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題主的描述,本人認為「我不做,你能拿我怎樣」這樣的思想在高中時期一直都存在,或者說在一些同學中一直都存在,比如高中時期班主任講話時底下總會有小聲的反對,比如高中時期對自己看不上的老師即使是自己看書也不情願聽他講課。這樣的想法一直都有,但是高中時期僅僅是在心裡mmp,上大學之後敢於付諸實踐。

之所以上大學後敢於表現想法,是因為大學中很少有強力的對自己的想法表達的壓制力量,正相反,大學鼓勵每個人有自己的思想,並將「獨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作為教育目標。在高中,一旦你冒泡,就會面臨叫家長的危險,班主任會用多種方式迫使你屈服,在大學就不同了,輔導員不可能有高中班主任對你的關注度,你如果反抗又不湊巧的被關注到了,最多也就是請你喝茶,喝完茶沒有效果就再喝一次,輔導員的手段是非常少的。

上大學後,你的心智是更為成熟的,顯性知識和隱性知識更為充足,對事件有著更深入的洞見,而人與人是不同的,洞見和看法必然也是不同的,於是不會人云亦云,表現為更為獨立的個人主義。

有個人主義是好事,起碼不會變成愚民,但是也要小心,不要變成固步自封的人。


我從初中就開始反對那些我不喜歡的要求了。不過因為我這人喜歡有條條框框限制,所以很多學校的要求我都能適應。

我初中就跟語文老師叫板為什麼要訂閱報紙,他要求了,被我反對了,還帶動一大幫人一起不定,老師還無話可說;還反對他要求我們寫日記給他看,我本身就有寫日記的習慣,到現在還有,但是我憑什麼給他看,日記是我的私人物件,所以當時班上的人都交了,唯獨我沒交;在中學的時候一次數學卷,因為出題不嚴密,漏寫了一些符號,但別人都按平常的習慣去做直接忽略的那個錯漏,我而我按照錯漏的思路去做了,結果將我的答案改錯,我直接找老師理論,據理力爭,後來老師沒辦法請出年段長壓制我才把我的氣焰壓可下去,結果我還是錯了,我很不爽,(我後來不怎麼喜歡再去讀數學也跟這個有點關係,在此之前我經常會買奧數題去做,後來我再也沒做過)。說來也有點慚愧,我還是那幾位當時老師較器重的學生,現在混成這樣子,我也覺得很丟臉。

個人主義說大了,只是開始意識到自我權利以及對個人自由的嚮往。你可以去多了解一下文藝復興的思想。多看看西方哲學的起源。從神--人--理性--民主,一步一步了解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