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重视力量的同时,是不是有什么也要注意的,让训练有效率呢?

 

FullSizeRender.jpg

(achow直接中翻英“strength training and coordination:an integrative approach”上的一段话。)

 

太多时候带肌肉张力低、关节不稳的学员,需要的是更多这些动作模式、身体怎么一起动的输入,而不单单只是力量。

身为肌肉张力低、习惯性肩脱臼、髌骨&髋脱位的过来人,

经历了各种肌力训练的概念、理论、试验后,统整成以下的训练血泪史XD

 

 

有句话说:「在修你的人生功课时,你会不断碰到跟你有一样问题的人。」

所以我手上肌肉张力低的学员真的是....超多!以下也是集结他们的奋斗史~~

 

最大的重点:千万不要以为躺姿动作最简单,最弱的人就要从躺姿开始。

尤其对很多低张的人来说,躺姿动作先做可能会让训练走得太坎坷XDD

 

肌肉张力低的人,训练有什么不一样吗?

「要他有好的感觉,不如帮他制造好的出力情境!」

(以下选择的训练方式多是从这个面向下去调整!

 

与其使用一个身体回馈不好的位置上练习,不如帮他找一个他更好抓到关节稳定、出力的动作先练吧!

FullSizeRender.jpg

基本上就是要透过对前庭觉、本体觉、稳定肌群的刺激!

让关节周围的感觉受器更知道要怎么分配身体去动得更顺!增加对自己身体的控制~

 

以下介绍几个教学&本身经验,觉得好用的训练方式:

 

训练内容调整:「身体是one muscle」、「body as an unit」

IMG_1204.JPG

 

 

没有肌肉是局外人!通常都是要稳住的肌肉不稳住!而不是要出力的不出力!

-「不要去想哪个肌肉要出力!全身费力、压力不要落在特定区域就可以!」

 

感受度:「整片出力」最好,避免单一肌肉出力的提示~

因为比较容易有状况的是:稳定肌群(controller)没有出来稳定,而非主动肌(prime mover)不出力。

 

阿糗分享:

- 伏地挺身/卧推时,常常需要注意的是后背、腋下有没有稳定的感觉,而不要只是强调前胸。

IMG_1164.JPG

 - 引体向上时,常常要注意上胸有没有挺、有没有稳住,而不只是肩胛的位置而已。

FullSizeRender 10.jpg

 

 

「让关节延伸(elongation/distraiton),关节就会稳稳的!」

- 动作、阻力方向选择:与部位延伸线同方向最好抓出力感觉

FullSizeRender 7.jpg

 

阿糗分享:

-先箱上蹲后再转硬举,会更顺!

箱上蹲的下肢动作模式与相扑硬举相似,利用箱上蹲抓往上发力,再转硬举动作比较不容易出现只是把屁股往前推而已。

(尤其硬举的口令:如果是「屁股往前推」,通常前期是会让动作做出来,但我觉得会容易让身体的力线断掉!「站起来」更能帮助力线串联,让关节稳定)

IMG_1366.JPG

 

-鳄鱼爬/蜥蜴爬比熊爬好抓到出力感!

(熊爬比较直觉性会出现「往下推地」的感觉、而鳄鱼&蜥蜴爬比较容易有「推地向前」的力量)

力量方向与前进方向更直觉性的平行,更好叫出核心与关节稳定。

FullSizeRender 4.jpg

-单脚RDL:也请记得这种延伸的感觉!

就像是有人从手/脚把你五马分尸的感觉,「你要推走他们!」

IMG_1359.JPG

(学了一阵子的瑜伽,瑜伽派别中的墙瑜伽,也是一个我觉得对于关节不稳的人很适合开始瑜伽的方式)

 

-卧推:扭断杠可能不是适合的指令!「把杠像金箍棒一样拉长!」不要扭断你的力!

  扭断杠的本意是好的:让肩胛稳定。但太多人在执行这个动作时会变成:「锁死肩胛,而没注意到肱骨已经前跑的问题。」

(而肌肉张力低的学员,很容易有肱骨前跑的问题,所以这种指令用久了,超常!!!超常!!!!有肩前侧疼痛的问题出现)

 

重量过胸口、放前侧比后侧好。

-先让他抓住感觉,有需要再慢慢转移回好加重的位置。

 

阿糗分享:

-农夫走路:学员常见当重量放两侧骨盆高度(hip level),「看起来躯干以上像用甩的」,有些敏感的学员会表示「这动作虽然可以加很重,但我身体没有任何稳住、核心的感觉」。

当把重量放高至胸口以上:「核心有出力了」。建议可使用架重量在肩高度(rack pose) 、扛雪橇、或过头进行。

IMG_2027.JPG

-酒杯蹲、前蹲、zercher rdl&squat:重量在前侧本身就会需要更多核心、上背力量,对于身体习惯偷懒的低张力人,就会是非常好的暖身!

 

 

增加晃动、本体回馈:「让你的肌肉不能偷懒,一偷懒晃动增加就知道了!」

- 在可接受/不超出能力范围内,尽量增加不稳定感:肌肉下意识会比较出力,可提升动作品质与唤醒肌肉。

 

阿糗分享:

-增加平衡挑战:如双脚蹲改成单脚点地蹲(不稳可扶墙)

(除非是非常无肌力人,否则很多双脚蹲有旋转、不顺的人且没有活动度问题只是体感问题的人,直接执行单脚蹲去改正问题后,双脚蹲问题就会消失啰!)

IMG_1363.JPG

-移动中的重量:lunge 侧斜上推球比放胸前或两侧,更能让身体自然出力!

-重量不均的那种药球、海啸杠:核心更能潜意识直接出力,就不用引导一堆了!

像是目前有出很多种重心位置不同的杠,对于有些人来说直接就会唤醒缺少的部分了!

闭锁链vs开放链

     - 闭锁链动作给予关节更多的感觉回馈与稳定度,一开始在学习动作时可以先从这类动作选择开始!

FullSizeRender 5.jpg

肌肉收缩方式:「向心方便抓感觉、等长最容易偷懒需要给特定方向阻力、离心最后学但最重要!」

 

向心收缩:最好抓住感觉,通常会是最先选择的!

等长收缩:等长对于肌肉张力低的人来说,是一个下意识就「肌肉罢工」的姿势,所以给予阻力、感觉刺激会很重要!

 

阿糗分享:

在做弓箭步,我可能会给予的阻力方向,让学员去抓,身体究竟应该怎么稳住。

IMG_1362.JPG

离心收缩:非常重要!

肌肉张力低的人,非常会用自由落体的方式完成离心动作(然后关节压力就增加了...)。

到底有没有办法真的出力去执行离心动作,就是非常重要的事了!

 

阿糗分享:

一般可以用弹力带、想像、重量往上移动的方式去找出离心出力感觉!

 

训练目标:先应急,再慢慢拆解练!

 

尽量不要只说「等肌力上来,你就会了!」

- 目前需要但无法完成的动作也尽量找替代方式达成目标动作,或是拆解练。

 

之前跑步3k膝盖会有压迫压,有人跟我说:「等你硬举再重一点,就没事了啦!」

后来练了两周的协调动作膝盖就没压力。

 

尤其对于一个已经没什么运动信心的人来说,等待一个看起来不知道有没有前进的目标,太消耗彼此的信心&信任了~

FullSizeRender 9.jpg

 

「减少可能受伤因子!」

- 近期有无出游计划、单次运动计划?确认近期工作忙碌程度?睡眠状况?提供适合的改善方式!

 

通常肌肉张力低的人,很多也比较是所谓的「高敏感族群」。睡眠不好、精神压力大,可能都会让训练效果下降、又再度受伤!

所以确认身心状况非常重要。

FullSizeRender.jpg

 

阿糗分享:

分析学员近期出游、运动计划中可能的问题,可以补的能力加入课表,告知活动计划中可能碰到的问题、若真的有状况可以怎么自救!

 

「用的到的动作先练!」(或许你也可以称功能性!)

- 通常肌肉张力低的人,动作模式相同但稍微变动执行的姿势、角度,就容易失去原本已经抓到的感觉~

尽量帮他在相似情境下执行会更有效果!也更省时~

 

阿糗分享:

如果学员需要使用滑鼠时间长,而肩疼痛,练习肩稳定的动作直接从坐姿的训练动作下手更快!

FullSizeRender 3.jpg

 

「所需目标能力中:无急迫性的/还用不到的动作,选强项先练!」

通常肌肉张力低的人,也常常是肌力不足的人!直接挑最弱的部分练,听起来很合理。

 

但.....

「学习新动作,不是从不太会->比较会->专精;

而是持续的和许多因素互动:短暂的会了、又消失了、又会了,

是一个混乱的过程,最后形成稳定而有弹性的动作模式。」

-by strength training and coordination: an integrative approach. (achow直接英翻中)

 

阿糗分享:直接挑最弱的练,一来是挫折感重、二来是原本没事的地方可能也会因为弱的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状况,也跟著不稳或是受伤。

那把需要练的项目里的强项拿出来变更强!先把强项拉起来到一定状况(同时弱项也会跟著变稳),我们再去补弱项,整体的身体反应会更好!

FullSizeRender 6.jpg

「倒著练比较快!先学会站姿动作,可以再加强躺!」

- 躺姿动作:要慎选!

- 站姿动作:一来是转换效果最好;二来是站姿动作身体本来就比较费力,抓出力的感觉或动作通常会更稳!

IMG_1357.JPG

(后续再补上以前写过的文章:为什么我躺著比较累)
 

训练量

 

「训练前期课表少量多餐,像嘴馋一样想到就做想到就吃!」

- 因为前期的训练目标主要是让身体记忆住,让关节更稳得出力方式,所以想到就做!

FullSizeRender 8.jpg

我常常会告诉学生:「 如果你觉得你一天只有十分钟可以运动,那你可以一次一分钟分十次,比一天只做一次好!」

 

阿糗分享:也就因为练习频率要高,所以要「确认动作的方便执行度」

-姿势:选择日常生活中容易达到的姿势:如胸椎伸展,使用站姿或坐姿动作通常容易执行。

(如果你觉得自己太忙了,那就只好告诉你:那就是你自己让自己的状况拖得更久)

-频率:就要开始观察,做完运动的效果维持多久,那么尽可能在这个时间范围内,再多做个几下,让身体有更长的时间「记得好的方式!」

 

「肌力至一定能力之后,慢慢可以恢复到一般人跑课表或重训训练的原则。」

但恢复仍是非常重要!!!可能在练到一定重量之后,原本关节不稳的感觉会再出现!

这时候记得要慢下脚步,好好再把关节稳定度补一补!!



 

且战且走吧!

不可能完全准备好,再开始往目标前进的~

IMG_0027.JPG

把学员的心态准备好,一起奋战、身体有状况就好好减量是很重要的!

接受肌肉张力低的学员,训练就是会走得比较慢、课表就是要更「变动」。

 

注意事项

这些训练方式,因为更能帮助低张人找到出力感,所以也容易有「我不是没有力的那种累,但我好疲乏好需要睡觉」的感觉!
      控制类的动作,容易有神经疲劳的感觉~所以一开始可以多注意强度与持续时间!
 
而且,肌肉张力低的人,很容易在隔天身体太累,反而容易不小心受伤,
     所以观察状况适时保留一些体力给隔天活动,也是需要留意的部分!
 

低张训练系列文章,请点选以下主题:

肌肉张力低是什么?我肌肉张力低,运动会有状况吗?

//
训练详情请洽:瑞稞适能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