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们在宝宝增高的问题上,普遍有一种「恐矮心理」。

  只要发现宝宝身高增长稍不如意,就开始大肆地补钙加营养吃增高药,最后个儿是暂时高了,可骨骺线也提前闭合了,孩子的身高也早早的定格了。

  各位粑粑麻麻知道吗?除了遗传、营养、运动以及睡眠等因素外,还有一个帮助宝宝身高增长的重要因素,一直以来都被父母忽略,甚至无视。而这个重要因素对于父母来说,却是举手之劳。

  那么,它到底是什么?哪几类父母养不出大高个?小康君现在就给各位粑粑麻麻们揭晓!

  阻碍宝宝身高的因素就是……

  

  

  要知道生长激素对身高增长起着关键的调节作用,也就说生长激素分泌的越旺盛,宝宝身高增长就越有保障。

  可最新的研究指出:“缺爱”的宝宝真的容易长不高!

  对此,美国著名的精神病学家霍芬博士指出:缺乏关爱的宝宝常常会因无人关心和经常受到指责打骂,而产生压抑的情绪、睡眠的障碍以及自闭的性格。

  这些都会阻碍生长激素的分泌,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严重时还有出现「心理性矮小症」,影响身高的正常增长。(妥妥的石锤呐~)

  那么,哪几类宝宝容易患上「心理性矮小症」呢?以下这几类父母要注意了~

  这4类父母,最容易养出矮个宝宝

  (图片来源:Sohu.com)

  1

  手机党父母

  平时父母忙于工作无法陪宝宝玩耍,也情有可原,毕竟要挣奶粉钱嘛~可是,有些家长下班了却还把孩子晾在一边,自己抱着手机躺在沙发上“葛优瘫”。

  偶尔这么做当然也不至于此,但让宝宝长期在这种缺乏沟通和关爱的环境下成长,不仅影响身高增长,还不利于孩子健康人格的形成。

  2

  溺爱的父母

  溺爱在某些情况下,也是一种缺爱的表现。

  比如,父母在外地打工便把宝宝交给老人照看(老人容易溺爱孩子)。或者平时因无法经常陪伴宝宝,回到家后就拼命地补偿孩子,基本上有求必应。

  只要宝宝愿意吃,就毫无节制的喂,一不小心就喂出个“小胖墩”。殊不知,过度喂养和肥胖都不利于生长激素的分泌。所以,即便宝宝能吃也要控制好体重,营养一定要均衡且全面的供给。

  3

  留守儿童的父母

  (截图来源:安徽商报)

  前段时间,安徽商报报道一名6岁男童的身高只有107厘米,比同龄人矮了一个头,其父母得知后立即带孩子就医面诊。

  医生表示,6岁男童的平均身高在117.7厘米,低于108.6厘米就属于矮小范围了。经过详细的问诊,医生排除了遗传和营养摄入不足的因素,锁定了孩子身高矮小的罪魁祸首……

  原来,这名男童是一名留守儿童,父母长期在外打工,只有过年才回一趟家。正是因为父母常年不在身边,孩子养成了不爱说话内向的性格。也就是这种心理因素,造成了孩子身高发育不正常。

  有关统计表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西班牙、朝鲜、越南等国失去双亲的孤儿,平均身高要比同龄儿童矮几厘米。

  4

  “易燃易爆”的父母

  脾气不好的父母也会影响孩子的心情。比如:对宝宝打骂、夫妻经常吵架打架等都会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不良家庭环境中的孩子,一般都有睡不踏实入睡难入睡后做噩梦等睡眠障碍的问题。

  “小康君,这跟身高有啥关系啊?”

  关系可大了!一般来说,宝宝进入深睡眠后生长激素会大量分泌,如果宝宝睡眠质量不高,势必会影响到激素的分泌,阻碍身高的正常增长。

  所以,各位粑粑麻麻知道自己对宝宝来说,有多重要了吧?

  如果你家宝宝是因这种原因引发的身高增长异常,家长最好多陪伴多交流尊重以及爱护宝,因为这是治疗「心理性矮小症」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除此之外要……

  抓住两个黄金期,把身高补回来!

  「婴儿期」和「青春期」是宝宝身高增长的黄金期!

  特别的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身高能增长25厘米左右。第二年也能增长12厘米左右,第三年可增长8厘米左右,三年下来宝宝可增长45厘米左右。

  所以,在婴儿时期,家长一定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供给和身高管理,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的运动饮食的合理搭配,以及维生素D的良好补充避免孩子身高成长输在起跑线上。

  第二个黄金期就是青春期!

  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每年的身高增长可达7~12厘米。所以,青春期也是孩子身高突飞猛进的关键期,各位粑粑麻麻一定要把握好!

  因为当女孩月经来潮,男孩出现遗精,且骨龄超过16岁,此时想要追赶或人为管理身高,已经没有多大余地了。

  小康君嘚吧嘚

  有人说,这世界上不需要努力也能得到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爱。如果宝宝连世界上最容易得到的东西,都变成了一种奢求,那么长高这件事,对于宝宝来说也只是奢望而已。

  总而言之,你花再多的钱,购买再多的增高剂、营养品,都不如你对宝宝多那么一丝的关爱、陪伴与沟通。

  因为爱,才是孩子最好的「增高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