蛊是什么?

大多数中国人,尤其是熟悉古装武侠盗墓悬疑科幻魔幻僵尸……类型作品的

人,对蛊并不陌生,有些人甚至如数家珍。可是大家知道吗,历史上第一个提到并讲解蛊毒的人,并不是古代的侠士、大盗,也不是什么苗疆的巫师、西域的妖人,而是一名医生。这个人就是春秋时期秦国名医和。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医和,春秋时秦国良医。医为职业,和是名字。曾为晋平公治病。据《左传·昭公元年》记载,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晋平公生病,向秦国求医。秦景公派医和去给他治病。诊病之后,医和认为晋平公之疾不可治。他还使用了阴阳、四时、五行、五声、五色、五味、六气等等中医病因学和诊断学的概念来解释晋平公的疾病。其中,他提出六淫致病,倡论阴、阳、风、雨、晦、明为“六气”,谓“六气”太过可引起不同疾病。医和是我国最早提出六淫致病的人,也因此被后世称为中医病因学的奠基人。

值得注意的是,医和将晋平公的疾病归为“蛊”:“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他认为晋平公的病既非鬼神作祟,也非饮食不时,而是由于晦淫过度(过分贪恋女色,沉溺肉欲)使晋平公发生内热盅惑之疾。医和从临床实际出发,具体解说其病因,而不是归结为鬼神降灾。随后,他面对大臣赵孟的询问,又仔细的解释了“蛊”的各种含义:“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那么,在医和眼中,这种致病的蛊毒和我们今天认知的蛊毒又有什么不同?

医和记(节选)

剧本作者:2016级中医四班林恬

人物:

晋平公

晋国太监

晋平公侍卫

晋国使者

秦景公

秦国太监

医和——秦国名医

赵文子——晋平公重臣

时间:鲁昭公元年(公元前541年)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场景三:在秦国宫中——场景二若干时日后,晋使访秦,医和出诊

【在晋国派来的使者向秦景公表明来意后,秦景公便立刻命太监将医和请来。不一会儿,医和便来到了殿前】

医和:微臣叩见国君。

秦景公:爱卿平身吧。

医和:不知国君召臣前来所为何事?

秦景公:寡人刚刚从晋国的使者那里得知,晋平公病重。寡人深知你医术高超,便打算派你前往晋国,为他医治。

医和:微臣领命。

秦景公:(点头)退下吧。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医和:诺。

【医和得到命令后便立即整理行装,前往晋国】

场景四:在晋平公之宫殿——场景三若干时日后,医和诊断,道明病因

侍卫:国君,医和已到。

晋平公:宣。

太监:宣医和觐见。

医和:(缓缓走上殿前,行礼)微臣拜见国君。

晋平公:快快请起。寡人最近得一怪病,宫中无人能治。听闻医和你医术颇为精湛,还望您能够治愈寡人。

医和:臣遵旨。(说罢,医和便上前去为晋平公诊脉)国君,您的病......恐怕治不了了。您的病如蛊症,但它既不是鬼神作怪,也不是饮食失调,而是因为迷惑于女色而丧志。辅佐你的良臣将要死去,老天爷也不再保佑晋国了。就算您大难不死,也将要失去诸侯们的拥戴啊。

晋平公:(疑惑状)难道女人都不可以亲近吗?

医和:可以,但是应该有所节制。

【语毕,医和哀叹了一声,随后,晋平公便命令医和退下了】

场景五:晋平公之宫殿外——紧接着场景四,医和斥责,文子不听

【在宫殿中,赵文子也听到了医和与晋平公的对话。医和为晋平公诊脉后,退了出来。随后,赵文子也跟着出来了】

赵文子:我赵武,和晋国的几位公卿大夫们得以辅佐国君成为诸侯盟主,至今已经八年了。这些年,国内没有凶恶的暴政,外面的诸侯也没有二心。你为什么还要说“良医不生,天命不佑”呢?

医和:我这是在预言即将发生的事情啊。我听说正直的人不辅佐偏邪的人;光明磊落的人不为暗昧迷惑者谋事。巨木不长在高险的位置,松柏也不会生长在潮湿的地方。赵文子你不能直谏君主使其不被女色迷惑,竟使君主生出这些病来。而你还不知自退,反以自己的政绩为荣。八年的时间就夸说已经很长了,你这样怎么能保住国家的长治久安呢?

赵文子:(略带愤怒)难道医生还要管到国事上来吗?

医和:上等的医生可以治理国家的毛病,其次才是治人的病。我医官本来也算是一个官呐。

赵文子:那国君还能活多久?

医和:如果诸侯继续拥护他当盟主,他最多能活三年。如果不再支持他当盟主,他也活不过十年,超过十年以后,晋国必有大灾难。

【就在那一年的十二月,赵文子便死了,诸侯也开始背叛晋国拥立楚国为盟主。鲁昭公十年,晋平公也去世了。此后,晋国的国势便每况愈下,直到最终被三家瓜分,连名字都从春秋历史上消失了。医和的预言一个一个地全部应验了】


蛊是什么?秦国医和的蛊毒致病说



原文:

晋侯求医于秦,秦伯使医和视之,曰:“疾不可为也,是谓近女室,疾如蛊,非鬼非食,惑以丧志。良臣将死,天命不佑。”公曰:“女不可近乎。”对曰:“节之。先王之乐,所以节百事也,故有五节迟速本末以相及,中声以降,五降之后,不容弹矣。于是有烦手淫声,慆堙心耳,乃忘平和,君子弗听也。物亦如之,至于烦,乃舍也已,无以生疾。君子之近琴瑟,以仪节也,非以慆心也。天有六气,降生五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分为四时,序为五节,过则为菑。阴淫寒疾,阳淫热疾,风淫末疾,雨淫腹疾,晦淫惑疾,明淫心疾。女,阳物而晦时,淫则生内热惑蛊之疾。今君不节不时,能无及此乎?”出告赵孟。赵孟曰:“谁当良臣。”对曰:“主是谓矣,主相晋国,于今八年,晋国无乱,诸侯无阙,可谓良矣。和闻之,国之大臣,荣其宠禄,任其宠节,有菑祸兴而无改焉,必受其咎。今君至于淫以生疾,将不能图恤社稷,祸孰大焉!主不能御,吾是以云也。”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所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为蛊;在周易,女惑男,风落山,谓之蛊,皆同物也。”赵孟曰:“良医也。”厚其礼而归之。

——左丘明:《左传·昭公元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