隈研吾:21世纪不再相信摩天大楼,不应用高度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随着城市化的发展,一座都市的现代化标准,和城市地标建筑的高度似乎构成了正比。从纽约的帝国大厦、到北京的“大裤衩”、广州的“小蛮腰”,现代城市在进行一种进行摩天大楼的高度比拼。但在日本建筑师隈研吾看来,21世纪的建筑不应该用高度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而是要和人们的生活连接起来。他的代表作《反建筑》再版,新名字为《撕碎建筑的硬壳》。

隈研吾:21世纪不再相信摩天大楼,不应用高度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隈研吾的代表作有日本村井正诚纪念美术馆、东京三得利美术馆、北京长城脚下公社竹屋等。他最近在筹备的是2020年东京奥运会主场馆。

隈研吾认为,世界各地的现代都市都流行起一股建筑风潮,出现了大量和周遭环境割裂、凸显自己存在感的建筑。这类造型夸张的建筑,只会在诞生之初给人以感官刺激,但随着时间流逝,人们会对它们失去兴趣,厌倦甚至开始讨厌它们。

隈研吾:21世纪不再相信摩天大楼,不应用高度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他分析说,这种风潮和20世纪的建筑商品化的经济体系有关。自20世纪开始,建筑成为一种可以买卖的东西。让所有人都拥有土地、拥有自己的家,成为整个社会的目的。建筑开始模仿商品,企图通过它和周遭环境的割裂,来创造自身的魅力。房地产成为20世纪文明的一大支柱。“然而,到了21世纪,这样的体系已经露出破绽,而次贷危机把破绽摆到了人们眼前。(要知道),住宅既不是冰箱,也不是洗衣机。家不是用来买卖的东西,它是用来居住、生活的。”

隈研吾:21世纪不再相信摩天大楼,不应用高度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隈研吾拿电脑举例。电脑的一枚芯片里储存的信息量大得惊人,同样,建筑所用的物质中,都存储着更大密度和更具真实感的信息。建筑师的工作就是把这些信息巧妙地提取出来、再连接起来。建筑就是以物质为媒介,用来连接人和世界的装置。

那么21世纪的建筑应该是怎么样的?隈研吾认为,21世纪不再相信摩天大楼,建筑要回到人的生活。应该颠覆20 世纪发明出来的建筑体系,也就是,颠覆欧洲建筑从希腊—罗马时代沿袭下来的“割裂手法”。他认为,“好的建筑无法与大地割裂开,它应该与大地紧密联系在一起,有着移都移不动的分量。它是与住在那里的人们的生活哲学和人生紧密联系着的,这才是建筑的原点。”

隈研吾:21世纪不再相信摩天大楼,不应用高度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

比如,隈研吾的作品村井正诚纪念美术馆,就有评论认为,它展现了建筑师对过往的时间和一个人的生活痕迹的尊重,成了一座“活着的美术馆”。隈研吾说,“我重视的是回到那块大地,重新审视建筑;回到那块大地,再一次将建筑与大地连接起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