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真卿的楷书用墨几乎没什么特点,也就是说,颜真卿的楷书用墨变化不大,但是,颜真卿的行书用墨是有特点的。颜真卿的行书是在自然书写状态下进行创作的,墨色变化比较明显。

上图为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局部)

颜真卿的楷书用墨虽然变化不大,但可以肯定,他是在自然书写的状态下创作的。在唐代,楷书书法用墨是不提倡有更大的变化的,因为当时还没有「书法艺术」一说,而是叫写字。楷书,在唐代是实用性文字,而不是装饰性文字,所以说,在用墨方面是没有特殊要求的。

上图为颜真卿的楷书作品(局部)

颜真卿的行书《祭侄文稿》墨色变化是比较大的,颜真卿在书《祭侄文稿》时,是带著一种特殊的感慨而书,并且是一气呵成。在用墨方面,他是蘸饱一次墨写多个字或多行字,直到笔枯,又重新蘸饱墨,并继续写下去。这样的创作方法就造就了「墨变」,也就现在提倡的「书法创作,要把墨的浓,淡,干,湿,焦发挥到极致」。颜真卿的书法用墨特点,在《祭侄文稿》中显得尤为明显,这个明显特点是,把墨的浓淡干湿枯泼洒得淋漓尽致!

上图为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局部),其墨变是十分明显的。

上图为颜真卿的行书作品《祭侄文稿》(局部)。他的书法用墨特点本作品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笔墨当随时代。当下的书法创作,无论是篆书,隶书,草书,楷书,行书,都提倡在自然书写状态下进行,以充分体现墨变在整幅作品中所发挥的艺术性作用。颜真卿《祭侄文稿》的用墨特点,值得今人借鉴。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和评论!


颜体,是指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正楷书法,其笔画清劲丰肥,结构严谨端庄,气势开张,脱古出新,对后世影响很大。

颜真卿,字清臣(709-785年)自署琅琊郡(今山东省东南部)人,又说京兆万年人(今陕西省西安)。出身于一个世代擅长书法艺术,精通文字学的封建士大夫家庭,历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国公,故世称「颜鲁公」,晚唐大书法家。

颜真卿幼小时受到家庭文化艺术环境的熏陶。为其后书法风格的创新打下了牢固的基础,颜真卿书法风格的形成,经历了一个严格师承,追根溯源,兼收并蓄,大胆拓新的渐变过程,他的书法初学褚遂良,后得法于张旭,继而精心专攻北碑书风,上溯篆隶,并积极汲取民间书法之营养,博采众长,推陈出新,所写楷书端庄雄伟,气势开张,所写行书遒劲郁勃,天真自然,用笔易方为圆,融篆隶笔意,古法为之一变,开创了雄厚刚健,大气磅礡的独特风格。颜书的产生,代表了一种全新的美学观念,体现了盛唐时代的新面貌,以「雄」代「秀」,以「俗」代「雅」突破了「二王」至初唐四大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美学规范,对后世奠定了标准,树立了楷模,享誉书坛,至今不衰,唐人对颜书有赞许:「荆卿按剑,樊哙拥盾,金刚嗔目,力士挥拳」。苏东坡说:「诗止于杜子美,书止于颜鲁公」,可算是对颜书审美价值的准确评价。

颜氏流传下来的碑刻,拓本和真迹,现就所知约为七十多种,其创作大致为三个时期:

酝酿期。此期为颜氏师法古人和汲取民间书法营养的消化阶段,楷书代表作一是《千福寺多宝塔碑》(时四十四岁)。厚重茂密,劲健秀润,虽亦有所创新,但仍留有「二王」之风,虞、褚遗习。二是《东方朔画赞碑》(四十五岁),笔法清雅,神彩焕发。

成熟期。此期是颜氏艰苦探索,自成一格的成熟阶段。行书《祭侄季明文稿》(五十岁)、用笔流畅,纵横浑洒,气韵激昂,秀逸中蕴含著雄浑,米芾称之为「天下第二行书」。楷书代表作《鲜于氏离堆记》(五十四岁),用笔凝重,端庄雄伟,《赠太保郭敬之庙碑》(五十六岁),结构清健,峻峭遒劲,《颜勤礼碑》(六十岁),则融入隶书笔意,横轻竖重,笔法精炼纯熟,一扫「二王」后的秀丽流美书风,标志著颜书雄秀独出风格的成熟。

拓新期。此期为颜氏奋力进取,直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艺术境界的精湛阶段。《麻姑仙坛记》(六十二岁)与《颜勤礼碑》相比,从用笔到气势都有拓新,笔法操润兼有,蚕头燕尾突出,端正中寓有轻妙,雄浑里藏娟秀,《颜真卿自书告身》(七十一岁),结构雍容宽博,笔力苍劲厚朴。《颜家庙碑》(七十二岁),则刚柔相济,方圆兼备,曲直并存,倚正从容。颜其卿就是这样在不断的探索追求中,使笔法从传统的方折劲健趋于圆转厚重,结体从倚侧秀巧趋于端庄平稳,布白从紧密静穆趋于阔达从容的。变相背对称之竖相向,强化横细竖粗的对照,纳古意于新意之中,生新法于古意之外,开创出雄秀独立,刚劲浑厚的新「颜体」,使其书法正而不拘,庄而不敛,闲雅自得,从容自如,在中国书法史上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颜体的风格,在墨法上采取少蘸多用的方法,力求表现苍劲高古和质朴豪荡的气概;在笔法上加强碗力,运笔藏锋,中锋与回锋,以「蚕头燕尾」和横轻竖重,增强厚重刚健,并硕圆润的意韵;在结体上追师篆隶,正面取势,横画端平,具有庄重、正大气度,左右竖画弧形相抱,使结构圆紧雄强,而富有内在的弹力;在章法布局上字态开阔健壮,字距、行距收紧,字大撑格,外密内疏,全篇布局显得充实茂密,丰满大度。

总体上,颜体呈现出一种端庄雄伟、苍劲厚实,雍容豁达,舒展开阔的风格。

颜体字的笔法及用笔特征表现在,笔法丰厚,骨力苍健,平稳茂密,气势磅礡,中锋行笔,行笔雄劲,以圆笔为主,兼用方笔,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用墨横轻竖重,捺笔呈「蚕头燕尾」状,折笔提笔暗过,圆转直下,内方外圆,钩多写成鸟嘴状,对称之竖呈弧形环抱体势近方。

颜体的结构特征,初唐诸家往往左紧右舒,倾侧取势,右肩抬起,重心左移,颜字结构一反「二王」,至初唐诸家风貌,参照篆书,字形端正,两肩平齐,以正面对人,并往两侧略带弧形拱出,这样就显得豁达端庄,雍容大方,严谨平稳,骨骼开张,相迎有致,体圆而方正,以《颜勤礼碑》字体为例去临摹。

颜体在我国书法史上居于极重要的位置,历来有「学书先学颜」的说法。所以、学习颜书,须从点画入手,把握特征,循环渐进,不可操之过急,认真临摹颜体。具体应注意以下几点:

1、颜体碑帖众多,初学宜选《多宝塔碑》、《颜勤礼碑》等早期作品入手,较快地掌握颜体字的特点。

2、颜书笔力气势开放,多于丰筋,要写出颜体的筋,以长锋羊毫笔为佳,执笔以悬腕,悬肘为佳,如能取站势临写更好。

3、颜书点画遒劲,但决不可以厚笔著眼,要在字的宽绰,雄厚,笔笔挺拔上下功夫。

4、抓住颜字横细竖粗,外圆内方,落笔多藏锋,行笔多中锋,收笔回锋,于曲屈处尤须加重笔力的笔法特点。

5、抓住先占外围,再作布白的结构方法。


@秋实 【颜体用墨就讲究个「横轻竖重」】

中国古代大书法家、一代宗师颜真卿,他的「颜体」自创一流派,也为后世们留下了书写颜体的书法知识。

一.颜体书写其用墨横轻竖重,字形端庄平稳,结构宽绰,颜体书写要表现出雍容大度、开阔雄伟、气势恢宏的笔法。

二.颜体是指颜真卿的楷书。

三.颜真卿在中国书法史上以颜体创造了一个前所未有的书学境界。

四.颜体他的独特之处就是:

1.灵性糸之;

2.境界自然瑰丽、雄健;

3.其丰富的人生育之;

所以,学习练习颜体,以传承颜真卿的书学知识为主导,其用墨就能在颜体楷书中表现的尽善尽美。

感谢悟空小秘书的问答邀请!


颜体书法的用墨特点最为鲜明的是横划细而韧劲,竖笔粗而敦厚。

颜体字与柳公权字合称为"颜柳",有"颜筋柳骨 "之说。"颜体"楷书结体方正,笔画丰茂,笔力雄强,气势庄严敦雄。

在书法中,所谓用墨实际就是用笔。因为,在中国画中有非常丰富的用墨方法,表现出来的形式特点也异彩纷呈。而书法特别是古人的书法字迹还很少有如近现代的有淡墨色,含水量变化多的很夸张的枯湿效果。

颜体字的横细竖粗的笔法特点非常明显,鲜明地区别于其他字体,所以千多年来「颜体」一直流传。


写字尤其是楷书用墨其实就是用笔,国画尤其是写意画用墨是比较讲究的(墨分五彩)。写字注重结构线条,(不同的帖体其实就是不同的风格的人,这些帖体都是历史检验积淀的精华,不会是射书吼书乱书丑书),,大浪淘沙,这些书体各具特色,只是在笔法上区别,比如笔画起笔行笔转折收笔局部形态上风格迥异,都遵循整体结构匀称端庄,犹如人之长相,世界上无论人种黑白黄棕,美的基本标准必须是五官端正,标准是大众制定的,不遵循就是背叛,背叛的结局肯定是灰飞烟灭,头头脑脑概莫能外。。阿弥陀佛善哉。。


感谢邀请!

答:颜体,是指我国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所写的正楷书法,其笔画清劲丰肥,结构严谨端庄,气势开张,脱古出新,对后世影响很大。

颜体的风格,在墨法上采取少蘸多用的方法,力求表现苍劲高古和质朴豪荡的气概;在笔法上加强碗力,运笔藏锋,中锋与回锋,以「蚕头燕尾」和横轻竖重,增强厚重刚健,并硕圆润的意韵;

网路图片

在结体上追师篆隶,正面取势,横画端平,具有庄重、正大气度,左右竖画弧形相抱,使结构圆紧雄强,而富有内在的弹力;在章法布局上字态开阔健壮,字距、行距收紧,字大撑格,外密内疏,全篇布局显得充实茂密,丰满大度。

颜体字的笔法及用笔特征表现在,笔法丰厚,骨力苍健,平稳茂密,气势磅礡,中锋行笔,行笔雄劲,以圆笔为主,兼用方笔,起笔藏锋,收笔回锋,用墨横轻竖重,捺笔呈「蚕头燕尾」状,折笔提笔暗过,圆转直下,内方外圆,钩多写成鸟嘴状,对称之竖呈弧形环抱体势近方。

网路图片

1、入笔坚实,行文刚劲,但也不缺雄浑与妖娆

「颜体」的初步形成阶段是在颜真卿50岁以前。这时候的作品如《多宝塔》等,从行文中可以看出,颜真卿主要风格是用笔稳健、雄厚,入笔坚实,行文刚劲,笔墨浓厚,而且字的结构凸显紧实、刚正、稳健,将文字写的天圆地方,字里行间不乏清晰、深远之特色。

颜真卿还力求雄浑与妖娆的相结合的境界,每次入笔都刚劲有力,运笔尽显妖娆。他最主要的作品还是以真书、草书为主,偶尔涉猎隶书、篆书之类的作品,但为数不多。颜真卿从初唐开始,但又超脱初唐的旧有风格,自立「颜体」,这是受张旭的影响颇深。

网路图片

2、精准把握字体书写,体现磅礴字体

「颜体」形神兼具且走向成熟实在颜真卿从50岁后至65岁,这段时间颜真卿将所有情感寄托于书法,反复推敲「颜体」,要求自己的书法要有形有神,反复操练,终于取得成就。从这段时期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加大腕部的力量,中锋运笔,采用篆籀的手法,圆转藏锋,犹如印泥版字体。

笔画形成园头细尾,直画凸显待发弓箭的气势。每一个字都遵照横细竖粗的书写方法,在钩捺的尾端都将笔锋转细,凸显刚劲之势。在写捺的时候,则采用一波三折的运笔原则,将每一种转钩都写得饱满、霸气,弧度均匀,饱满有力。

颜真卿在书写折笔的时候,则采用提笔和暗转的风格。从字的构造来看,字正大气,入笔平实稳健,字形严谨。书法上的成就已经到了不可多得的境界,颜真卿已然摒弃了之前的楷书风貌,创立出变法新意,雄浑妖娆的「颜体」。

3、书法主题凸显哲理,寓情于书法当中

在颜真卿晚年的作品如《颜勤礼碑》《颜家庙碑》《李玄靖》等典型碑刻中,颜真卿主要注重将鲜活的生机寄托于老辣的行文中,使行文充满活力,使行文疏中有密、密中显梳,将炉火纯青的书写功力彰显无遗,在雄浑圆厚的书法风格中透露自己的豪放不羁。

颜真卿晚年更多的是将对生命的感悟和体会彰显于书法作品中,并将生命哲学与书法连贯汇通,运用笔墨的动势生命哲学活灵活现的表达出来,使行文彰显著盎然的生机与活力。


颜真卿出色地继承了初、盛唐的书法成就,还充分地吸收了秦汉诸碑的养分,缘情而书,因志立意,从而形成自家面貌。由于他的出现,使整个书坛打破了近四百年来几乎一直为二王书法所笼罩的局面,开拓了一种宏博深厚的新书风,并一直影响了以后一千多年书法的发展。

写颜体时,墨要使用浓墨,因为颜体的书写内容大多是严肃的、庄重的。例如《颜氏家庙碑》是颜真卿为他的父亲颜惟贞立家庙而作,立此碑意在颂扬祖德,告慰先人。浓墨比较能表现出雄强刚正的内蕴气度,促进这种庄严意境的表现。

笔的含墨量要多,墨多便于挥洒自如,墨要多也并不是湿淋淋的从砚池中将笔提起,而是说在多含墨的前提下,笔锋能保持挺立的形状,这种情况下写出来的线条形态比较圆浑。


这个没有固定之规。主要在于用笔的方法。每个人用笔的方法都不一样,但可能殊途同归,达到同样的效果。


谢邀请:颜体的书法用墨特点是笔笔藏锋,笔笔丰润,法庋极严,结体平稳,质朴无华,横竖轻重错落,不作过分修饰,却又笔笔到位,令人驻足。营造出舒适与匀称的感观。


随意随性,他好象不考虑这个。不光是用墨,结体用笔章法……好象都不想,顺其自然,刚猛异常,连绵不绝,淋漓尽致,自有真气纵横。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