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SC_1960
▲阿姨最近过生日,所以我们在台南王品牛排为她庆祝,顺便也可大吃一顿。

DSC_1964

▲▼妹妹吃得真高兴

DSC_1967

DSC_1970
▲我也很高兴

DSC_1973
▲今天的小玩具是喷射客机

DSC_1974
▲因为孔庙就在附近,吃完了就到这里散散步。

被列为1级古迹的台南孔庙,有著多方面的重要特质。在文化上,它是台湾第1座孔子庙,早在明郑时期便已创立﹔清末之前,它还是台湾官办的 最高学府──台湾府「儒学」所在,是培育知识份子的摇篮。而在建筑艺术上,它那庞 大的配置、优美的尺度和朴实的地方性风格,不仅在台湾孔庙建筑中独树一格,放到现 存传统建筑中衡量,也鲜有能出其右者。(YLib.com)


DSC_1978

DSC_1980

▲▼入德之门

入德之门是清代府学所在「明伦堂」的三川门。当时由各县选送的学子,即从此门进入府学进 修。「入德之门」的涵意,则如门上横匾所书者,要步入「圣域」、「贤关」,得从品德的陶冶 开始。

掩映在蓊翠浓荫下的入德之门,有著朱红的屋瓦﹔中央3间为雪白粉墙,开3门,配上赭红的 砖花窗﹔左右两厢则是朱墙配上白石条窗。简洁庄重的造形,有「校门」的威仪,又不失亲切之感。三川门3个入口,装设石质门框,但仿木构造而于门楣处置石质门簪,相当特别。门外左前 方,及门内左右壁各立有石碑一方,分别是民国54年立的「建庙三百年纪念碑」、清康熙52年立 的「台湾府学 港学田记」,以及嘉庆23年的「重修文庙碑记」。(YLib.com)


DSC_1998


DSC_1985
大成坊

大成坊名称取自「大成至圣先师」之意。有东、西两座,东大成坊是目前孔庙主要的出入口,上方悬著「全台首学」横匾一方,笔力雄浑,据学者考证,可能是清乾隆年间蒋元枢重修时所立。

门楼形式的大成坊,构造上采用十字形承重墙,稳重而大方;墙顶前后左右六个燕尾轻巧的 昂扬跃起,线条流丽优雅﹔最上方则是以简单的斗栱支起的悬山式屋顶。整体造形雄奇简洁, 又不失秀丽,色彩搭配得宜,可说是坊门中难得的佳构。坊门入口右侧立有一方满汉文对照的花 岗石碑,上书「文武官员军民人等至此下马」字样,一般称之为「下马碑」。这是清康熙26年( 1687)时,奉圣旨立于孔庙门外,以示对万世师表尊崇之意。(YLib.com)


DSC_1987
礼门

依孔庙规制「左学右庙」的原则,在「学」与「庙」间原有围墙,而东、西墙则开礼门、义路为出入口。民初,围墙倾圮,一直未再重建,礼门、义路便成为林荫下不著边际的两座门洞, 显得有些突兀。然而,单就建筑物本身来看,石栱挑簷的构造,简拙稳重﹔而不同形制的赭红 窗花,配上黑色的木框,则有一种典丽之美。(YLib.com)


DSC_1993
▲枯死的老榕树,在民国一百年(2011年)的3月7日被判定死亡,同年4月砍去枝条以防掉落砸伤游客。

DSC_1999_

DSC_2002

DSC_2012

DSC_2005
文昌阁

文昌阁是清康熙年间,巡道陈瑸依福州府学奎光阁体式所修建,奉祀文昌帝君,并做为台湾 府学的藏书之所。这是孔庙建筑组群中,唯一塔状的建筑物。

文昌阁高3层,形制相当特殊,从圆形的基座往上,第1层为方形,第2层为圆形,第3层为八 角形,不同的造形趣味,可能蕴涵著「天圆地方,文昌与孔圣之德光被八宇」之意。此阁在清代 与赤嵌楼同为府城最高的楼房,亦是知名的揽胜之处。民国68年,文昌阁因年久失修而倾颓,台 南市政府于是将其拆除,再以部分水泥结构的方式重新修建,成为今貌。(YLib.com)


DSC_2014
▲文昌阁内部

DSC_2015
▲文昌帝君

DSC_2016
▲文昌阁围墙边的三块石碑。

DSC_2017
明伦堂

明伦堂即清代府学中的教室,之所以称「明伦」堂,表示所授者皆为伦常之故。

明伦堂建筑为3开间,前有轩亭,廊下两侧有月门,明净的格扇门区隔出内外空间,也营造 出一份特殊沉静深幽的气息。廊前壁堵绘有4幅写意水墨花鸟,散发浓厚的文人画风,是台南彩 绘名家陈寿彝的作品,可惜已严重剥落,难窥全貌。堂内则陈列仿刻赵孟𫖯所书大学章句之巨 幅隔屏,以及数通古碑,包括﹕刻著昔日校规条文的「卧碑」、呈现出清代府学规模的「府学建筑图碑」等。(YLib.com)


DSC_2027
▲清代初期一度是全台童生入学之所,因此亦称全台首学。

DSC_2031
▲全台首学对面就是孔庙魅力商圈。商圈目前是以地区性的服务业、文化产业、高级零售业为主。有很多小吃、餐厅、咖啡馆,手工艺等,亦有14处古迹藏身其中,等待您来发掘喔!


检视较大的地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