多且繁杂,处理方法并不相同,整体的退役策略大致可以分为:立即拆除、延缓拆除、和就地掩埋三类。

美国萨克斯顿核电站正在拆除反应堆安全壳

对于大多数没有被辐射沾污和活化的设备,直接立即拆除,再设计时也会考虑到可以移走大的部件。

对于沾污放射性的设备,可去污后拆除或者遥控移到反射性废物处理中心去去污。

对于放射性大又不易拆除移走的,可以延缓拆除,等经过几个半衰期以后,辐射降低后在进行拆除,如泛燃料水池的水,相关管道设备。

对于某些部位不易拆除防止人员接近造成误照射,可以先行封堵起来,就地掩埋,如反应堆一般就是将燃料卸载完全后,进行封堵,等待衰变。

反应堆压力容器被封口后运出厂房

我国曾经的功勋反应堆,大型生产堆801就是采用的以上方法,去参观时,已经只剩下半径4米多的堆型,已经被铅块等屏蔽起来,人站在上面也没事。美国也有超过五座核电站采用暂时掩埋的方法处理退役。

以上处理后最终经过环境评价后才算是最终退役。


核电站的退役,其实主要是核反应堆的退役,其它「常规岛」部分的退役,是没有什么特殊的。

根据我国第一座「核动力反应堆」的退役经验,需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首先是「移出乏燃料」,将核电站没储存的所有乏燃料都移出,运到「乏燃料后处理厂」去处理。这方面的技术,我国已经成熟了。

第二是进行「放射性源项调查」,测量并统计在移出乏燃料后,核反应堆内部的放射性核素分布情况,为制定「堆内部件」的拆除和「洗消」方案提供数据。

第三是制定「堆内部件」(包括各种管道和监测设备)的拆除和洗消方案。由于这些「堆内部件」不属于「长寿命放射性沾污」的物品,没有必要像「乏燃料」那样,必须进行「后处理」。当然,对「操作人员」的「辐射剂量防护方案」也同时制定。

第四是根据得到批准的方案进行「堆内部件」的拆除工作。拆除的部件要进行表面污染的洗消,以满足运输和保存的条件。最后将部件进行包装,检测合格后,运输至「低水平放射性废物暂存库」中暂存,以等待其所含的放射性核素「衰变殆尽」。

第五是处理所有的「放射性污水」,包括核反应堆以前的冷却水,以及所有退役工作中产生的「废水」。处理的方法很多,技术也很成熟。主要原理是将「废水」转变为「固体废物」(例如水泥固化),在进入「中低放废物库」中暂存。

最后是拆除核反应堆「内壁」的金属包壳,方法与第四部分相同。只留下「混凝土屏蔽层」。「金属包壳」的处理方法与「堆内部件」相同。

这样,退役后的核反应堆,就变成了「放射性水平达到天然本底」的场所,没有任何危害了。我本人去过退役后的核反应堆堆芯处参观(当然不是我一个人),没有带任何防护装备。实测的「电离辐射剂量」就是「天然本底水平」。

我了解到的情况就是这样。不要相信那些「核反应堆场址永远无法清洗干净」的鬼话。不了解情况的人才会相信。


谢谢邀请回答!核电站由于特殊性,如果使用寿命达到设计年限,那么不管是否还能不能运行个人觉得都应该取出堆芯,对所有相关设备进行无害化封存。取出堆芯进行无害化处理是很重要的事情,因为反应堆的堆芯是放射性最强的部分。据前段时间报道我国已经能够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说明我国在这一技术上领先于其他国家。听说之前都只能用隔离辐射的桶装好后深埋。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