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本身就有个严重错误。刘封和孟达不是在关羽败走麦城的时候见死不救(没人报信,他们也根本料不到关羽遇险),只是在关羽攻打襄樊的时候不出兵助战而已,这有本质区别。其实他们根本算不上有什么错,相反,如果真的助阵了,出了事反而有严重的责任。

必须再次强调一点,三国演义中关羽被困麦城,廖化突围去上庸找刘封孟达发兵救援的情节在历史上根本不存在。这个情节也根本不合乎逻辑。试想,如果廖化可以突围,为什么关羽不可以?就算关羽的外形特征太明显也可以乔装改扮由众人互送杀出重围啊。事实上当时关羽绝对是被包围得死死的,一个士兵都别想逃出去。真实历史上的廖化是在关羽被擒杀后被困东吴,一年多以后才逃出。既然没人能逃出去报信,那刘封孟达也就不可能知道关羽遇险。因为关羽败走麦城并被擒杀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而短短几个月前,八月,关羽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十月,关羽收在洛阳附近作乱的陆浑民孙狼等为部属,威震华夏,声望达到顶点。谁能料到这么短时间内就急转直下立刻败亡?没人能料到的事,怪罪刘封孟达显然是不公平的。

那刘封孟达拒绝出兵的事情有没有呢?确实是有的,不过不是关羽麦城被围时,而是关羽在围攻襄樊时,拒绝出兵助战。《三国志?刘封传》记载:

自关羽围樊城、襄阳,连呼封、达,令发兵自助。封、达辞以山郡初附,未可动摇,不承羽命。会羽覆败,先主恨之。

这就很清楚了,是关羽攻打襄阳、樊城时,多次让刘封孟达出兵协助自己。刘封孟达表示山郡(指东三郡:上庸、房陵、西城)刚刚打下,立足未稳,不能轻易离开,拒绝出兵。

那刘封孟达有没有错呢?其实真的说不上错。因为关羽地位虽然高于二人,却非二人直接上司。刘备入蜀时,留关羽全权处理荆州事务。但刘封孟达所在的东三郡从地理位置上来讲是属于益州。而此二人刘封是跟随刘备入蜀后在汉中之战立下赫赫战功,孟达是原属刘璋后归顺刘备,他们都不是刘备留给关羽镇守荆州的部下,不听从关羽的调遣并没有什么错。而且,他们拒绝出兵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是在汉中之战后刘封孟达刚刚打下来的,确实立足未稳,此时抽调兵马援助关羽,如果真的导致三郡丢失,那才是刘封孟达的大罪过。所以,他们不出兵情有可原。

有人可能会说,刘备后来杀了刘封呀,是不是证明刘封的罪呢?恰恰相反,刘备杀刘封面上的罪名是他后来欺凌孟达,导致孟达反叛投降曹魏,东三郡被曹魏所夺(当然深层原因是诸葛亮担心刘禅继位后刘封成为不稳定因素),这个罪名也正好证明了,刘封孟达的任务是镇守东三郡,东三郡丢失是罪,所以他们不能轻易出兵。至于没有助战关羽而导致刘备恨刘封,那只能算是一种迁怒而已,要是没有后来丢失三郡,刘备连给刘封治罪的理由都没有。

综上,刘封孟达不是不救麦城被围困的关羽,他们也根本不知道关羽被围困在麦城。他们是没有在关羽打襄樊的时候助阵。这一点,无论他们二人私心如何,从保证东三郡稳定这一点来说,刘封孟达不算做错。


中华民族遗风,国人贯于回顾历史。

读三国,关公之死拟比风波亭,民族英雄为国捐躯,乃英雄尔,关老爷归西,干百年耒,敬为神矣!

三十年沙场威风,振撼华夏大地,其英名温杯酒就去了华雄的头,过五关彻斩曹兵六员大将,水淹七军,让抬著棺材且武艺高的庞德败于船头,更别提拍马横刀,一声怒喊,曹军全跪于马前……

关公,关云长也,除刘备张飞你眼中有过谁?你傲视天下,单刀赴会,视东吴皆草芜,熟不知,悲于目中无人.目空一切者,注定失败结果。华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传承至今的精华莫过如此;炎黄子孙永远牢记的,骄兵必败!

依附历史有啥追究的,孟达刘封固有失救之责,但你关羽身为五虎上将而重任在肩,又热读书,用人妥否?

一代英杰,死固然令人痛惜,但你的死却毁灭了刘皇叔匡扶汉室的雄才大略。

死不足惜,一座神佛,后人世代朝拜。

泣鬼神!

而今公司创业,成败试可戒训,古为今用罢了。


谢谢邀请

我认为刘封不出兵救关羽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不能救,一个是不想救。

那么为什么说不能救呢?我认为可以从两方面来说。一是救关羽会失上庸,二是救关羽会把自己搭进去。

为什么会这么说呢?让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一、救关羽会失上庸。

自刘备占领汉中,自称汉中王后,关羽便想配合刘备北伐,怎么配合呢?就是向北攻占樊城,和刘备形成齐头并进之势。但天不随人愿,不但没有攻下,反而被徐晃打退。这时怎么办呢?

先撤兵呗,你以为撤兵好撤吗?屋漏偏逢连阴雨,这时的孙吴己经攻占了南郡,断了关羽后路!这时关羽真是兵败如山倒,死的死,跑的跑。这仗是没法打了,关羽就逃到了麦城。

那么刘封、孟达为何坐视不理?其实关羽打樊城时就曾命令刘、孟,出兵相援,但刘、孟以上庸刚平定,不能轻易调动军队为由拒绝了。

事实也确实如此,关羽攻樊城和平定上庸是同一年,所以刘封、孟达说的不无道理,再说当时关羽处于优势,显然还是安抚上庸更重要。

但现在关羽兵败麦城,刘封、孟达为何还不去救呢?那是因为关羽兵败之后,荆州己失,上庸又处于魏、蜀交界处,可以说是一线战场了。

刘封本来兵就少,分兵再去救关羽?那就等于放弃了上庸,孙吴的兵马己从南郡包抄,成夹击之势,兵少了根本救不了,这时如果刘封全军去救,那么上庸必被曹魏占领,刘封就被曹魏和孙吴包饺子了,不但救不了关羽还把自己搭进去了。

综上所述,刘封、孟达不救关羽是因为实力不足,所以没法救。

二、不想救。

关羽此人,虽然有勇有谋,但过于刚愎自用,重士卒而轻士大夫,小视天下英雄,和共事的人也相处不好,要不然糜芳和士仕也不能直接就降了孙吴,断了关羽后路,由此可以推断,关羽除了刘备、张飞,基本没人能放在他眼里,更别说刘封这个被边缘化的养子和孟达了,所以我认为他们关系是不好的,这也是不去救的原因。

归根结底,客观上实力不行,兵马太少,无法救援,还有可能把自己搭进去。主观上因关羽目中无人,不想去救。这两方面的结合在一起致使刘封、孟达不去救兵败麦城的关羽。


刘备收养刘封到建安十二年刘禅出生,数年间,刘封是唯一继承刘备位子的人,在这短时间内,刘封身为刘备义子,对其极尽心力,尽忠尽责,早新野之战与赤壁之战中,战功赫赫。刘备攻打汉中之时,刘封率兵接应黄忠。之后,又跟随刘备抵御曹操,与徐晃交战,诈败而走,与曹彰单挑,三合大败。这也是刘封在刘备内部地位最为尊贵的时期,同时也得到了刘备的认真培养与娇惯,养成了刘封的「刚猛」骄纵成性的性格。

  襄樊之战后,关羽被困麦城,派廖化求援刘封、孟达,刘封误听孟达离间之言,不发兵救援,导致关羽被孙权所杀。刘备为此感到非常愤恨,孟达畏罪投降曹魏,与徐晃将兵伐上庸,并修书刘封劝降。刘封大怒,扯书斩使,与孟达交战,三合击败孟达,但旋即遭到徐晃、夏侯尚等围攻,损兵折将,丢失上庸,逃奔成都,刘备在诸葛亮的建议下,赐死刘封。但刘备随后听说刘封扯书斩使之事,心中颇为后悔杀了刘封。

为什么说刘封、孟达不救关羽呢? 其实刘封听信孟达谗言才不救关羽的,这说法是在《三国演义》中这么讲的。而在真正的历史上,当时关羽向刘封请求出兵的时候还是关羽围困襄樊的时候,当时关羽未显劣势,而上庸还是刚占据不久,上庸的世家豪族虽然降了但是并没有真的臣服,而且上庸的兵力很少要是刘封贸然支援关羽,可能前脚走后脚上庸就变成别人的了,所以说刘封不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上庸和麦城相聚甚远,虽然能够顺水前去,但是上庸兵少一旦去了也很难救下关羽,而上庸确实必然会失去,这样未必有功一定有过的。刘封也是三国历史上有名人物,战功赫赫。没什么兵权,

最后被刘备赐死。

  


孟达不救关羽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孟达本来是刘璋的手下,之所以会投降刘备,不能说不是自己的选择,但是也是在法正和张松的怂恿之下,才会有这种举动的。那么,作为第一批投降刘备的人员,张松被刘璋杀死,而法正则得到了刘备的重用。反过来再看孟达,不仅得不到和法正一样的待遇,反而因为被猜忌,被诸葛亮和刘备送到了偏远的荆州。

这样一来,孟达的心里就开始不平衡了。孟达认为,自己投降刘备是有功的,却在关羽这里受窝囊气,心里已经产生了背叛的念头。而孟达的背叛,则代表了原本蜀中人员的心理。说的简单点,就是刘备虽然占领了蜀中,但是人心并不都是向著刘备的,也就是说,从孟达的背叛,可以看出刘备阵营的不稳定。

刘封不救关羽的原因。其实,刘封的背叛,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刘封名义上,是刘备的儿子,但是说到底,不是刘备的亲儿子,而是刘备收养的义子。当刘备一开始收养刘封的时候,就受到诸葛亮、关羽等人的反对,这也为后来刘封不去援救关羽埋下了伏笔。

而刘封不去援救关羽的根本原因,还在于关羽曾反对刘备册封刘封为世子。对此,在书中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战沔水 关云长败走麦城》中,有这样一段描写:

达笑曰:「……某闻汉中王初嗣将军之时,关公即不悦。后汉中王登位之后,欲立后嗣,……汉中王遂遣人至荆州问关公,关公以将军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劝汉中王远置将军于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后患。……」

或许,就是关羽的这番举动,彻底导致刘封也不愿出兵救助关羽。但是,实际上,刘封不去援救关羽,体现的是刘备阵营当中,权利斗争的一个缩影。关羽是支持刘禅的,而不是支持刘封的。刘封既然得不到关羽的支持,现在又何必去救他呢?一旦把关羽救了出来,自己不还是得不到重用吗?

所以,从表面上来看,刘封和孟达不去援救关羽,是他们两个害怕关羽惩罚自己。实际上,一个代表了刘备阵营在蜀中的不稳定,一个代表的是刘备立嗣的政权斗争。所以,后来的蜀汉,表面上看,是一团和气,实际上则是暗流涌动。或许,这也是蜀汉最终没有一统天下的根本原因吧!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