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贸易战,美中贸易战,美国国旗。(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中美贸易战持续延烧。(图/达志影像/美联社)

大陆中心/综合报导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国吸收外国直接投资增长6%,总额超过700亿美元,成为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人民日报海外版19日发文指出,由于美国对华贸易战的目标之一就是逼迫外资撤离中国市场,联合国的报告「被全球市场和社会各界视为对美国现任政府打脸」。

人民日报刊登商务部研究学者梅新育的文章指出,中国成为全球最大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国,这是投资者向中方经济持续发展潜力、商业环境及不断改善前景投出的信任票。美国名义GDP(Nominal GDP)规模仍比中国高出不少,经济正处于景气期,去年底还通过大规模减税法案,实施大面积、超强力度的放松管制,在招揽外资方面本来就处于优势,但在这种情况下,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流量还能落后中国,表明错误的对外经贸政策、失控的国内政治斗争已对商业环境和经济增长预期产生损害。

▼大陆商务部。(图/中新网)

▲大陆商务部。(图/中新网)

文章认为,中美贸易战持续延烧,对美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将日益显现,将推动该国已经走到景气峰顶的经济加速萧条。尽管中国经济也在贸易战中承受冲击,由于准备充分的关系,实际表现明显好于预期,联合国贸发会议的报告便是无可反驳的事实。文章还强调,预计未来还有更多投资者的心理天平倾向中方,「我们(中国)有信心在争夺投资的长期竞争中胜出。」

文章指出,上半年利用外资资料超越美国,增强中国应对贸易战的信心,让中方进一步认识到全球性贸易战的危中之机。因为美国的任性大幅提升该国商业环境的不确定性,使全球生产不得不加快重新布局,这对中国在汽车产业、晶片与其他高技术产业、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制造一系列潜在机遇,中方需要密切关注。中国要想抓住这些机遇,关键在于发挥体制在动员能力方面的优势,以应对贸易战为切入点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顺应客观经济规律清理此前积累的不可持续做法。

▼金融危机示意图。(图/视觉中国)

▲金融危机,破产(图/视觉中国CFP)

梅新育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和外贸是在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长减速的环境下,攀上全球货物贸易出口的世界之巅。包括80年代席卷世界发展中国家和苏联东欧集团的债务危机、1997至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在内,历次经济危机只是凸显中国抵抗冲击能力的优势。

梅新育总结表示,5年前全球贸易急剧减速前夕,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体现出对世界发展的深刻洞察力。虽然贸易战带来巨大冲击,中国有能力把冲击的影响减到最小,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任何外部因素都不可能阻止中方的发展步伐。

★图片为版权照片,由达志影像、CFP视觉中国供《ETtoday新闻云》专用,任何网站、报刊、电视台未经达志影像许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转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