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商撤逃中国 倒数90天

商业周刊    马自明、林洧桢、黄靖萱

发布时间 2018年12月13日18:08

川普为贸易战设定闹钟,90天后,中国外销美国逾2000亿美元商品,究竟是课10%、或课25%的税?将见真章。这闹钟在各台商脑中滴答作响,他们上紧发条,为这多出来的90天,做最后的准备。

从来没有一个时刻,台商们在飞去美国、中国和东南亚的飞机上,往来这么频繁。

抢在耶诞假期前,有的飞往美国,与客户议价;有的到中国,跟政府协商关厂;有的跑到东南亚,询问工业区土地价格。

也从来没有一个时刻,柬埔寨与越南的边境这么热络。绵延80公里的亚洲公路一号,也是一条黄金大道,成群结队的台商,与到这的陆商、美商,三方人马争厂房、抢土地。柬埔寨边境工业区、越南平阳工业区,诞生史上最大的猎地派对,中美贸易战开打后,平阳这一级战区,工业地竟然一周涨三成!

很久了,台湾北中南工业区没有这么热络。高雄和发产业园区,「惠台自己来」的大型招商看板矗立,苹果供应商、印刷电路板大厂台郡,已买下这看板后方约十个足球场大的土地,准备砸下新台币百亿元扩厂。

桃园市政府大门内右转,工厂登记速速可办。经发局局长朱松伟说,今年来桃园要求买土地的台商,比去年增加3成,是前年的1.5倍;而到桃园买地、买厂的,包括和硕集团、电源龙头台达电等,今年各台商回台买厂、买土地,在全台共砸了超过新台币百亿元。

相较台湾、越南、柬埔寨的炙热,中国昆山却先迎来冬雪,许多厂商的产能利用率,已降至5成。中、台、越、柬,四地的台商,呈现「一冷三热」的局面。

尽管台商条件各异,但他们想找出的解答,却很一致:中美贸易战进入延长赛,该怎么办?

中国这10万台商、40万台籍员工,他们的焦虑、徬徨、紧张,都因贸易战而起。「全球任何一家公司,都会受到贸易战影响,没有能置身其外的,」台达电资深协理周志宏说。

贸易战自今年3月宣战,中美接连掀起三波关税较劲;到12月1日,像部悬疑电影,故事没走入终章,却再掀高潮。

●3部曲,看关键90天前因后果

1.休兵》90天怎么来的?

█2018/12/1
川习会上,川普决定延缓90天实施加增关税

█2019/1/1
原订将2018/9/24已实施的10%,提升至25%

█2019/3/1
90天观察期间,决定是否增税

主要商品:针对网通、路由器、自行车、工具机零组件、燃器烤炉、行李箱、旅行包、床垫等
规模:2,000亿美元

2.矛盾》川习会后各说各话

█美方说法

•加征关税:
双方将在90天内谈判,否则原先10%关税,仍会加征至25%

•川习访问:
未提及

•经济调整:
双方同意就强制技术转移、智财保护、非关税壁垒、网路入侵、窃取资讯等立即展开协商

•扩大对美采购:
中国同意立即向美国农民收购农产

•一中政策:
未提及

█中方说法

•加征关税:
双方磋商取消所有加征关税

•川习访问:
川习适时互访
•经济调整:
仅同意相互开放市场,中国致力化解美方在进一步开放过程中的疑虑

•扩大对美采购:
未提及购买品项及时间

•一中政策:
美国同意遵守一中政策

3.冲击》若课25%,全球景气恶化

█10%关税

•影响对象:
净利率低于10%的外销企业

•短期影响:
1.部分企业获利受冲击
2.部分厂商移出中国,但移出速度缓慢
3.关键零组件出货减少

•中长期影响:
各产品价格微幅上扬

•最终可能结果:
中美关系恶化;景气显著衰退

█25%关税

•影响对象:
多数外销企业

•短期影响:
1.大多数外销企业获利均受冲击
2.中国出现关厂潮,各厂商分散制造
3.关键零组件无法出货

•中长期影响:
1.生产分散导致经营成本大增
2.各国保护主义兴起,贸易减缓
3.中国提升产品自制率

•最终可能结果:
贸易战逐步结束,景气小幅度衰退

资料来源:安永会计师事务所、永丰金证券 整理:马自明

川习牛排宴、华为公主被捕
贸易战休兵,郭董称将打持久战

这一天,美国总统川普在阿根廷首都,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贸易战后首度见面。晚宴时,两队人马切著烤沙朗牛排、喝马尔贝克红酒,你来我往,在餐桌上攻防。

最后,川普拍板,原订2019年1月1日,将逾2000亿美元中国商品,课税从10%加征至25%的政策,延后至3月1日;川习会后的90天内,加征课税与否,再做评估。

举世欢呼,以为贸易战总算落幕,道琼指数开盘大涨将近300点。

但没有人料到,与川习会同一天,距离阿根廷首都1万1000公里外,加拿大温哥华机场,当地警方逮捕一位46岁的女性,她是华为财务长孟晚舟,她另一个身分,是华为创办人任正非的女儿。

华为是中国第一大民营企业,营收是另一家中兴通讯近6倍,手机市占率超越苹果。孟晚舟遭捕后,美国政府要引渡她,中国外交部则要求放人,「否则必将造成严重后果。」

该事件爆发后,全球股市大地震,道琼指数从12月4日至7日,4天崩跌1300多点,台股在6日也大跌超过200点,「华为概念股」全部倒地,光学镜头大厂大立光甚至跌停。

鸿海董事长郭台铭日前警告,贸易战是一场打5到10年的「持久战」,近来外界传出,鸿海有意再次投资越南,有可能设立iPhone组装厂;投资机构瑞银则发布报告,悲观的指出尽管多了90天的缓冲期,贸易战只是「休战」,而非「终战」。

在越南平阳工业区,工厂加紧赶工,因贸易战转单,订单比去年至少增加3成;但在中国昆山,工厂却异常冷清,有的产量这个月来已掉5成。

在越南平阳工业区,工厂加紧赶工,因贸易战转单,订单比去年至少增加3成;但在中国昆山,工厂却异常冷清,有的产量这个月来已掉5成。

90天内,台商急判去留
美中恐歹戏拖棚,要告别中国制造?

中美贸易战根本因素,是双方存在3000亿美元的贸易逆差,这已让美国如鲠在喉;当中国喊出「一带一路」」、「制造2025」,毫不掩饰其称霸世界的企图时,更令美国难以忍受。

「贸易战代表的是,未来川普继续当总统,就会面临不确定的经营风险,成本无法确定下来,」观察台商20年的台商顾问董事长表示。

川普像颗不定时炸弹,没人知道他将会如何做,今天给90天缓冲,明天可能变卦。瑞银预估,90天后,贸易战不会马上课25%,但也不会就此宣告结束,「歹戏拖棚」的机率,高达50%。

善变的川普掀起的贸易战,成为压倒台商的最后一根稻草。中国环境丕变,10年来,工资翻倍;8年来,陆厂竞争激烈;4年来,限污令处处掣肘,三方夹击下,不少台商只是勉力经营,但贸易战再给沉重一击,不得不提前因应。

面临25%关税,倒数的关键90天,台商要拔营中国,向「中国制造」说再见了吗?

 

《商业周刊》兵分三路,一组到台商回流询问度最高两大城市桃园、高雄,一组前进科技业台商最大的聚落中国昆山,一组飞往中国以外最大台商聚落越南平阳,以及受惠越南台商饱和外溢的柬埔寨,访问五地、超过30家台商,记录他们面对关键90天,最真实的心声,以及解析这群台商,贸易战下的企业战略。

中国退烧!台商对陆投资额,今年可能创新低

●台商去路?毛利率越低,越要分散生产

※产业链:上游

█产业特色:
.毛利率约25%以上
.转嫁能力较强
█代表产业:大立光、台积电
█主要因应方式:维持现况不变,或就现有各工厂扩大生产

※产业链:中游

█产业特色:
.毛利率10%~25%间
.转嫁能力较弱
█代表产业:友达、群创
█主要因应方式:易与下游客户移动或异地备援,较有机会赴美设厂

※产业链:下游

█产业特色:
.毛利率5%~10%间
.转嫁能力最低
█代表产业:鸿海、仁宝、广达
█主要因应方式:易受品牌客户影响调动,除移往中国内陆,并有意前往东南亚各国制造

整理:马自明

战略一》分散生产
「美国客户说,没能力搬的就换掉」

中国退烧!台商对陆投资额,今年可能创新低

贸易战的变局,让台商再次拿起皮箱,征战全球。为什么他们打算从中国离开,分散生产基地?第一,不可讳言,他们多数是因为美国客户要求,才考虑迁出中国;第二,他们寻找在中国以外,工资更低、土地更便宜、有海港出口的国家。

越南与欧盟签署的自由贸易协定,将于明年生效,到时越南大多数货物,可享关税减免待遇,不仅避开贸易战,连欧、美、日一般进口关税,同步下降,甚至降到○%。加上越南的台商聚落完整,多重因素下,该国成为台商分散生产首选。

越南日渐饱和,邻近的柬埔寨成为台商新目标。另外,台湾虽然土地贵、环评久,但因人力素质高、汇率稳定,桃园、高雄变成另一个选择。至于墨西哥、印度等地,虽然供应链不完善,但有市场、有低廉劳力,也是近年热议的投资热点。

我们的第一站,来到桃园。距离桃园机场25分钟车程外,藏著一家台湾的隐形冠军,叫作信统电产。它是全亚洲产能最大的电磁阀厂商,桃园、高雄和越南三地均有设厂,你家里的洗手台、洒水器用的马达,都少不了它,客户包括日立、Toto、奇异和惠而浦等。

12月6日,信统电产总经理陈义雄、经理颜圣伦刚结束拜访美国客户10天行程回国,他们跑遍整个美国东岸,北卡罗莱纳、犹他、伊利诺等州,找上奇异、惠而浦等,问这群美国客户:「贸易战开打后,你们有什么盘算?」

他们的飞机一降落,就急忙回公司,向董事长叶清泉报告。这群手握至少200亿美元(约合新台币6000亿元)的重量级美国客户,面对贸易战,比他们还担心,并且告诉他们一项重要讯息:「我们要把现有供应链上的厂商,从中国迁出来。有能力的厂,到其他国家生产;没能力搬的,就换掉,找另外一家。」

陈义雄认为,这是他们的大好机会。信统电产本来在广东中山有座小工厂,但4年前因日商客户佳能等撤出,他们跟著把厂收掉,将生产重心放在越南厂,以及台湾高雄、桃园两个厂。

贸易战开打,他们的越南厂、台湾厂订单量至少增加2成。「厂商急著把零组件送到我们越南厂,说你帮我锁四颗螺丝就好,给你4%到5%的加工费,」信统电产协理陈安庆表示,从越南厂运到美国,只课2%关税,台湾也只要4%,「他们少赚4%、5%,总比被课25%好吧。」

在路竹科学园区,华邦电砸下超过3,000亿元,要盖12吋晶圆厂,今年10月才动工,投资规模超过该公司过去15年来的累计总额。

90天后,陆恐伤较重  童子贤:跨国分散聚落十年内崛起

「90天的效期很快会过去,后续看怎么打,要是真的打起来,大家一致认为,中国内伤会比较重,」台湾最大缇花商标织造、越南仁美商标总经理郭顺德指出:「有一些单子也不会再回中国去做,一定往东南亚,或者孟加拉等其他国家逃。」

美国客户一声令下,不只这群中小企业想要离开中国,连龙头级的大厂,都在准备迁移。

「规模大不再是唯一胜算!」身为全球规模最大代工厂的领导人,郭台铭在12月4日的两岸企业家峰会上,提出制造业供应链要更具弹性,并在各区域内重新建立。郭台铭不是高谈阔论而已,他近期频繁与集团高阶主管密集开会,要在半年内,将供应链「精准移转」:把鸿海旗下供应链分散到越南、墨西哥等地。

「过去大规模、集中的制造模式会逐渐改变,跨国分散的聚落会在未来十年崛起,」和硕董事长童子贤异口同声指出。

《商业周刊》调查供应链发现,各大厂跨国调配产能,不是计划,而是现在进行式。各组装业者已要求部分零组件供应商,针对零组件运送到中国以外的地方,加计运输、仓储和关税等成本,给出报价。

「和硕要求计算运到台湾的,仁宝算到越南的,纬创则是要到菲律宾苏比克湾,」某供应商表示。

「这是整体电子供应链问题,不单单只是一家公司,或一个产业的问题,」被动元件大厂国巨主管指出,国巨亦在高雄砸下近8亿元购地,准备再盖新厂,目的是就近服务客户,以及对抗贸易战。

台湾.桃园 信统电产4年前退出中国,剩桃园、高雄和越南厂,这次贸易战,客户要供应链撤出中国,他们反而因接到转单而受惠,董事长叶清泉(右1)说:「幸好我们撤得早!」

战略二》跨国供应
「我的起跑点,总算跟陆厂一样」

有的台商应客户要求,整厂撤出中国,但也有台商结合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资源,创造效益。

这群有本事横跨两国或多国的台商,不少都是营业额在4、50亿元以上的中大型规模,虽没办法说搬就搬,但他们透过供应链的整合、管理,不但能规避美国高关税,并能把成本降得更低。

乔旸是全球市占率前五大的喇叭及音箱组装厂,营收约新台币45亿元,其中8成营收来自音箱组装,客户包括美国电视品牌Vizio、日本松下等。

「贸易战这次课关税,迫使所有厂商往中国以外移动,对我们台商反而是有好处的,」乔旸执行长吕伟纶指出,他们在中国已有深圳、苏州两个厂,并也将在越南设厂投产。

台商对抗「红色供应链」,最痛苦的两件事:第一,中国政府给本土科技业约20%至30%各项补贴,台商与客户报价这点,就先输了;第二,中国科技业以台商的两到三倍薪水抢人才,台商拚不过。

美国课以中国出口商品重税后,陆厂在报价上不见得有优势,论弹性生产,也不是台商的对手。

一套音箱至少有4、500个零组件,且每套音箱大小、外型、单价都不一样,一个月顶多几万颗,跟手机、笔电喇叭每月动辄百万颗,规模不能相比,少量多样,考验企业的管理能耐。

但越南比起中国,电子零组件供应商稀缺,吕伟纶指出,两地须分工,将中国电子零件运到越南,组装生产。不过,越南胡志明市、中国深圳,两地供应链相隔1500公里远,零组件运送、搭配人力运用等,又有数万种变化,陆厂没有这份磨耐心的功夫。

而且,两地供应链整合,牵涉精密的计算。美国海关不只看「出口地」,也就是,如果产品从越南港口运到美国,但产品零件都是中国制,照样要课税;他们看的是「附加价值率」,中国制的零件,必须低于65%。

吕伟纶指出,他们两地生产基地调整、合作后,中国制零件约占六成以下,足以避开关税;而且,其成本可再往下降1成,比大部分陆厂的同款产品,价格还要便宜。

中国经营困难,连陆厂都脱离这顶保护伞,到其他国家设厂,首次与台商平起平坐。「我总算跟陆厂站在同一个起跑点,」吕伟纶说。

一进入高雄的和发工业区,就看到「惠台自己来,和发作伙来」看板,他们的目标对象,就是想回流的台商。

战略三》就地升级
「要动必须有展望,就怕万一动错」

除整厂迁出,或跨国供应链整合的台商外,有的台商干脆选择不迁厂,甚至持续扩产。这类台商不是规模大、毛利率高,就是态度谨慎,把钱都花在刀口上,与其迁厂,不如把钱花在研发新产品,或投入自动化。

我们到昆山,拜访一家生产关键零组件、产能做到全球最大的企业。该公司总经理指著昆山厂房后方,已经盖好一座新厂,他说,公司去年才刚盖好一栋一万多平方米的工厂,这是为了未来十年的发展所需。

由于去年生意不错,这位总经理今年上半年,跑遍了苏北、安徽,想要再扩厂,结果贸易战突然开打,他们吓得完全不敢再买土地、买厂房,甚至连往东南亚跑都不敢。

「我们还在观望,动都要钱,看这情势,明年第一、二季,还是现金为王,」该位总经理指出,「就算要动,也必须有很清楚的picture(展望),就怕万一动错了⋯⋯。」

分散生产一定会增加成本。考量运输、电力、罢工等,每一项都躲在迁厂的评估报表背后,怕贸然移动,反而亏大。

而且,中国设厂容易、关厂难。曾在中国关过厂的信统电产经理颜圣伦指出,地方政府会从「开厂第一天的税,查到最后一天」,他们60人的小工厂,花了1年才关掉,其他供应链的厂商,更花了4年都关不掉。

不迁移,不是不改变,资诚创新整合公司董事长刘镜清表示,如果不迁移生产基地,就要选择工厂自动化,提升生产效率,「省10%人力成本,就是减少10%的压力」。我们拜访的每一家厂商,提到贸易战,他们最常见的口头禅就是「自动化」。

我们访谈了一轮台商,受贸易战冲击最深的,是科技公司。科技业受国际的「资讯科技协定」(ITA)保护,过去以为不交关税是天经地义,近期才普遍吓醒。

「有些科技公司从开张第一天起,这辈子没有遇过关税,贸易战开打,把公司内部管理阶层和系统都打乱了,」安永税务服务部会计师林宜贤表示。

但纺织等传统产业,长年都在跟关税搏斗、逐关税而居,工厂迁移是家常便饭,贸易战下反而展现惊人弹性,比陆企更早做出准备。

 

「所有个人和公司,都得面对一个事实:未来是超级不确定的时代,用以前的逻辑去思考以后的事,肯定会出问题,」一位台商顾问业董事长说,川普和贸易战下,不论台商或个人,都要重新思考定位,找出新的破口,「啦,只有老板有影响而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