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题主的描述,本人认为「我不做,你能拿我怎样」这样的思想在高中时期一直都存在,或者说在一些同学中一直都存在,比如高中时期班主任讲话时底下总会有小声的反对,比如高中时期对自己看不上的老师即使是自己看书也不情愿听他讲课。这样的想法一直都有,但是高中时期仅仅是在心里mmp,上大学之后敢于付诸实践。

之所以上大学后敢于表现想法,是因为大学中很少有强力的对自己的想法表达的压制力量,正相反,大学鼓励每个人有自己的思想,并将「独立之精神,思想之自由」作为教育目标。在高中,一旦你冒泡,就会面临叫家长的危险,班主任会用多种方式迫使你屈服,在大学就不同了,辅导员不可能有高中班主任对你的关注度,你如果反抗又不凑巧的被关注到了,最多也就是请你喝茶,喝完茶没有效果就再喝一次,辅导员的手段是非常少的。

上大学后,你的心智是更为成熟的,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更为充足,对事件有著更深入的洞见,而人与人是不同的,洞见和看法必然也是不同的,于是不会人云亦云,表现为更为独立的个人主义。

有个人主义是好事,起码不会变成愚民,但是也要小心,不要变成固步自封的人。


我从初中就开始反对那些我不喜欢的要求了。不过因为我这人喜欢有条条框框限制,所以很多学校的要求我都能适应。

我初中就跟语文老师叫板为什么要订阅报纸,他要求了,被我反对了,还带动一大帮人一起不定,老师还无话可说;还反对他要求我们写日记给他看,我本身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到现在还有,但是我凭什么给他看,日记是我的私人物件,所以当时班上的人都交了,唯独我没交;在中学的时候一次数学卷,因为出题不严密,漏写了一些符号,但别人都按平常的习惯去做直接忽略的那个错漏,我而我按照错漏的思路去做了,结果将我的答案改错,我直接找老师理论,据理力争,后来老师没办法请出年段长压制我才把我的气焰压可下去,结果我还是错了,我很不爽,(我后来不怎么喜欢再去读数学也跟这个有点关系,在此之前我经常会买奥数题去做,后来我再也没做过)。说来也有点惭愧,我还是那几位当时老师较器重的学生,现在混成这样子,我也觉得很丢脸。

个人主义说大了,只是开始意识到自我权利以及对个人自由的向往。你可以去多了解一下文艺复兴的思想。多看看西方哲学的起源。从神--人--理性--民主,一步一步了解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