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娜在2011年澳網決賽前採訪的時候說:

you always lie to everyone saying that I was playing for my country, or I was playing for another thing, I am just playing for myself. This is real.

網球是個人運動,但是網球運動員都有國籍。很多人都不知道,法網頒獎典禮是要升國旗唱國歌的,這與國家培養或是單飛無關。斯齊亞沃尼奪冠,所有人(包括她自己)都認為是屬於義大利的榮譽。斯托瑟法網亞軍,也被看做是振興澳大利亞女網的英雄。德門蒂耶娃坦率的說,在她心中奧運會冠軍比大滿貫更讓她青睞,因為那是國家榮譽。而澳網奪冠的德約科維奇更直接說,他的冠軍獻給塞爾維亞。與李娜(2008年26歲才正式單飛)不同的是,他們所有人從小都接受的是個人訓練。德約科維奇12歲以後再也沒在塞爾維亞接受任何訓練,他上的網球學校是德國的,他的教練是斯洛伐克人,這些看起來與他感謝祖國沒有任何關係。

當然我們要說,我們不能強迫所有人感謝祖國。小威奪冠不會感謝美國,費德勒奪冠也不會感謝瑞士。但請別忘記,小威和費德勒都是北京奧運冠軍,在奧運會上,他們也會不約而同的表達為祖國而戰的喜悅。相比之下,雖然李娜的直率個性值得讚賞,李娜的想法也可以理解,但是如何表達好一個觀點仍然值得好好反思。李娜是愛國的,她為地震災區捐款超過100萬人民幣。可是同一個李娜也會說出:「奧運會第三名還是第四名我不在乎」,"我不想說謊,我是為自己,而不是為祖國在打球"。也難怪ESPN的解說會在德約科維奇奪冠的時候,善意的調侃李娜的話。

可李娜本質上還是跟小威和費德勒不一樣,她26歲以前一直接受國家培訓。儘管她早已回饋了國家培養她的一切開支,儘管她單飛了,但不可否認的是她曾經受惠於這個體制。且不說90年代初中國普通家庭無力支付高昂的網球訓練費用,連最初她的外籍教練也是中國網協負責聯繫並支付費用的。所以我個人認為,她有理由感謝中國網協,感謝孫晉芳——一個在官僚體制下開明的領導。如果中國網協體制的不斷進步,如果不是孫及其團隊的改革方案,李娜將不會有任何取得現在成就的可能性。要知道,2008年以前的李娜充其量只能算是一個有特點的二流球員。

孫首先提出奧運會後讓單飛的理念並付諸實施,這在不僅中國各項體育運動中是首創,更是頂著來自中國體育管理層的巨大壓力。2009年孫的頂頭上司蔡振華就明確指出:網球單飛效果不理想,不適合繼續推廣。但是孫女士最終並沒有屈從與來自高層的壓力,直到2010年澳網李娜鄭潔並蒂花開,她的眼光才被所有人認可。孫女士值得讚賞的地方還在於,她的確時常將中國網球的長期發展置於她個人發展之前,雖然我們說推廣網球是她的本職工作。這可以從中國聯合會杯的表現看出。08年後,中國聯合會杯成績逐年下降。作為女子網壇團體最高賽事中國隊的負責人,孫女士未強制徵召李娜、鄭潔入隊,對中國隊成績不佳負有最直接的責任。然而,這種較為寬鬆的管理方式,卻使得李娜、鄭潔的賽程安排可以進一步得到優化,使得這一批球員的利益得到保護。

可能李娜的支持者們會提出這樣一個偽命題:如果不是李娜2008年才得以單飛,或許她的成績會更好。可是請注意的是,李娜取得的一切突破,無一不是與中國網球的過去成績相比較得到的結果。倘若李娜不是中國人,即便是成為了像張德培那樣的大滿貫冠軍,也不會像今天這樣,成為全中國關注的焦點。她被稱作是第一個打進大滿貫決賽的中國選手,而華裔的張德培則無法享受這一榮耀。李娜之所以是今天的李娜,決不僅僅是因為她是一個大滿貫亞軍。更重要的是,是她代表了中國網球的進步,代表了中國網球一步步職業化的進展,在她身後,有著無數中國人的支持。這才是她,以及鄭潔,甚至是打籃球的姚明,被各大品牌贊助的最主要原因。

李娜是有個性的,李娜身上的一些缺點也是普遍的,值得很多年輕人反思。80後的我們能夠認清自己的潛力,能夠努力奮鬥,施展自己的才華,有的時候卻有些自我中心。我們經常抱怨著外界給予我們的環境不夠完美,卻沒有想到我們獲得的支持已經足夠豐富。我們堅持說出自己的想法,儘管可能確有道理,有時卻沒有考慮到他人的感受。這些觀點不是我自己想出來的,只是以前長輩對我說的時候,我還並不能完全理解。

註:本文寫於2011年2月,正值李娜第一次打入澳網決賽。是年6月,李娜法網奪冠,五星紅旗第一次飄揚於大滿貫頒獎禮。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