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關於0~3歲心理發展規律的理論

1 人贊了文章

馬勒關於0~3歲心理發展規律的理論

【推薦】今天第一次接觸到馬勒的理論,她關於嬰兒在0~3歲的心理發展規律,對我很有啟發。下面這篇文章非常清晰的介紹了她的理論,強烈推薦給以下人羣:心理工作者(尤其是精神分析領域的)、媽媽、準媽媽、幼兒教育工作者等。即便篇幅比較長,也建議歸入「精讀」類,反覆閱讀。【馬勒小傳】一位醫師及精神分析師,1930年在維也納作為一位兒童分析師開始她的職業生涯。1938年,她離開維也納,搬到紐約,成為紐約州精神病研究所兒童服務中心的精神師。馬勒在開拓性工作的基礎上,從精神分析的角度提出了兒童精神病的概念。並把她的觀察範圍擴展到正常嬰兒和他們的母親。通過對母嬰相互作用的重複、外顯行為的觀察,馬勒對發生在兒童內心的詞語前心理過程進行了推斷。她的這些關於生命前的內心事件的描述和陳述,為心理發育和客體關係的研究作出重要貢獻。

自我發展心理學——馬勒的分離個體化階段    註:本文源自網路,原作者/講者未知。經典精神分析關注3歲以後的成長,發展自我心理學更關注0-3歲的心理發展  

1. 0-2個月是自閉期  

2. 2-6月是共生期  3. 6個月-2歲是個體化分離時期  4. 個體化分離時期的第一個亞型:6-10個月-孵化期  5. 個體化分離時期的第二個亞型:10-16個月-實踐期  

6. 個體化分離時期的第三個亞型:16-24個月-整合期   

發展自我心理學的一個重要的人物、兒科醫生、客體心理學的理論家,同時也是一個精神分析師——馬勒。她最突出的貢獻是講清楚了傳統精神分析沒有太講清楚的人出生後0—3歲的心理健康的規律和道理。   1、經典精神分析關注3歲以後的成長,發展自我心理學更關注0—3歲的心理發展  我們知道經典精神分析佛洛依德重點關注的是3歲以後的心理發育的一些規律,經典精神分析把3歲以後到青春期人是怎麼成長的,心理怎麼發展的,怎麼偏離的,怎麼發展成病理的講清楚了,經典精神分析關注俄狄浦斯期的特點和修通,經典精神分析關注的是神經症的病理心理的機制和治療,從發展自我心理學到客體關係理論到現在和近代的精神分析更關注的是0—3歲的心理健康發展。我們知道一個人遭受的創傷性的事件和創傷性的養育越早,成年後的精神障礙和疾病越嚴重,3歲和3歲後,所經歷的心理創傷長大後更多的是神經症,如果我們把正常的人理解為相對健康的人,那神經症是僅次於正常人的心理功能和自我功能。實際上還有很大一批心理障礙者他們可能在自我功能、在人格結構上、在癥狀表現比神經症還要嚴重,如果要追尋病理的發展階段,我們會看到他們的創傷實際是發生在3歲以前。  

經典精神分析沒有太多的關心3歲前的人的心理發育的規律和特點,佛洛依德曾經說精神分析只去治療神經症的病人,其他的比神經癥結構水平低的人或者是精神病人不是精神分析的工作對象,而現在精神分析客體關係理論,相當一大批精神分析師把經典精神分析關注的方向和目標推到了3歲之前,讓我們理解了3歲之前人的心理是怎樣發展的,這也為我們如何去健康和正確的為孩子提供一個非常健康的生活環境和心理成長環境是有非常大的指導意義的。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