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晋南北朝时期,虽然政治混乱,社会动荡不安,但同时又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时期,各种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一时期思想领域打破了汉代儒家思想的统治,而以道教思想为基本内容的玄学开始流行,大兴清淡之风。所谓「清淡」是魏晋文人为避免招来杀身之祸,故舍弃具体的人和事,只进行抽象哲理的探讨。加之,佛教艺术的传入和大量流行,给中国绘画艺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容、形式和表现手法,对我国文化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魏晋南北朝开始,绘画体裁种类日益扩大,开始向分科发展。画史上有了明确记载的画家,但这一时期的画家部分文野,多数人兼画多样,如山水、花鸟、人物都有所触及,卷轴画与壁画兼顾,单一画种的画家较为少见。

顾恺之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非常重要的画家,也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位重要的画家。他针对人物画创作,提出了以形写神论。认为艺术创作重在传神。传说,他画人物多年都不画眼睛,人问其故,他说「四体妍媸,本无关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之中」。以形写神论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对中国传统绘画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同时他所创造的密体画派,也是对中国绘画影响极深。顾恺之代表作有《洛神赋》和《女史箴图》等,《洛神赋》是顾恺之根据曹植的《洛神赋》所创作的。《洛神赋》用浪漫主义手法,描绘了曹植从京师返回封地的途中渡洛水时,与洛水女神相遇、相爱,但最终因人神相隔而分离的悲剧故事。


画迹甚多,有《司马宣王像》、《谢安像》、《刘牢之像》《王安期像》、《阮修像》、《阮咸像》《晋帝相列像》、《司马宣王并魏二太子像》、《桂阳王美人图》、《荡舟图》、《虎豹杂鸷鸟图》、《

凫雁

水鸟图》、《庐山会图》、《水府图》、《行三龙图》、《夏禹治水图》等。顾恺之作品真迹没有保存下来。相传为顾恺之作品的摹本有《

女史箴

图》、《洛神赋图》、《列女仁智图》等。《女史箴图》,绢本,淡设色,藏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多数人认为是唐代摹本。来自百度百科。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