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今天午餐吃饭?还是吃面?

 

面包并不喂养我们,

真正喂养我们的

是面包中神的永恒话语,

灵性与生命。

Bread does not nourish thee,

What feedeth thee in bread

Is God's eternal Word,

His Spirit and His life.

--Angelus Silesius(1624-1677)

cw文字云6.jpeg

Text | Usha Tsai      Graphic design| Kiran 

这位曾经说过「玫瑰是没有为什么的(The rose is without why);它开花,因为它开花,它不注意它自身,并不问人们是否看見它。」的十七世纪天主教修士Angelus Silesius,总是能道出一种最安静、最究竟的话中之话。我们可以说食物并不喂养我们,真正喂养我们的是食物里面的生命力。在每天都有新观点出炉的营养科学研究中,食物被化约拆解成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维他命、矿物质等,食物很少被看作一个完整的个体,例如每100g稻米所含营养成份如下:

食用部分:100%

水分:13.3 g

能量:347 kcal

蛋白质:7.4 g

脂肪: 0.8g

碳水化合物:77.9 g

不溶性纤维:0.7 g

灰分:0.6 g

硫胺素:0.11mg

核黄素:0.05 mg

烟酸(VB3)1.9 mg

总维生素E0.46 mg

钙:13 mg

磷:110 mg

钾:103 mg

钠:3.8 mg

镁:34 mg

铁:2.3 mg

锌:1.70 mg

硒:2.23 μg

铜:0.30 mg

铁:1.29 mg

 

将上述被拆解的每一种营养成份加总起来,并不会再成为一颗稻米!! 营养科学化约主义当道的今日,人智学启迪的营养概念所提供的提醒显得至关重要,要真正理解食物的本质,需要有勇气重新想像世界,为我们的意识带来除纯粹物质之外的其他观点。宇宙力量不但会通过土壤及其中的矿物质更透过元素本质存有流入地球,这些宇宙力量支持著植物的生长。我们所吃食物的品质和生命力影响了我们的思考、感受以及与人和自然的互动关系。我们的思想、情感和行动则创造了我们社会和世界的未来状态。我们的食物将在任何一种精神性觉醒中发挥重要作用,它是连结天地人最重要的接口之一。吃健康的食物可以促进与我们所生活的世界的健康关系,也是我们可以为自己和孩子的健康尽一份心力的最重要面向。

一切生命由光转化而来,食物中的光乙太承载我们感官(眼耳鼻舌身意)所吸收进来的东西,提供我们身心灵生命力量所需要的滋养。真食物确保了卓越的品质,同时滋养对生命奥秘的敬虔和感恩。审视我们的每日食物,特别是主食,在不同气候里生长的东西,对那个地方的生物刚刚好是正确的。特别是主食,西方人在温带地区取得农粮的营养,跟亚热带地区的人完全不同。但随著全球饮食西化程度加深,包括亚洲在内的小麦摄取量大幅增加。

台湾自古至今一直是重要的产米区,早年台湾人不太吃面食。根据一九五○年的统计,每位台湾人每年吃掉的地瓜加米饭共202公斤,吃掉的小麦只有8公斤。事实上,台湾吃面食的习惯也不过是数十年之间的事。据农委会「粮食供需年报」,台湾每人每年米消费量从1952年的126.06公斤(91.26%)急剧下降到2017年仅剩45.4公斤(52.90%);与之相对,小麦却呈持续上升的趋势,1952年仅11.33公斤(8.2%),2017年成长至38.1公斤(42.91%);两者占比消长明显,显示台湾人在米食及面食的偏好上有显著的改变! 现在台湾出过世界面包冠军,到处都是面食馆,家里开伙也常吃面,即便各界大声急呼发起种种米食复兴运动,面食和米饭并列为台湾双主食! 这是不争的事实会对健康带来怎样的不同呢?

从人智学的角度来看,小麦是太阳的果实,是主日佳肴,只在礼拜天(主日)和节庆时吃小麦制品-白面包和糕点小麦提供的是灵性经验的基础,不像稻米和其他麦类提供生物性的生命基础。因此若长期食用,人体的反应就是过敏。特别是透过无数人工混种和基因改良技术 (不同于后来的基因改造)的现代小麦,与人们吃了几千年、甚至是60年前的小麦,已经不是同一作物了。研究发现,现代小麦所含麸质(Gluten)成份较高,但锌镁铜铁等矿物质则少了19-28%;麸质蛋白质在混种改良后结构变异最大,多出14种新生的蛋白质是古老麦种所没有的。研究则显示,与古老品种小麦相较,现代小麦的麸质更容易引发人体不适和发炎反应,这也是近半世纪以来乳糜泻(Coeliac disease)和麸质不耐症 (Gluten intolerance)个案大幅增加的原因之一。

头脑混沌不清(foggy brain)、忧郁、过动、长期头痛;有胀气腹泻便秘等肠胃问题、骨头关节痛,或者皮肤病、慢性疲劳症侯群等;儿童的焦躁、注意力不集中和自闭症状的倾向迅速增加,与饮食的关系为何? 这里提供几个台湾人智学extra lesson治疗教师的治疗经验:

我有一个幼儿园中班的男孩,他在小班时进教室后会找到一个空间会躲起来,没有办法对老师的言语做正确的回应,他没有办法加入游戏,就一直在游走状态。他就是固著性很明显的孩子,他们将感官、印象收进来,是没有办法做正确处理协调的。他们对听到的声音、看到的影像、还有吃进来的东西,甚至是闻到的味道,都没办法消化变成自己的一部分。就像毛线打结的经验一样全部卡住了,卡住就会焦虑、没有安全感,于是产生一些固著的行为产生。因为固著、相同的行为让他们会觉得比较安全。这种固著行为...我建议孩子要改变饮食,还必须透过家长减少他的感官刺激...开始调整饮食之后,经过三个月左右,他的带班老师传一个讯息给我,这个孩子已经可以在散步的时候和同学有对话,而且,是一段有意义的对话。然后老师在讲故事的时候,邀请他上来操作故事,他可以完全在故事的节奏上。

另一个是五年级的男生,他也是固著性非常明显。我有建议改变饮食...,他一个礼拜跟我做Extra lesson一次。一开始他只能接受五分钟作我要求的活动,其他五十五分钟我必须配合他做他的活动,因为他很固著,所以一开始只要他愿意进来就是一个好的开始。所以他教我弄狮(台语)、过火(台语)、教我抬轿因为他们家旁边是公庙嘛!到最后,我们进步到五十五分钟做Extra lesson,五分钟弄狮(台语),他也可以接受手机一响时间到了就可以结束了。

还有一个三年级的男生,他之前很容易被卡住,譬如说在放学的途中他要去买一个面包,妈妈说我们不买了,他会在车上说我要吃面包、我要吃面包、我要吃面包⋯⋯持续几个小时,那是一个让人抓狂的状态。他在学校很容易被激怒,被激怒之后爆炸的程度时间维持很久。他会想要去拆解任何他看到的东西,闹钟、手表,我联想到的是消化系统,消化系统也是一个拆解的动作!他的消化需要帮助。他是麸质和奶制品饮食控管做了六个月...,跟我做了十二堂课结束时后,妈妈给我的回馈:那天我叫他穿外套,只讲一次,他就去穿了...妈妈很长时间没有接到老师的电话,妈妈感受到孩子的改变,孩子的固著性还是有,但出现的频率变低、强度变弱、时间变很短。--陈晓霓(Extra lesson治疗教师),〈如何帮助固著的孩子?〉节录自《力量之泉:宇宙织锦杂志04人智医学专刊》(2018),171-2

而长期关注特殊需求孩童的资深人智学医师Renata Whispler,常常语重心长地提醒麸质、酪蛋白的饮食控管可以帮助孩子。

我们所看到的一切都要能被我们消化才行,就像我们吃进的食物也要被我们消化才行,我们是用什么来消化食物呢?其实我们是用生命力来消化我们吃进来的东西。...如果能滋养强化生命力量,那么孩子就有力量去不断地消化感官吸收进来的印象和外在的东西。  

如果孩子有非常固著的行为表现,这是他们没有办法应付处理这么多感官的刺激因而产生焦虑紧张,为此,饮食调控会是一种很好的帮助,因为如此就可以减轻非常大量的消化系统负担。或许对我们来讲很难理解消化系统、新陈代谢和我们觉察到外面的世界有什么关系?但是,这是同样一件事,进来的东西必需被消化,这是我非常多非常多年的累积经验,...麸质、酪蛋白的饮食控管可以帮助孩子,这是我们有非常好的工具。--Renata Whispler医师(资深人智学家医科/小儿科医师) 节录自《力量之泉:宇宙织锦杂志04人智医学专刊》(2018),175

含有麸质的食材与食物

大麦、小麦、谷粉、全麦面粉、裸麦、黑小麦、麦芽、啤酒、蓝霉起司、肉汤罐头、裹面包粉烹调的食物、早餐麦片、巧克力牛奶、夹心酥、能量棒、调味咖啡、薯条、炸蔬菜/ 天妇罗、热狗、冰淇淋、人造蟹肉棒、番茄酱、美奶滋、乳玛琳、肉丸、燕麦、烘焙核果、沙拉酱、沙士、香肠、素肉、酱油、糖浆、小麦草、面筋。

 

不含有麸质的食材

米、无麸质燕麦、小米、玉米、葛粉、荞麦、马铃薯、高粱、黄豆、木薯、苋米、藜麦

 

低麸质的食材

Spelt古小麦(斯佩尔特)

 

你今天午餐是吃饭?还是吃面?(待续)

 

同场加映:  

Demeter有机无麸质食材/Spelt古小麦 即刻给力 http://www.cosmosweaving.com/product.aspx?f=7&cid=26

Demeter真食物.真营养.真滋味 
买四送一超值限量组合:

1.Demeter有机无麸质 燕麦原麦(无奶蛋)500g *1 / NT220
2.Demeter有机无麸质 综合坚果巧克力玉米谷片250g*1/NT 350
3.Demeter有机无麸质 大瓣燕麦片(无奶蛋)375g*1/NT180
4.Demeter有机斯佩尔特9mm小宽面或18mm大宽面(无奶蛋)500g *1/ NT250

🎁加赠 Demeter有机斯佩尔特 字母面(无奶蛋)250g*1

 

"出处/姓名标示─非商业性─禁止改作" 如欲转载或引述本文,请注明出处和来源网址  ico-cc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