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雄雄雄!

(后面是我配的回音)

怎么样这句话配上回音效果,是不是气势如虹!

天下第一上将:无双潘凤!

太祖潘无双,青州泰安人也,无双乃其字,讳凤。

凤姿貌魁伟,力拔山河之勇

凤年少,游学四方。闲步于市井,忽遇三恶霸横行乡中,欺邻霸舍,问乡中人曰:「此三子何人也?」其人曰:「此三子乃桃园兄弟刘关张,大耳者刘备,皇室后裔绰号草鞋贼;红面者,关羽,号绿帽贼;黑面者张飞,号环眼贼!此三子无恶不作,乡邻甚恶之,因畏其三人勇力,故不敢与之相斗!」

凤大怒,即上前斥三人,教以道理。三人怒,裸衣挽袖,皆欲打凤。凤大喝一声,早击三人于地。三人大惊,皆伏之于地,久抱凤足!

东汉末,天下乱;凤为平天下而应募;逢战,凤必单骑出战。身不被甲,双手携斧,径冲敌阵。万军丛中取敌将首级。

众将皆叹:得无双者何愁天下?

后有诗云:气宇轩昂九尺郎,风流倜傥胜潘安。千军万马一将在,无双潘凤百代传。


城中有妓女否?

第十六回 吕奉先射戟辕门 曹孟德败师淯水

一日操醉,退入寝所,私问左右曰:「此城中有妓女否?」操之兄子曹安民,知操意,乃密对曰:「昨晚小侄窥见馆舍之侧,有一妇人,生得十分美丽,问之,即绣叔张济之妻也。」操闻言,便令安民领五十甲兵往取之。须臾,取到军中。操见之,果然美丽。问其姓,妇答曰:「妾乃张济之妻邹氏也。」操曰:「夫人识吾否?」邹氏曰:「久闻丞相威名,今夕幸得瞻拜。」操曰:「吾为夫人故,特纳张绣之降;不然灭族矣。」邹氏拜曰:「实感再生之恩。」操:「今日得见夫人,乃天幸也。今宵愿同枕席,随吾还都,安享富贵,何如?」邹氏拜谢。是夜,共宿于帐中。邹氏曰:「久住城中,绣必生疑,亦恐外人议论。」操曰:「明日同夫人去寨中住。」次日,移于城外安歇,唤典韦就中军帐房外宿卫。

曹操正妻及后宫可考者有十六位:

武宣卞皇后,就是卞氏。生有曹丕、曹彰、曹植、曹熊四子。

丁夫人,曹操原配正室夫人,因曹昂之死而与曹操反目,曹操曾欲迎回而不可得。

刘夫人,丁氏的侍女,随丁氏陪嫁至曹家,后亦为曹操之爱妾,不久病亡,生有曹昂、曹铄二子。

环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冲、曹据、曹宇三子。

杜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林、曹衮二子。

秦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琁、曹峻二子。

尹夫人,曹操之妾,生有曹矩一子。

王昭仪,曹操之妾,生有曹干一子。

孙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上、曹彪、曹勤三子。

李姬,曹操之妾,生有曹乘、曹整、曹京三子。

周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均一子。

刘姬,曹操之妾,生有曹棘一子。

宋姬,曹操之妾,生有曹徽一子。

赵姬,曹操之妾,生有曹茂一子。

陈妾,曹操之妾,生有曹格一子

来莺儿,东汉洛阳之名妓,后与曹操的侍卫王图私通而被杀。

他一到宛城就问曹昂:「此处有妓女否?」曹操好色的确是事实,不过说他爱慕小乔?这是莫须有. 曹操可能连小乔长什么样都不知道.古代可不像现在,消息那么发达. 另外,曹操是个江山重于美人之人.不会为美人放弃江山滴,在他心中,美人不过是消遣,娱乐,而不是目的。


其他答主说的都已经很好了,我也来说一句我认为演义中最有气势的一句话吧。

《三国演义》第一回《宴桃园豪杰三结义,斩黄巾英雄首立功》中写道:

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相者云:「此家必出贵人。」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叔父刘元起奇其言,曰:「此儿非常人也!」

说刘备家门口有一棵大桑树,树冠就像车盖一样。有个风水大师说了,这家肯定能出贵人。结果刘备小时候,看著这棵树就说了:「我要是当皇帝,车盖就要像这棵树一样大!」

人刘备小时候就立下了如此远大的志愿,再想想我们小的时候在做啥?所以说英雄跟普通人真的是有差别啊。

从《三国演义》第一回的名字,以及刘备的人设来看,妥妥的第一男主设定啊有没有!想想海贼王里的路飞,第一集就说了「我是要当海贼王的男人」;火影忍者里的鸣人,第一集就说了「我要当火影」,再看刘备也是在第一回就说了「我要当皇帝」!

事实上,刘备这句话并不是他的首创,他的老祖宗刘邦早就说过类似的话。当时,刘邦看到秦始皇的车队出行,那阵势,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刘邦看著看著就说了:大丈夫当如是也!

好巧不巧,刘邦的宿敌项羽,也看到了秦始皇的车队,几乎很有默契地也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

瞧瞧这三位吧,哪一个不是人中龙凤、千古留名,他们能成功也绝对不是巧合,或许真是天纵英才吧,他们从小就有大志,并且一生都在为此奋斗。

想想我们自己,如果看到秦始皇出巡,大概就是会悄悄啐一口,然后暗骂一声:我c,真nb!

PS: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路,侵立删,谢谢合作!如果您喜欢我的答案,希望给在下点一个赞,也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山居不记年」,大家一起讨论交流~


曹操败走华容道。

——「单笑周瑜无谋,诸葛少智。」

一个著名的立flag的梗

图片来源于网路,侵权删。

放箭!!!

  曹丞相休走

  壮哉我曹丞相

  在风中凌乱的曹丞相吾不笑别人,单笑周瑜无谋,诸葛亮少智吾笑诸葛亮、周瑜毕竟智谋不足岂不闻兵书有云:虚则实之,实则虚之。诸葛亮多谋,故使人于山僻烧烟,使我军不敢从这条山路走,他却伏兵于大路等著。吾料已定,偏不教中他计人皆言周瑜、诸葛亮足智多谋,以吾观之,到底是无能之辈


孙权和曹操斗殴,相持不下,后来孙给曹操写了一封信,劝彼退兵:「孤与丞相彼此皆汉朝臣宰。丞相不思报国安民,乃妄动干戈,残虐生灵,岂仁人之所为哉?即日春水方生,公当速去。如其不然,复有赤壁之祸矣。公宜自思焉」信的背后,孙权又批了八个字:

足下不死,孤不得安!

这封退兵之信写得好,它画了一个叫「三个度」的同心圆。最外一层叫作「政治上有高度」。高举「仁」这面儒家意识形态大旗,意思是我劝你退兵,是为社稷计,为天下苍生计,为了让你回去「报国安民」,而非为我孙仲谋一已之目的,大义凛然,契合大政治家(大流氓)的层次和身份。在中国想说话做事想要有档次,一定要披上一袭华丽的外衣,比如「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别人一听,哇,这个人好有高度呀!真是「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会觉得你很牛逼,脱离了低级趣味,超越了我等爬行蝼蚁,而上升到了圣贤的层面。千万不要说学那些傻大黑粗们,赤裸裸地就说「革命就是为了抢钱抢女人」,先不说这是不是真相,至少你不上档次啊,政治上没高度!算了,我觉得自己没说明白,直接上干货吧——————(两人进房) 陈近南:小宝,你是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人的方法,跟你说话,外面的人就不行。 韦小宝:不解。 陈近南:读过书明事理的人,大都在清廷里当官啦,所以如果我们要对付清廷,就要用一些蠢一点的人,对付那些蠢人就决不能跟他们说真话,必须用宗教的形式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个口号,跟阿弥托佛其实是一样的。清朝一直欺压我们汉人,抢走我们的银两和女人,所以我们要反清。

韦小宝:要反清抢回我们的钱和女人,是不是?复继不复明根本就是脱了裤子放屁,关人鸟事?行,大家聪明人,了解,继续。 陈近南:总之,如果成功的话,就有无数的银两跟女人,你愿不愿意去... 中间一层叫作「军事上有力度」。传统政治一向是「外儒内法」,讲究「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台面上,要饰以「道义」「仁」「大道为公」这些长者之风的东西,里子里真正运行的,还是法家那套雷霆镇压的霹雳手段,以吏为师,以「法、术、势」为刀具,宰割天下,威吓众生。曹阿瞒你到底退兵不退?不退的话,咱们就再玩一次火烧赤壁?你看现在「春水方生」,你有没有想到上次被烧开了的长江水?有没有兴趣再次「强虏灰飞烟灭」? 锋芒所指,曹操能不栗乎?可叹的是,孙权这句军事上威胁曹操的「春水方生」太过文采风流,后世文痞冯唐居然将之化作了色情用语:「春水初生,春林初盛,春风十里,不如你」——春水者,润泽状也;春林者,勃然状也;春风十里者,云雨之事也! 有人说任何一首唐诗都可以被解释成三流的色情小说,唉,文人无行,世风日下,令人痛心疾首!(冯唐你附耳过来,其实我为你点赞,呵呵呵!)最里面一层叫作「格局上有态度」。体现为「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政治上的义正辞严,所谓国家社稷、天下苍生云云,都是虚饰之辞,用来骗老百姓的,而军事上的赤裸威逼,也只是一种策略,是说给下级官员与谋士听的,上次可以火烧,就意味著这次也能火烧?「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这些正文中的高大上之辞统统都不是说给曹操听的,并不是元首心灵深处真正的想法。而正文背后这八个字「足下不死,孤不得安」才是孙权灵魂深处的呼声,是说给曹操听的:你我虽隔江为敌,但俱为一世之枭雄,吨位相当,智商匹配,上面那些套话可以骗天下芸芸之众生,却根本骗不了你我这样的头脑,伟大的朋友固然要尊敬,伟大的敌人更不能虚与委蛇,而要坦诚相告:这一切的背后只有一个真相——你曹操不死,老孙俺睡不著啊!直言相告,这才是对一个伟大对手应有的态度,摆脱了遮遮掩掩的小家子气,显示了天下三分有其一的雄浑格局。2011年,刘德华在《新少林寺》抄袭了孙权的话,原文就叫「你不死,我睡不著啊!」当年风行网上,大家都觉得刘天王这句话好霸气啊,却不知早被孙仲谋提前说了两千年!「足下不死,孤不得安」,这句格局上有态度的话,我认为是三国里最有气势的话!

答 | 江隐龙

作为描写人物有奇招的《三国演义》,可以「吼」出来的豪言壮语并不在少数,尤其是那些快意恩仇的武将。直白一点的有张飞的「我乃燕人张翼德,谁敢与我决一死战!」和赵云的「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文雅一些的如吕布的「大丈夫居天地间,岂能郁郁久居人下!」和太史慈的「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改剑立不世之功。」当然也有奸诈一些的,如曹操的「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让天下人负我。」就这一句话,气走了陈宫,却也成就了大魏的伟业。

当然,在演义中贡献最多「金句」的要数关羽,说到动情处,能让整个三国的王侯将相们静静地看著他……的豪气冲天,嗯。比如杀华雄之前的「酒且斟下,某去便来」;比如华佗这边刚做完手术,关羽就叫嚷著「此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比如嘲讽孙权提亲时的「虎女安肯嫁犬女乎」,还有「吾杀汝,犹杀狗彘耳,空污刀斧」、「吾视其如草芥」、「此等小辈,如同土鸡瓦狗,插标卖首尔」这样的临场Diss多重奏。要说论口才,文臣中数诸葛亮,武将中必须是关羽。

但是这些豪言壮语只能当做提声壮气之辞,内里并无任何实际内蕴。如潘凤、邢道荣等人也能说得出来,说不定还能顺带送一段贯口。纵观《三国演义》,最豪气且精辟的话,早在卢植Diss董卓的时候就已经说出口了:「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

当时董卓想废少帝,卢植这一句话说于朝堂之上,明里在指责董卓,暗里却是有伊尹之志的话皇帝就随你废立好了。董卓自是无能,但世间总有能人,卢植这句话看似平淡,其实字里行间已经全然不把汉朝放在眼里了,这样的话,才是真有气势。

不过,悍夫董卓也有过Diss「名言」。董卓尝对袁绍云:「汝视我之剑不利乎?」,不过袁绍当场怼了回去:「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然后,袁绍就逃跑了……


1 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操与宫坐久,忽闻庄后有磨刀之声。操曰:「吕伯奢非吾至亲,此去可疑,当窃听之。」二人潜步入草堂后,但闻人语曰:「缚而杀之,何如?」操曰:「是矣!今若不先下手,必遭擒获。」遂与宫拔剑直入,不问男女,皆杀之,一连杀死八口。搜至厨下,却见缚一猪欲杀。宫曰:「孟德心多,误杀好人矣!」急出庄上马而行。行不到二里,只见伯奢驴鞍前鞒悬酒二瓶,手携果菜而来,叫曰:「贤侄与使君何故便去?」操曰:「被罪之人,不敢久住。」伯奢曰:「吾已分付家人宰一猪相款,贤侄、使君何憎一宿?速请转骑。」操不顾,策马便行。行不数步,忽拔剑复回,叫伯奢曰:「此来者何人?」伯奢回头看时,操挥剑砍伯奢于驴下。宫大惊曰:「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操曰:「伯奢到家,见杀死多人,安肯干休?若率众来追,必遭其祸矣。」宫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2 大丈夫处世,遇知己之主,外托君臣之义,内结骨肉之恩,言必行,计必从,祸福共之。假使苏秦、张仪、陆贾、郦生复出,口似悬河,舌似利刃,安能动我心哉?


01

东汉末年,青州府和下属的东莱郡对一桩案子发生分歧,双方各自坚持自己的观点,是非曲直无法判定,于是争相上报案件情况请求中央政府的裁决。

当然先上报的奏章就会占据优势。

当时青州府的奏章已经寄出,东莱郡守怕自己落后,于是赶紧选拔使者前往洛阳。

奏曹史太史慈年仅二十一岁,身高七尺,眉清目秀,擅长弹射,是个远近闻名的神射手。

郡守相中了太史慈,于是命令他前往洛阳。

太史慈受命之后骑马星夜兼程,抵达洛阳后也不歇息直接来到公车署门口等候。

等日上三竿,才见青州官吏到公车署上传奏章。

太史慈假意上前打招呼:「大人是要上报奏章吗?」

对方说:「是。」

「你的奏章在哪?」

「车上。」

太史慈说道:「你的奏章没有错误吧?!拿出来我看看。」

青州官员不知道太史慈是东莱郡官员,以为其是公车署官员,于是上呈奏章。

太史慈拿出怀中藏著的短刀,一下便将其切碎。

对方彻底惊呆了,大喊:「有人毁坏我的奏章了!」

太史慈将其拉到马车边上,说道:「你不要喊了!如果不是你取出奏章给我,我也不会将奏章毁了,我们两个吉凶祸福都是一样的,不见得是我一个人有罪。与其坐以待毙,不如我们一同逃走,至少可以保全性命,也不用受到无谓的刑罚。」

州吏好奇地问道:「你为本郡毁坏我的奏章已经成功,为何也要逃跑?」

太史慈说道:「我受命来勘察州奏章是否已经上报,如今却行为过激毁坏奏章,即使回去复命也会受到惩罚,所以希望一起逃跑。」

州吏相信了太史慈的话,跟随太史慈出城逃跑。后来太史慈托人向郡中复命:使命完成。

州里后来知道此事,重新上报奏章,却因为郡中奏章先到,所以未被采纳。

州里得知是太史慈所为,从此嫉恨上太史慈。

而太史慈早已避难辽东。

《三国志》记载:「吏然慈言,即日俱去。慈既与出城,因遁还通郡章。州家闻之,更遣吏通章,有司以格章之故不复见理,州受其短。由是知名,而为州家所疾,恐受其祸,乃避之辽东。」

孔融

02

此事被大文豪孔融得知,孔融敬佩太史慈敢作敢为,于是派人给太史慈母亲送去了财物礼品,并安排专人赡养其母。

不久黄巾起义爆发,孔融受命讨伐许昌的黄巾军,反而被黄巾军围困。正逢天下大赦,太史慈回家探望母亲,母亲对他说道:「你与孔北海虽未蒙面,但是他对我赡恤殷勤,如今他被困,你应该前去相助。」于是太史慈安顿好母亲,独自前往许昌,趁夜突入重围见到孔融,劝说孔融出兵讨贼。孔融不听,一心等待外援,数日下来外援不到,反而黄巾军围困日益严密。孔融这才想到找平原相刘备求援,可是几次派人突围都没有成功。

虽然太史慈对孔融非常失望,但是仍主动请缨。

孔融失落地说道:「这么多次都失败了,你虽有壮志,但是这件事实在太难了。」太史慈答道:「我来是应家母之命,为了报效您对家母照顾之情,我愿意为您试一试。」孔融这才同意。

第二天太史慈吃饱饭骑马背弓箭出城,黄巾军立即绷紧神经全力戒备,可是太史慈只是安好箭靶练习射箭,随后便回城了。明日也是如此,后天也是如此。

终于有一天,太史慈出城,黄巾军已经司空见惯干脆躺著不动,而太史慈竟然骑马驰骋而去。黄巾军慌忙追赶,太史慈早已突过黄巾军阵营,转身用弓箭射倒数人,再无人敢去追赶。

太史慈最终成功引刘备前来解围,事后孔融越发重视太史慈,感激地对太史慈说道:「你真是我的少友啊!」一再挽留太史慈,但是太史慈不觉得孔融是个好主公,于是婉言拒绝。

太史慈回到家回禀母亲,母亲高兴地说道:「我很庆幸你报答了孔北海。」

《三国志》记载:「贼闻兵至,解围散走。融既得济,益奇贵慈,曰:『卿吾之少友也。』事毕,还启其母,母曰:『我喜汝有以报孔北海也。』」

03

太史慈安顿好母亲再次寻求明主。

这次太史慈目标是扬州刺史刘繇,因为刘繇与太史慈是同郡,自从太史慈避难辽东之后多年未见了,所以太史慈对其报有很大希望。

太史慈渡江来到曲阿拜见刘繇,此时江东小霸王孙策正在攻打曲阿。有人向刘繇提议太史慈骁勇善战,可以任命为大将,用来对抗孙策。刘繇却说:「我若用太史慈,我的谋臣许劭会笑话我没有识人之明的。」于是只任命太史慈侦查军情。

有一次,太史慈带一名小兵出外侦查,碰巧遭遇孙策带领十三个部下出城视察,太史慈毫不畏惧上前与孙策对战。

两人杀的天昏地暗,孙策刺伤了太史慈的坐骑,太史慈则挑落了孙策的头盔,双方不分胜负。

这时候双方军队赶来,二人才战罢回城。

后来孙策强攻曲阿,刘繇兵败逃跑。

太史慈忠心追随刘繇左右,保护刘繇逃到豫章。然而刘繇毫无进取之心,太史慈大失所望。

太史慈逃到芜湖山中自称丹杨太守,此时孙策已经攻取宣城以东,而太史慈进驻泾县并收取西部六县,开府主事建立政权。

孙策听闻太史慈做大,对太史慈武功和能力非常钦佩,有意收服为自己所用。所以孙策亲自带兵讨伐太史慈,凭借强大兵力攻克泾县并将其活捉。

孙策见到太史慈,亲自为太史慈解开绳索,握著太史慈的手说道:「还记得神亭一战吗?当时如果你活捉我,你会怎么处置?」太史慈意气不改:「不好说。」孙策笑著说道:「今后的道路,还需要你我兄弟共同开创。」随即任命太史慈为折冲中郎将,并授予军队。

《吴历》记载:「慈于神亭战败,为策所执。策素闻其名,即解缚请见,咨问进取之术。」

04

这时候刘繇在豫章病逝的消息传来,部下数万军队没有人统帅。

太史慈跪著说道:「之前刘繇连连败退,士卒离散,如今他死了,如果他的部队分散就太可惜了。我请求前去宣布您的恩德让他们归附,不知是否符合您的心意?」孙策激动地说道:「这就是我的本意,我盼望你早点回来。」

孙策手下们纷纷劝阻道:「太史慈此去一定不会回来的。」只有孙策说道:「太史慈是青州名士,信义卓著,不会离我而去的。」等到约定的日期,孙策大摆宴席等著太史慈到来,果不其然,太史慈带著刘繇的部队前来投奔。

自此,所有背后议论太史慈的人彻底信服了。

《三国志》记载:「后刘繇亡于豫章,士众万余人未有所附,策命慈往抚安焉。左右皆曰:「慈必北去不还。」策曰:「子义舍我,当复与谁?」饯送昌门,把腕别曰:「何时能还?」答曰:「不过六十日。」果如期而反。」

05

由于太史慈的贡献,孙策不费吹灰之力平定豫章郡,领土范围大增。

太史慈随后跟随孙策讨伐麻保的贼寇,有一个在城楼上向孙策的军队叫骂,双手挽著城楼上的柱子躲在柱子后面。

太史慈弯弓而起,弓箭正好射中对方的手腕,牢牢地钉在了柱子上,在场的人无不叫好。

刘表的侄子刘磐作战骁勇,经常为祸艾、西安诸县,孙策于是分这六个县交给太史慈镇守,刘磐屡战屡败最终绝迹。

后来孙权继位,因为只有太史慈能克制刘磐,所以干脆将南方的事情都委托给太史慈,对其更加信任。

曹操早就听闻太史慈的威名,加上二人都曾经是齐鲁人士,亲自给太史慈去信,信中没有只言片语,只有少量的当归,暗示太史慈应该向其投诚回到北方。

但太史慈丝毫不为所动。

《三国志》记载:「曹公闻其名,遗慈书,以箧封之,发省无所道,而但贮当归。」

建安十一年,太史慈得病去世,年仅四十一岁。

临死前太史慈大呼:「大丈夫生于世上,应该佩戴七尺长剑,登上天子的殿堂。如今壮志未酬,怎么就要死了!」

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

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老王:且不说三国乱世,能有太史慈这样信义卓著的英雄。

我们今天很多年轻人不到20岁就开始老气横秋,抱怨自己「老了」,丝毫没有大丈夫该有的雄心壮志。

愿更多年轻人能看到太史慈的故事,而不是沉溺于「农药」和「吃鸡」。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让无数男人热血沸腾,也让无数少女为三国里面的男人倾心。三国影响了我的童年,甚至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三国演义》电视剧影响了一代人。

小时候第一次看《三国演义》时,不懂其中况味,只知道里面的人物都很厉害,战斗场面也很精彩,个别画面容易造成童年阴影。稍微长大些,看见身边的男孩子结义为兄弟,女孩子纷纷夸自己是貂蝉,小伙伴之间做的游戏也都是与三国有关,大家都争著要当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和英俊勇猛的赵云,只有我傻乎乎的说想当张飞,因为张飞的胡子看起来很有特色。直到后来,电视上经常播四大名著电视剧,偶尔回想起童年的二三事时,才慢慢感觉到原来三国的魅力如此之大。

印象中完整阅读《三国演义》这本书应该是在初三毕业时,以前都只是看电视剧,没有去阅读图书,直到读了书后才发现,书籍同样能够看得人浑身燃烧沸腾,让人很有力量与激情。

《三国演义》中霸气外露的句子很多,一些句子也的确适合男人用,对于我来说,我个人认为三国中很有气势很有战斗力的句子是太史慈说的「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这句话不仅适合当时三国特定的年代,换一个角度再来看看这句话,也同样适合激励现在的男人。

「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的意思清晰明了,一个男人,无论是生在乱世还是太平盛世,都应该有一番作为,不应该碌碌无为。所以,我始终认为好的句子应该带有激励性,给一个处于孤独难过状态下的人,带去温暖的鼓励和刚刚好的安慰。

三国中有气势有力量有激情的句子很多,但我还是喜欢这句话,毕竟,每当我在生活面前感到劳累或者对生活感到心累无望时,孤独迷茫时,我都会想到太史慈说的这句话,想到三国里那些顶天立地的男人们都在为自己心中热血沸腾的信仰奋斗著,年纪轻轻的我,不应该被片刻的迷茫打败,应该努力且勇敢的去闯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三国演义,武有关云长,文有诸葛亮,论装逼谁与争锋?

1)关羽:酒且斟下,某去便来

温酒斩华雄,这是三国第一次出现装逼能手,而且装成了。袁绍看不起还是个刀弓手的关二爷,曹操圆场斟酒要送关羽一程,二爷留下一句霸气话,稍后提了华雄人头来。

2)关羽:吾观颜良,如插标卖首尔

曹操与袁绍对阵,大将颜良杀的曹营个个胆寒,徐晃、于禁这些都当了缩头乌龟,曹操问关羽,二爷说了这句牛逼哄哄的话,然后驱赤兔马手起刀落剁了颜良。

3)关羽:有死而已,何必多言!

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可毁其节,身虽殒,名可垂于竹帛。困于麦城之时,关二爷已知末路,最后坦然面对,死前仍大义凛然怒斥孙权碧眼小儿。

——-///该丞相登场了///- ——

4)诸葛亮: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王司徒镇楼。丞相不愧才高八斗,巧舌如簧,骂的司徒王朗一口老血喷薄而出,唐国强演的更绝,一副神态自若、娓娓道来,逐渐加重语调,最后一句骂出来实在痛快。

5)诸葛亮:吾视曹操百万之众,如群蚁耳!

和关二爷插标卖首尔异曲同工,丞相更霸气,直接藐视曹操整个大军,让东吴投降派那帮凡夫俗子瞠目结舌。

6)诸葛亮:亮有一计...

你知道的,听到这句话,刘备就安心了。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