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是我读过最好的一本介绍中国哲学的入门书。

冯友兰(1895年12月4日-1990年11月26日),字芝生,河南南阳唐河县人,中国哲学家、哲学史家。冯友兰出生在一个「诗礼人家」,家境殷富,极重教育。和把那个时代许多读书人一样,冯友兰系统的学习中国古代传统文化,好不夸张的说,经史子集烂熟于胸。青少年时,也就是1912年,17岁的冯友兰进入上海公学,1915年考入北大哲学系,1919年去美国留学。从他的经历来说,有著明显的时代印记,像钱锺书,季羡林一样,冯友兰对中国文化理解很深,特别是中国哲学,同样对西方文化也有著极深的理解。

冯友兰曾自拟「三史释古今,六书纪贞元」一联,总结自己的得意之作。三史是《中国哲学史》、《中国哲学简史》、《中国哲学史新编》三套中国哲学史著作。六书是「贞元六书」即《新理学》《新世训》《新事论》《新原人》《新原道》《新知言》6本自成体系的哲学。可见冯友兰先生在中国哲学上的造诣很深。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本是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哲学而用英文写就的,后有「法、意、西、南、捷、日、朝、中文译本」,且出版后几十年来,「一直是世界各大学学习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有限的篇幅讲解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精神,智慧等。

1﹒详略得当,书中把中国的主要哲学思想诸子百家,新道家主理派,新道家主情派,理学与心学,中国的佛学做了详略得当的介绍,它又是「冯先生的哲学与哲学思想融铸的结晶。」冯先生在该书的自序里也说,此书是「小景之中,形神自足,非全史在胸,易克臻此。」故可谓,「择焉虽精而语焉尤详也」。

2 脉络清晰,作者按照中国历史的顺序主义,以主要哲学家的思想为线,介绍各个时代的中国哲学,思想之间的异同,时代的背景都有介绍。读者能清晰了解各种思想的来龙去脉。

3﹒视野开阔,以一本篇幅有限的哲学史专著,打通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虽是蜻蜓点水,仍不失哲人洞见。特别是作者对西方哲学的了解,讲解中国哲学时提到西方哲学更是难得可贵,比如讲庄子时提到斯宾诺莎的思想。

4﹒文体畅晓,书中文笔通畅,读起来毫无阻滞之感。

冯友兰先生曾说:「良史必有三才:才,学,识。学者,史料精熟也;识者,选材精当也;才者,文笔精妙也。著小史者,意在通俗,不易展其学,而其识其才,较之学术巨著尤为需要。冯友兰先生才,学,识三者皆备。

这本书也得到了好多著名学者的推荐。

中国人了解、学习、研究中国哲学,冯友兰先生是可超而不可越的人物。  — 李慎之

  中国哲学里,我推荐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部头很小,讲中国哲学发展的基本过程和问题。它本来是写给美国人的,非常通俗易懂。对于所学专业不是哲学的学生是最基本的。在世界上还没有见过第二本这样的书。  ——著名学者、清华大学国学院院长 陈来

批评的声音也有,著名哲学家牟宗三说」所以很早我就说他这本哲学史是脓包哲学,脓包的特性是外皮明亮精光,但不可挑破,挑破便是一团脓」

冯友兰先生的《中国哲学简史》恐是学习中国哲学,特别是中国哲学史的最好选择之。对我来说,这是本能读懂的中国哲学书。

顺便提一下,冯友兰的《中国哲学史》读起来就想当费劲,书中有大量的佛经,诸子百家的文章直接大段大段的引用,对我们普通读者来说,读懂很是困难。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作为入门读物,其实已经挺深的了。这部书好像是因为公版了,所以有各种版本。冯有兰的理论体系相当精到,比如书中提到的比较观点,认为土地的厚质感、稳固性与海洋的流动性,磅礴感相比,似乎中西方人的人文特性大有相连之处,古老的华夏文明讲究的是温柔敦厚,而希腊文明为人仰止的却是自由强健。再如关于「家邦」与「城邦」,如果将华夏文明与希腊文明进行对比,华夏的家族制度,古希腊的「城邦」文明,确实不无道理。

伴随著屈辱、自强的意识,近代中国一百多年来的历史风云变幻与其说是体制思想全方位的颠簸,不如说是这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的焦灼史,在焦灼中呐喊,奋进,苦闷,受难。比如林毓生的《中国意识的危机》对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分析,贯穿他全书观点的主线是从洋务运动开的中国知识分子,他们对民族复兴作出的各方面努力,闪现出来的都是牢牢的抓住「思想」这个根本不肯放手,他们都以为只要从思想上改造好了,中国的问题就解决了,在这中间,可能洋务派的行为是最让人理解为非「思想」的,事实上他们在学习西方科技,军事的同时死死不放传统的体制和思想,而目的正好是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强大清朝的军事经济来维护巩固传统的思想体系,目的还是在保存强大这一思想理论的社会地位,所以,他们的行为根本上还是将思想意识放在第一位。这就更无需说后来的辛亥革命到五四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了,任何一派都是将思想这个基点抓住。

总之,《中国哲学简史》是一本经典,比现在的一些所谓哲学史教材,更有历史感,有作者个人的体会在里面。


我之前看过这部书,但是蛮吃力的,大段大段的直接引用的古文太多。我从此打消了任何考据类「哲学史」的兴趣。

一般说来中国文人喜欢写「历史」,而且一般总的想法是,把自己的某一种思想编进历史。这是一个非常危险和「险恶」的事情。

在春秋时代,孔子做春秋,就说,

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昔者禹抑洪水而天下平,周公兼夷狄,驱猛兽而百姓宁,孔子成《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冯友兰先生,做中国哲学简史,实际上也是有这个想法。他的想法实际上要说的是

中国人的生活不是宗教的,最终是哲学的,从自然、功利、道德、天地境界,的四个境界中,第四大就是超道德的哲学境界。

  1. 自然境界中,为人做事顺著本能或社会的风俗习惯,这些是随意杀人强奸的人或者完全随波逐流的人。

  2. 功利境界中,人为了自己的利益行事,我们社会的绝大多数人都在功利境界中打滚。

  3. 道德境界中,人理解自己是社会的一员,所以为社会的利益行事,这种人是孔孟,是文天祥,是梁启超。

  4. 天地境界之中,人为天民,为了一个超乎世事的理想而行动。达到这个层次的人会「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道德境界有道德价值,天地境界有超道德价值

为了说出上述结果,冯先生梳理了中国三个哲学高峰时期:

  1. 先秦,先秦阶段,本书按照西汉司马谈(司马迁他爹)所著的「论六家要旨」,将诸子百家分为六个派别: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家。

  2. 汉唐,从汉朝到唐朝的不到一千年时间里,是既有的先秦思想们互相碰撞融合,再加上外来佛家传入,并于本地学术学派结合的一个阶段,是中国文化的另一个鼎峰。

  3. 宋至今,这个阶段之中,各个学派教派基本都在继续平稳发展。不过,人们经历了道教和佛教禅宗之后,对超道德价值的兴趣上升,所以儒家的经典为了满足时代的需要开始被重新演绎,对其著作有了很不同的解释和发挥。这种演绎从唐朝有端倪,到宋朝后才算大成。新儒家是中国儒家、佛家、道家、道教的综合结合,代表了一种思维进步。

清朝还有一个「回到汉代」运动,支持该运动的人认为儒家古籍本身的含义被后来的道家和佛家混淆了,应该回到把解说方式退回到汉代,保持本土纯粹。

这就是我看到的《中国哲学简史》的大致路数----一个我很不喜欢的路数。

1,梳理历史,不一定,而且很不一定能够创新未来。梳头,梳头,头发还是那个头发。

2,打扮历史,夹带私货更没意思;

3,中国的哲学家,实际上是哲学史家,这个「史」,发音与「shi」。

所以我觉得中国没有啥哲学家。而用一本《中国哲学简史》而成为哲学家,不合适,应该是好老师,还可以一说。

因为袁腾飞,就不说自己是历史学家。


在多数外国人眼里,尤其是在国外的哲学界和思想界,有一种普遍的误解,他们认为在中国不存在哲学,也没有逻辑思维。所有的思想都是基于直觉感知下产生的。

当代大哲学家冯友兰先生于1947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讲授中国哲学史,其英文讲稿后经整理写成《中国哲学简史》,于1948年由美国著名出版公司麦克米兰出版。此书一出,立即成为西方人了解和学习中国哲学的超级入门书,使所有看到此书的老外对中国有了从新认识。

冯友兰(1895-1990)先生是中国当代著名哲学家、教育家。毕业于北大哲学系,获得美国印度多所学校授予的博士学位。一生著述无数,虽然说不上著作等身,但其对中国哲学研究的贡献有目共睹。而《中国哲学简史》也是冯先生再版次数较多的一本书,虽然1948年就有了英文和其他外文的版本在世界各地流传,但一直到了八十年代才有了中文译本,才让我们这些不懂外文的人能够得以拜读。

《中国哲学简史》这本书因为是针对美国佬所写的,所以在我们看来通俗易懂,适合所有对中国哲学感兴趣的人读一读这本书,书中从诸子百家到儒释道,从原始哲学起源到对于哲学未来展望都有精妙的论述,对大致中国哲学的系统归类,并从历史政治社会等角度对各种哲学流派造成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可从本书内寻到自我的兴趣爱好点而深入阅读相关流派的作品.

总的来说,《中国哲学简史》是一部可读性很强,即便是零基础也不会感到枯燥乏味的有关哲学的书籍,推荐大家抽时间好好阅读一下。


《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这本书就是当今中国人继承中国传统、中国文化的最基本的读物。

《中国哲学简史》首选北京大学出版社的。

这个版本是冯友兰先生生前亲自指导早年在清华时的学生,也是大师级学者涂又光翻译的,是冯先生认可的唯一版本,也是北京大学出版社拥有的唯一版本。另一个译本是赵复三翻译的,这个译本是冯先生去世后,由远在美国的宗教学者赵复三翻译的,这个译本有两大特点:译文典雅,但晦涩难读,极雅俗共赏的著作译成了艰涩的学术专著;另一个是版本很烂,今年这个书商出明年那个出,几年就有新世界、新星、长江文艺、北京联合等等的版本。可以肯定的是,读者首选的是北京大学出版社的译本。

2017年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院士给每个本科毕业生,在毕业典礼上赠送的《中国哲学简史》就是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

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打通了古今中外的相关知识,以宏观开阔的视野对中国哲学及文化进行了深入浅出、融会贯通的讲解。在仅仅20万字的篇幅里融入了冯友兰对中国哲学、中国文化、中国传统的理解,是史与思的结晶,字字玑珠,人生的睿智与哲人的洞见洋溢而出,讲中国哲学却满纸寄托著对现实的人文关怀。《中国哲学简史》在世界各地有多种译本,拥有众多的读者,是许多大学中国哲学的通用教材,同样,它也是广大读者学习中国古典文化、借鉴中国传统智慧、启迪现实人生的入门书。它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可以影响大众一生的文化经典。

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哲学简史》是中央纪委、教育部、中组部等等众多单位、媒体、专家推荐的读本。季羡林、陈来这样的学界巨匠推荐,易中天、蒙曼等在大众中影响鼎沸的学者也推荐阅读,于漪等中学名师还在推荐,连白岩松这样的舆论领袖、赵启正等政界高官、丁小兵等劳动模范、杨振宁等科学大师也都推荐。

尤其是,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还是教育部指定的「大学生必读的100本书」「中学生新课标阅读书目」。也就是说,这本书可以从娃娃读起呦!

其实读者早有共识:冯友兰的《中国哲学简史》(北京大学出版社)是中国人的根本读物,做中国人离不开中国传统,继承中国传统首选的就是《中国哲学简史》,它是值得中国人人手一本的传家之书。


冯友兰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和胡适的中国哲学史纲要都是哲学类入门图书,其中浅显易懂的摘要原著的核心内容并加以注释,本人认为,非哲专业,可以先看胡适后读冯友兰。

但是,从内容而言,各有偏重。

冯老的中国哲学史其中的先秦哲学部分非常完善,尤其是将玄之又玄的道家思想以老子,庄子为代表,介绍的相当完备,但是,佛学部分则略显牵强。

再来说说胡适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大纲,胡老的这本书堪比哲学界意识流,散文痕迹很重,行文流水,读起来非常吸引人,但是,为什么国内学界,尤其是哲学界并没有推荐这本书呢。原因有二,一政治因素,来自外因,在此不过多阐述,二则是书本身的原因,这本书写于冯老的中国哲学史纲要之后,很有点与之一决高下之意,所以在书中,明显有碾压和胡适风格问题之意,尤其在佛学部分,明显有超越冯老之意。然而,整本书有太多胡老的一家之言,也就是主观意识形态表露无疑,因此,不够客观。多年来,并没有入国内哲学泰斗法眼,也并没有以教材形式出现在哲学专业学生的面前。

但从我个人角度而言,如果经历和基础有限,推荐胡老版本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浅显易懂。读后,再读冯老的版本,相辅相成,各有利弊,读了两本之后,会更加了解中国哲学的发展历程 有能力的再读古籍经典,四书五经。


我对哲学的了解,是点点滴滴的,一会儿佛教上这样说,一会儿道家那样说,一会儿儒家又一说,一会儿哲人大家又有新说,各说各的,弄得我稀里糊涂统统统,迷惑不解,随著岁月的磨砺,思想认识的积累,对大千世界万事万物有了基本的认识,偶读冯友兰巜中国哲学简史》,让我脑子清楚了许多,如醍壶贯顶,把各门各派对世界的认识、对点人的认识,统统列出来,让人看得一清二楚。另一点是,把很难懂的事,说得较易懂,这点也是很难得。让人对抽象的概念,有有了具象化的理解。


讲冯友兰的这本书就不得不提胡适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两者相比,前者精微细丽恢宏,后者大气简略明了,各有千秋,总体来说冯的偏理性专注是优秀哲学家,胡是哲学家顶级学者更是儒家。浅薄之见。


在以前大家都说是好书,有读。现在人也说是好书。很少读。有高中以下的大都似懂非懂。中国哲学是啥?又像历史又像文学又像经书又像历史警句连说的普及读物,失传?有自觉学的例外。冯友兰再冯友兰还需冯友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