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万历时期,有臭名昭著的矿监税使。矿监是去控制采矿收益,税使要使国家获得商业发展红利。在晚明白银大量涌入与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前提下,国家进入开矿领域(不进入就会关闭,官方非常担心矿盗)与征收流通税并无可厚非,即“兴利于山泽,或取赀于商贾”。只是操作层面派出太监进入经济领域,效果适得其反。最后不得已废除,国家没有享受到经济发展、白银货币化的红利;而社会经济也缺乏良好的制度保障。

回到本奏议,明末各地为了开拓财源,纷纷铸造铜币,尝试获得铸息;依据资源禀赋,进行开矿,尝试获得矿利。铸币方面,大同采取与民同铸的经营策略取得一定成就,宣府也较有成果;开矿方面,各地囿于传统观念、官方经营效率等因素弊病百出,山西巡抚吴甡就明确反对开矿,大同开矿取得的效益也有限。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动力:开了矿有了收益,户部就希望成为定制,降低额饷支出。这很难提高地方的积极性。

对于晚明政府(中央、地方)在经济领域的作为值得玩味。

日常分享:题大同巡抚铸息暂充夷赏疏 

题为云壤甚狭,纩脉甚稀,谨据查报情形一一奏闻事。

钦遵,于十月十四日抄出到部,送司,案呈到部。

为照敖汉私赏,先奉明旨,‘既所费不多,准于矿利中量给,俟该督抚查回议奏,钦此’。钦遵,经兵部移咨督抚查议,去后。

今据抚臣张宗衡回奏前来。议称,该镇自开采来渐积几一年,所仅得210余两,诸夷小赏虽难预定多寡,然欲取足矿利之内万万不敷,恐致临时有误,无已有鼓铸之余息在,通融斟酌,互相裒益,用以济开采之穷而补地利之所不及。随奉有‘是否长便,该部即与酌覆’之旨。

(大同镇总图:《宣大山西三镇图说》)

臣等谛思开采、鼓铸,谭理财于今日者,必首此两端。第地利有广狭,而生息有多寡,今云镇抚赏之费,因矿脉甚微欲借资铸息。夫铸息一项,臣部所赖以充饷者也,但矿利无多,人力所不能争,而夷赏必需,封疆又恐有误,若以额外之滋息,补目前之空乏,是亦权宜应急之术也。窃念息逐本生,不得以息去而本或暗亏,私赏有限,更不得以赏开而额渐无底,即数目虽难预定,而裒益自有微权,倘于通融中巧为樽节而借以充小赏,饵虏之资,仍留以充嗣后年例之需。是又臣部所厚望于该抚者。该抚谅有同,不以臣言为顼屑也。

既经该抚具题前来,相应覆请,恭候命下,臣部移文各该衙门遵奉施行。

(铸造《天工开物》)

崇祯三年十一月初九日具题。

本月十二日奉圣旨:铸息暂充夷赏,依议行;还着张宗衡严核节裁,不得以通融渐滋耗弊,钦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