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問題本身就有個嚴重錯誤。劉封和孟達不是在關羽敗走麥城的時候見死不救(沒人報信,他們也根本料不到關羽遇險),只是在關羽攻打襄樊的時候不出兵助戰而已,這有本質區別。其實他們根本算不上有什麼錯,相反,如果真的助陣了,出了事反而有嚴重的責任。

必須再次強調一點,三國演義中關羽被困麥城,廖化突圍去上庸找劉封孟達發兵救援的情節在歷史上根本不存在。這個情節也根本不合乎邏輯。試想,如果廖化可以突圍,為什麼關羽不可以?就算關羽的外形特徵太明顯也可以喬裝改扮由眾人互送殺出重圍啊。事實上當時關羽絕對是被包圍得死死的,一個士兵都別想逃出去。真實歷史上的廖化是在關羽被擒殺後被困東吳,一年多以後才逃出。既然沒人能逃出去報信,那劉封孟達也就不可能知道關羽遇險。因為關羽敗走麥城並被擒殺是在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而短短几個月前,八月,關羽水淹七軍擒于禁斬龐德,十月,關羽收在洛陽附近作亂的陸渾民孫狼等為部屬,威震華夏,聲望達到頂點。誰能料到這麼短時間內就急轉直下立刻敗亡?沒人能料到的事,怪罪劉封孟達顯然是不公平的。

那劉封孟達拒絕出兵的事情有沒有呢?確實是有的,不過不是關羽麥城被圍時,而是關羽在圍攻襄樊時,拒絕出兵助戰。《三國志?劉封傳》記載:

自關羽圍樊城、襄陽,連呼封、達,令發兵自助。封、達辭以山郡初附,未可動搖,不承羽命。會羽覆敗,先主恨之。

這就很清楚了,是關羽攻打襄陽、樊城時,多次讓劉封孟達出兵協助自己。劉封孟達表示山郡(指東三郡:上庸、房陵、西城)剛剛打下,立足未穩,不能輕易離開,拒絕出兵。

那劉封孟達有沒有錯呢?其實真的說不上錯。因為關羽地位雖然高於二人,卻非二人直接上司。劉備入蜀時,留關羽全權處理荊州事務。但劉封孟達所在的東三郡從地理位置上來講是屬於益州。而此二人劉封是跟隨劉備入蜀後在漢中之戰立下赫赫戰功,孟達是原屬劉璋後歸順劉備,他們都不是劉備留給關羽鎮守荊州的部下,不聽從關羽的調遣並沒有什麼錯。而且,他們拒絕出兵的理由也是合情合理。上庸、房陵、西城三郡是在漢中之戰後劉封孟達剛剛打下來的,確實立足未穩,此時抽調兵馬援助關羽,如果真的導致三郡丟失,那纔是劉封孟達的大罪過。所以,他們不出兵情有可原。

有人可能會說,劉備後來殺了劉封呀,是不是證明劉封的罪呢?恰恰相反,劉備殺劉封面上的罪名是他後來欺凌孟達,導致孟達反叛投降曹魏,東三郡被曹魏所奪(當然深層原因是諸葛亮擔心劉禪繼位後劉封成為不穩定因素),這個罪名也正好證明瞭,劉封孟達的任務是鎮守東三郡,東三郡丟失是罪,所以他們不能輕易出兵。至於沒有助戰關羽而導致劉備恨劉封,那隻能算是一種遷怒而已,要是沒有後來丟失三郡,劉備連給劉封治罪的理由都沒有。

綜上,劉封孟達不是不救麥城被圍困的關羽,他們也根本不知道關羽被圍困在麥城。他們是沒有在關羽打襄樊的時候助陣。這一點,無論他們二人私心如何,從保證東三郡穩定這一點來說,劉封孟達不算做錯。


中華民族遺風,國人貫於回顧歷史。

讀三國,關公之死擬比風波亭,民族英雄為國捐軀,乃英雄爾,關老爺歸西,幹百年耒,敬為神矣!

三十年沙場威風,振撼華夏大地,其英名溫杯酒就去了華雄的頭,過五關徹斬曹兵六員大將,水淹七軍,讓抬著棺材且武藝高的龐德敗於船頭,更別提拍馬橫刀,一聲怒喊,曹軍全跪於馬前……

關公,關雲長也,除劉備張飛你眼中有過誰?你傲視天下,單刀赴會,視東吳皆草蕪,熟不知,悲於目中無人.目空一切者,註定失敗結果。華夏上下五千年的歷史,傳承至今的精華莫過如此;炎黃子孫永遠牢記的,驕兵必敗!

依附歷史有啥追究的,孟達劉封固有失救之責,但你關羽身為五虎上將而重任在肩,又熱讀書,用人妥否?

一代英傑,死固然令人痛惜,但你的死卻毀滅了劉皇叔匡扶漢室的雄才大略。

死不足惜,一座神佛,後人世代朝拜。

泣鬼神!

而今公司創業,成敗試可戒訓,古為今用罷了。


謝謝邀請

我認為劉封不出兵救關羽的原因有兩個:一個是不能救,一個是不想救。

那麼為什麼說不能救呢?我認為可以從兩方面來說。一是救關羽會失上庸,二是救關羽會把自己搭進去。

為什麼會這麼說呢?讓我們一起來分析一下!

一、救關羽會失上庸。

自劉備佔領漢中,自稱漢中王后,關羽便想配合劉備北伐,怎麼配合呢?就是向北攻佔樊城,和劉備形成齊頭並進之勢。但天不隨人願,不但沒有攻下,反而被徐晃打退。這時怎麼辦呢?

先撤兵唄,你以為撤兵好撤嗎?屋漏偏逢連陰雨,這時的孫吳己經攻佔了南郡,斷了關羽後路!這時關羽真是兵敗如山倒,死的死,跑的跑。這仗是沒法打了,關羽就逃到了麥城。

那麼劉封、孟達為何坐視不理?其實關羽打樊城時就曾命令劉、孟,出兵相援,但劉、孟以上庸剛平定,不能輕易調動軍隊為由拒絕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關羽攻樊城和平定上庸是同一年,所以劉封、孟達說的不無道理,再說當時關羽處於優勢,顯然還是安撫上庸更重要。

但現在關羽兵敗麥城,劉封、孟達為何還不去救呢?那是因為關羽兵敗之後,荊州己失,上庸又處於魏、蜀交界處,可以說是一線戰場了。

劉封本來兵就少,分兵再去救關羽?那就等於放棄了上庸,孫吳的兵馬己從南郡包抄,成夾擊之勢,兵少了根本救不了,這時如果劉封全軍去救,那麼上庸必被曹魏佔領,劉封就被曹魏和孫吳包餃子了,不但救不了關羽還把自己搭進去了。

綜上所述,劉封、孟達不救關羽是因為實力不足,所以沒法救。

二、不想救。

關羽此人,雖然有勇有謀,但過於剛愎自用,重士卒而輕士大夫,小視天下英雄,和共事的人也相處不好,要不然糜芳和士仕也不能直接就降了孫吳,斷了關羽後路,由此可以推斷,關羽除了劉備、張飛,基本沒人能放在他眼裡,更別說劉封這個被邊緣化的養子和孟達了,所以我認為他們關係是不好的,這也是不去救的原因。

歸根結底,客觀上實力不行,兵馬太少,無法救援,還有可能把自己搭進去。主觀上因關羽目中無人,不想去救。這兩方面的結合在一起致使劉封、孟達不去救兵敗麥城的關羽。


劉備收養劉封到建安十二年劉禪出生,數年間,劉封是唯一繼承劉備位子的人,在這短時間內,劉封身為劉備義子,對其極盡心力,盡忠盡責,早新野之戰與赤壁之戰中,戰功赫赫。劉備攻打漢中之時,劉封率兵接應黃忠。之後,又跟隨劉備抵禦曹操,與徐晃交戰,詐敗而走,與曹彰單挑,三合大敗。這也是劉封在劉備內部地位最為尊貴的時期,同時也得到了劉備的認真培養與嬌慣,養成了劉封的「剛猛」驕縱成性的性格。

  襄樊之戰後,關羽被困麥城,派廖化求援劉封、孟達,劉封誤聽孟達離間之言,不發兵救援,導致關羽被孫權所殺。劉備為此感到非常憤恨,孟達畏罪投降曹魏,與徐晃將兵伐上庸,並修書劉封勸降。劉封大怒,扯書斬使,與孟達交戰,三合擊敗孟達,但旋即遭到徐晃、夏侯尚等圍攻,損兵折將,丟失上庸,逃奔成都,劉備在諸葛亮的建議下,賜死劉封。但劉備隨後聽說劉封扯書斬使之事,心中頗為後悔殺了劉封。

為什麼說劉封、孟達不救關羽呢? 其實劉封聽信孟達讒言纔不救關羽的,這說法是在《三國演義》中這麼講的。而在真正的歷史上,當時關羽向劉封請求出兵的時候還是關羽圍困襄樊的時候,當時關羽未顯劣勢,而上庸還是剛佔據不久,上庸的世家豪族雖然降了但是並沒有真的臣服,而且上庸的兵力很少要是劉封貿然支援關羽,可能前腳走後腳上庸就變成別人的了,所以說劉封不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而上庸和麥城相聚甚遠,雖然能夠順水前去,但是上庸兵少一旦去了也很難救下關羽,而上庸確實必然會失去,這樣未必有功一定有過的。劉封也是三國歷史上有名人物,戰功赫赫。沒什麼兵權,

最後被劉備賜死。

  


孟達不救關羽的原因: 大家都知道,孟達本來是劉璋的手下,之所以會投降劉備,不能說不是自己的選擇,但是也是在法正和張松的慫恿之下,才會有這種舉動的。那麼,作為第一批投降劉備的人員,張松被劉璋殺死,而法正則得到了劉備的重用。反過來再看孟達,不僅得不到和法正一樣的待遇,反而因為被猜忌,被諸葛亮和劉備送到了偏遠的荊州。

這樣一來,孟達的心裡就開始不平衡了。孟達認為,自己投降劉備是有功的,卻在關羽這裡受窩囊氣,心裡已經產生了背叛的念頭。而孟達的背叛,則代表了原本蜀中人員的心理。說的簡單點,就是劉備雖然佔領了蜀中,但是人心並不都是向著劉備的,也就是說,從孟達的背叛,可以看出劉備陣營的不穩定。

劉封不救關羽的原因。其實,劉封的背叛,既在情理之中,也在意料之外。劉封名義上,是劉備的兒子,但是說到底,不是劉備的親兒子,而是劉備收養的義子。當劉備一開始收養劉封的時候,就受到諸葛亮、關羽等人的反對,這也為後來劉封不去援救關羽埋下了伏筆。

而劉封不去援救關羽的根本原因,還在於關羽曾反對劉備冊封劉封為世子。對此,在書中第七十六回《徐公明大戰沔水 關雲長敗走麥城》中,有這樣一段描寫:

達笑曰:「……某聞漢中王初嗣將軍之時,關公即不悅。後漢中王登位之後,欲立後嗣,……漢中王遂遣人至荊州問關公,關公以將軍乃螟蛉之子,不可僭立,勸漢中王遠置將軍於上庸山城之地,以杜後患。……」

或許,就是關羽的這番舉動,徹底導致劉封也不願出兵救助關羽。但是,實際上,劉封不去援救關羽,體現的是劉備陣營當中,權利鬥爭的一個縮影。關羽是支持劉禪的,而不是支持劉封的。劉封既然得不到關羽的支持,現在又何必去救他呢?一旦把關羽救了出來,自己不還是得不到重用嗎?

所以,從表面上來看,劉封和孟達不去援救關羽,是他們兩個害怕關羽懲罰自己。實際上,一個代表了劉備陣營在蜀中的不穩定,一個代表的是劉備立嗣的政權鬥爭。所以,後來的蜀漢,表面上看,是一團和氣,實際上則是暗流湧動。或許,這也是蜀漢最終沒有一統天下的根本原因吧!


推薦閱讀: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