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勒关于0~3岁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

1 人赞了文章

马勒关于0~3岁心理发展规律的理论

【推荐】今天第一次接触到马勒的理论,她关于婴儿在0~3岁的心理发展规律,对我很有启发。下面这篇文章非常清晰的介绍了她的理论,强烈推荐给以下人群:心理工作者(尤其是精神分析领域的)、妈妈、准妈妈、幼儿教育工作者等。即便篇幅比较长,也建议归入「精读」类,反复阅读。【马勒小传】一位医师及精神分析师,1930年在维也纳作为一位儿童分析师开始她的职业生涯。1938年,她离开维也纳,搬到纽约,成为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儿童服务中心的精神师。马勒在开拓性工作的基础上,从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儿童精神病的概念。并把她的观察范围扩展到正常婴儿和他们的母亲。通过对母婴相互作用的重复、外显行为的观察,马勒对发生在儿童内心的词语前心理过程进行了推断。她的这些关于生命前的内心事件的描述和陈述,为心理发育和客体关系的研究作出重要贡献。

自我发展心理学——马勒的分离个体化阶段    注:本文源自网路,原作者/讲者未知。经典精神分析关注3岁以后的成长,发展自我心理学更关注0-3岁的心理发展  

1. 0-2个月是自闭期  

2. 2-6月是共生期  3. 6个月-2岁是个体化分离时期  4. 个体化分离时期的第一个亚型:6-10个月-孵化期  5. 个体化分离时期的第二个亚型:10-16个月-实践期  

6. 个体化分离时期的第三个亚型:16-24个月-整合期   

发展自我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的人物、儿科医生、客体心理学的理论家,同时也是一个精神分析师——马勒。她最突出的贡献是讲清楚了传统精神分析没有太讲清楚的人出生后0—3岁的心理健康的规律和道理。   1、经典精神分析关注3岁以后的成长,发展自我心理学更关注0—3岁的心理发展  我们知道经典精神分析佛洛依德重点关注的是3岁以后的心理发育的一些规律,经典精神分析把3岁以后到青春期人是怎么成长的,心理怎么发展的,怎么偏离的,怎么发展成病理的讲清楚了,经典精神分析关注俄狄浦斯期的特点和修通,经典精神分析关注的是神经症的病理心理的机制和治疗,从发展自我心理学到客体关系理论到现在和近代的精神分析更关注的是0—3岁的心理健康发展。我们知道一个人遭受的创伤性的事件和创伤性的养育越早,成年后的精神障碍和疾病越严重,3岁和3岁后,所经历的心理创伤长大后更多的是神经症,如果我们把正常的人理解为相对健康的人,那神经症是仅次于正常人的心理功能和自我功能。实际上还有很大一批心理障碍者他们可能在自我功能、在人格结构上、在症状表现比神经症还要严重,如果要追寻病理的发展阶段,我们会看到他们的创伤实际是发生在3岁以前。  

经典精神分析没有太多的关心3岁前的人的心理发育的规律和特点,佛洛依德曾经说精神分析只去治疗神经症的病人,其他的比神经症结构水平低的人或者是精神病人不是精神分析的工作对象,而现在精神分析客体关系理论,相当一大批精神分析师把经典精神分析关注的方向和目标推到了3岁之前,让我们理解了3岁之前人的心理是怎样发展的,这也为我们如何去健康和正确的为孩子提供一个非常健康的生活环境和心理成长环境是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的。  

推荐阅读: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