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孟妈

图 / 网络

前几天,我去参加孟子的幼儿园亲子活动,活动蛮有趣的,大家都玩的很嗨。在这热闹的氛围中,有一个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孩子们围着老师玩游戏,只有这个小男孩孤零零地靠着墙角,两只小手紧紧地拽着一条破旧的浴巾,一直安静地呆在角落,乖得让人莫名心疼。

后来和小男孩的妈妈聊过一次:有次给孩子洗澡时,她和丈夫吵架吵得很凶,孩子就抓着浴巾一直哭。从那之后,孩子就离不开浴巾了。

我不禁为这个小朋友担心,他的父母易怒易爆,他的生长环境充满着不满、怨恨,他有可能面对着父母某一天一拍两散、对簿公堂的残忍局面,他有可能对以后的交友、家庭没有信心、没有安全感……

大人吵架,无辜的孩子却成了“受害者”。

孟妈曾看过一个对3000名学龄儿童的心理调查,有一条是:“你最害怕的事情是什么?”回答最多的一条是:我害怕爸爸妈妈吵架,他们吵架的样子好凶!

知乎上有个热门话题:夫妻吵架,孩子是什么感受? 其中有一个高赞回答是:“每一分钟都是煎熬,让我想逃离,爸爸妈妈经常吵得面红耳赤,甚至在我面前大打出手,这么多年了,我还是经常会被父母吵架的梦吓醒。”

成年人的争吵不管谁赢了,输掉的都是孩子。有了孩子之后,夫妻吵架就不仅仅是成年人的两败俱伤,更是孩子眼中恐怖的画面。

父母吵架带来的伤害,会伴随孩子的一生。

孟妈一个朋友,就是在父母的吵架中度过的。有一次父母吵架把厨房里的餐具都砸了,在满地狼藉的碎片中,爸妈一人拉着她的一个胳膊,问她要跟谁……

那是她童年中并不快乐的记忆,以致于长大后仍常常陷入那片阴影中。

孩子最想要的,其实是正常和睦的生活啊。在家庭不和睦的氛围下,孩子的身心健康会受到伤害,更容易出现性格缺陷和心理问题。

父母在满是硝烟味的家庭里“相爱相杀”,最受伤的往往是那个负重前行的孩子。别让婚姻里的坎坷,摧毁了下一代的幸福。

关于前面所描述的案例,孟妈分析:「当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争吵,易让孩子的心里产生不安全感,造成他容易哭闹不安、睡眠质量差,甚至做恶梦;而平常与人相处时会显得害怕、畏缩,比较喜欢躲在角落,难以融入团体。」

除此,孟妈曾遇过一些孩子原本没有尿床行为,因父母起争执而严重影响孩子的情绪,突然出现尿床情况。还有一些孩子在没有安全感的情况下产生焦虑行为,例如习惯啃咬指甲,或具有强烈的分离焦虑,只要与主要照顾者分离,就会出现哭闹等强烈情绪。

倘若父母争执的音量大声、甚至出现一些拉扯等肢体动作,孩子在耳濡目染的情况下,也可能导致他情绪易怒,甚至对同侪出现攻击行为

然而夫妻吵架有时候无可避免,我们能做到的并不是永远不吵架,而是在吵架后及时安抚孩子,孟妈针对夫妻吵架也做了很多研究,最后发现,安抚孩子可以从这几招入手:

1、与愤怒情境隔离

首先,父母本身的自我觉察很重要,当意识到夫妻双方的战火将要一触即发,如果这时孩子在旁边,第一时间必须考虑是否立即处理眼前的问题,我观察到,有些父母为了立刻处理双方的不同意见,不管孩子是否在旁边,直接展开争吵,然而这是最不良的示范。孟妈建议,最好的方式是父母其中一方选择暂时离开现场,也许去做家事或去洗手间等,先与愤怒情境隔离。

因此,若夫妻真的不小心在孩子前面爆发争执,当事人之一不妨试着立即中断、离开现场,毕竟有些问题是成人的话题,例如:经济或家人等问题,如果让孩子暴露在这样的环境、让他承受这些状况,不仅可能加深他的无力感,也会让他的内心感到焦虑与不安。

2、向孩子道歉

如果父母愿意,且孩子处于能够理解的阶段,可以告诉他今天爸妈吵架的原因,不过,孟妈提醒:「还是要视争执的原因,不见得要让孩子知道得过于清楚,有些问题属于大人之间的状况,应先斟酌。」

除此,父母可以做的还有向孩子道歉,例如「对不起,刚刚爸爸或妈妈讲话太大声,吓到你了,还让你哭了。」让孩子了解,爸妈有发现声音或行为的剧烈变化造成他受惊吓,让他感到不舒服。

3、适时安抚孩子

当父母吵架时,发现一旁的孩子变得很紧绷、很恐惧,我表示:「不妨试着安抚孩子的情绪,并转移他的注意力,象是拍拍他、抱抱他,带他出去散散步,以免孩子处在无力感的状态,或闷在心里留下阴影。」

每个人都是情绪化的动物,过日子难免磕磕碰碰,也有憋不住,想要爆发的时候,但请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事情得以解决,不是靠比谁嗓门儿大的,找个地方好好发泄一下,或是夫妻之间私底下融洽协商,切记不可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因为受伤的还是孩子

孟妈想问:你和自己的另一半会经常当着孩子面争吵吗?

-END-

孟妈

90后“小鲜妈”,爱生活、爱分享,爱孟子也爱孟子他爹。笔耕多年,积累了近70万粉丝,和各位宝妈分享最新最潮的带娃姿势,科普最酷最有趣的母婴内容。

2019 / 04 / 01 星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