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新疆:想了解西域古丝绸之路,就要知道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

(大漠驼队场景)

如今,很多游客来新疆,仅限于表面认知丝绸之路是古代运输丝绸的道路,却不知道西域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渊源,作为中国人,我想应该更多的了解一些关于“一带一路”上的故事。

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是世界上最早养蚕织丝的国家,并且,在公元六世纪以前是世界上唯一饲养家蚕和织造丝帛的国家。远古神话传说(夏朝以前)有蚕神嫘祖(黄帝之妃)。她为西陵氏之女,系黄帝对婚族蜀山氏的一支。蜀之义为野蚕,经蜀氐驯化后方成家蚕,蜀山氏也因此成为“蚕业氏”了。

养蚕最早的文字记载,是成书于春秋以前的《夏小正》。该书三月记:“妾子始蚕”,“执养宫事”。“宫”即指蚕室。《夏小正》为我国现存最早的科学文献之一。书中就记有“摄桑,委扬”,那个时候就开始植桑养蚕了。《诗经七月》也说:“蚕月条桑, 取彼斧斨,以伐远扬,猗彼女桑。”说明当时已有桑树整枝,培植水平已不低了。到商代,养蚕缫丝已成为一项手工业,丝织物已经成批向外推销。到春秋、战国时期,丝织业更有长足的进展,能织出提花文绮、绫罗、织锦、彩锦、锦绣。

远古时期中原地区,气候湿润,水美草丰,桑树成荫,具备养蚕造丝的生态环境。据考古发现,山西夏县西荫村的新石器遗址中,有经人工切剖过的半个蚕茧化石。那些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精美衣料,自然就吸引了西域游牧民族,成为重要的等价交换物,在各族人民中间起着货币的作用,并且通过他们流向欧亚草原各地,进而流传到欧洲大陆的希腊等地。在希腊,许多公元前六世纪晚期到公元前三世纪的雕刻和陶器彩绘人像都穿着细薄透明的衣服,质料柔软。可以断定,这种衣料只有中国才能制造,决非野蚕丝织成。

游新疆:想了解西域古丝绸之路,就要知道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

(传入国外的丝绸服饰制品)

公元前九世纪以后,在欧亚大陆上的草原谷地,从天山以北草原可以经由哈萨克草原、吉尔吉斯草原、罗斯草原和一些草原谷地到达黑海之滨。在这广大的区域,主要分布着斯基泰人、操北伊朗语的塞人和操东伊朗语的月氏人。公元前八世纪,一部分世居中亚北部的塞人,在同样操北伊朗语的萨尔马提人的压力下,从中亚西北部迁到黑海西北,他们在公元前六世纪时与希腊人在黑海的殖民城邦建立了频繁的贸易往来。塞人部落通过他们的游牧方式,沿天山北麓通向中亚细亚和南俄罗斯的草原之路。

可以想象的是,这些游牧民族在中国和遥远的希腊城邦之间,充当了最古老的丝绸贸易商,他们驰骋的吉尔吉斯草原和罗斯草原成为丝绸之路最早通过的地方。斯基泰人和塞人在公元前六至三世纪时,充当了中国丝绸的中介商和贩运者。在公元前五世纪,中国丝绸已经成为希腊上层人物喜爱的服装。周显王三十二年(前334),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率军东侵,横扫西亚、中亚,并经阿富汗南下,侵入印度,建立起东起印度河、中亚细亚,西至巴尔干半岛的“亚历山大帝国”。部将尼亚科斯和奥尼西克里特已知道再往东走,就是出产“绮”的赛里斯国了。

亚历山大东征中有一些人,在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居住了下来。那些操希腊语的民族的东移,给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带来了新的活力。后来影响汉地佛教艺术和藏传佛教艺术的“犍陀罗文化”,正是这些具有希腊文化 心理的移民皈依佛教后的产物。 在先秦时代,与草原丝路的开辟相伴随,中国到印度的通道也开辟出来。这条道路从于阗出发,经过塔什库尔干出明铁盖山口,越过帕米尔,沿喷赤河上游西行,再由昆都士或巴尔克南转旁遮普。至晚在公元前4世纪中叶,从昆都士到印度的道路已经打开,因为马其顿亚历山大军队就由此入侵印度。这条路由昆都士经过迦毕试,到塔克西拉,然后南下印度。

游新疆:想了解西域古丝绸之路,就要知道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

(古丝绸之路路线图)

张骞打通丝绸之路后,丝绸作为昂贵的国礼和重要贸易商品源源进入安息王朝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汉甘露元年(前53年),罗马“三巨头”之一的克拉苏与另外两位巨头恺撒和庞培争夺个人荣誉,意气用事,率军出征东方,与安息军队作战。结果克拉苏军队惨败,两万余名罗马将士阵亡(其中包括克拉苏的儿子),另有一万余人被俘。克拉苏本人为免受当俘虏之辱自杀身亡,其首级被呈献给安息国王奥罗德斯二世,强悍的罗马军队在这场著名的卡尔莱战役中遭遇惨败。

据历史记载,在两军鏖战正激烈的关头,安息人突然亮出旗阵,霎时间一大片颜色鲜艳夺目的旗子轮番挥舞,在明晃晃的太阳光下刺得罗马人睁不开眼睛,于是闭着眼睛做了安息人的刀下鬼或阶下囚。后来据西方史学家考证,那些鲜艳刺目的旗子就是丝绸。此后,丝绸很快进入了罗马社会,成为罗马社会的高档奢侈品,而控制着亚欧大陆丝绸贸易的正是波斯这个中间商。波斯从中国大量进口生丝和素锦,进行织染加工,然后转手高价卖给罗马。

替代安息人的统治而建立起来的萨珊王朝,是一个比安息王朝更加强盛的朝代,史称萨珊波斯帝国,强盛富足的社会意味着对丝绸更加旺盛的需求。然而,此时东方强大的汉王朝覆灭,接下来的魏晋南北朝都是一些短命王朝,忙于你争我夺,根本无力控制广袤的西域地区,丝绸贸易因此受阻。为满足国内的丝绸需求和对西方的丝绸贸易,强大的萨珊王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从中国南方进口丝绸原料。然而,随着进口成本的增加,波斯变本加厉地擡高对西方的成品丝绸出口价。

游新疆:想了解西域古丝绸之路,就要知道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

(丝绸之路上的骆驼商队马帮)

东晋咸和五年(330),罗马帝国一分为二,建都君士坦丁堡的东罗马帝国自恃强大,不满波斯从中盘剥,于是通过海上丝绸之路自己进口丝绸原料,并在现今的叙利亚地区建立起了自己的丝绸加工业。此举惹恼了萨珊国王沙普尔二世。当时,萨珊王朝与东罗马帝国之间在叙利亚地区本来就因领土争端而时有冲突发生,沙普尔二世又眼见东罗马帝国抢走了自己的丝绸贸易垄断权,不禁怒从心起。

东晋升平四年(360),沙普尔二世不再与东罗马帝国小打小闹,而是亲率大军出征叙利亚,取得完胜,不仅解决了领土争端,将叙利亚地区并入萨珊波斯帝国版图,而且还将叙利亚的丝绸织染工和有关设备尽数掳到波斯本土。为了免除再次被波斯铲断的后顾之忧,他们将丝绸织染加工设置在了君士坦丁堡的皇家作坊内,严禁外面进行丝绸织染加工。这倒是安全了,但也严重阻碍了丝绸织染业的发展,因此东罗马帝国境内成品丝绸的生产始终有限,不能满足社会的大量需求,还得依赖从波斯进口。

作为丝绸出产地的中国当然也深知丝绸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因此严禁丝绸生产技术外泄,严密管控蚕卵、桑种和缫丝工,出境客商在边关口岸都要被搜身检查,中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功地严防死守住了这项技术。东晋元熙二年(420),一位史书上未提及姓名的汉家公主下嫁于阗王,在其夫婿的恳求下,为了换取日后的恩宠,这位公主将蚕卵藏匿于头饰,桑种混入随身携带的草药中,又将几位女缫丝工化装成自己的侍女,成功地将桑蚕养殖和丝绸生产技术带入于阗。当时,对西域有着强大控制力的唐帝国尚未诞生,而掌握着中亚和西域地区控制权的是强大的萨珊波斯帝国。因此,波斯也很快就获得了这项技术。

已经掌握了丝绸生产技术的波斯,尽管仍然从中国进口丝绸原料,但总体来说国内丝绸总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也下降不少。照理说,丝绸出口贸易的价格也应当随之下调,但是波斯却不降反升,大有“世界经济我说了算”的架势。丝绸价格的暴涨让东罗马帝国忍无可忍,只好兵戎相见,但又打不过有着丝绸经济作强大后盾的波斯,屡战屡败,只好忍辱接受波斯人的重利盘剥。

游新疆:想了解西域古丝绸之路,就要知道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

(张骞)

北魏太和七年(483),东罗马帝国查士丁尼大帝登基,他见国内丝绸价格暴涨,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秩序,民众怨声载道,便采用政府限价的办法,规定“严禁每磅丝绸的价格高于八个金苏(每个金苏含4.13克黄金),违者财产全部没收充公”。这真的是一个丝绸比黄金还贵重的时代啊!但这个政府限价远远低于市场价,根本得不到贯彻执行。东魏兴和四年(542),迫于巨大的丝绸经济压力,查士丁尼大帝不得已与波斯开战,结局是三年后签署停战协议,东罗马帝国的堂堂一代雄主不仅赔款黄金五百磅,还将自己医术高超的御医借给波斯国王霍斯陆使用一年。

查士丁尼也不愧为一代雄主,深知买鱼不如买渔的道理,要解决国内的丝绸需求,稳定国民经济,最根本的办法是获得丝绸生产技术。于是,一场围绕丝绸的间谍战展开了。梁大宝元年(550),查士丁尼召见了几位修士,许诺他们若带回蚕桑卵种,必以重金奖赏。这几位修士为避开波斯边关口岸的盘查,不惜绕道北高加索,一路餐风宿露,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又费尽心机,将蚕桑卵种藏匿在空心的手杖中,终将蚕桑卵种成功带回了君士坦丁堡。地中海宜人的气候十分适合桑树生长,桑蚕养殖业在东罗马帝国境内迅速建立起来,随后丝绸生产技术进入西方其他地区。

也就是说,从那个时期开始,欧洲人终于掌握了梦寐以求的中国人的丝绸技术。

游新疆:想了解西域古丝绸之路,就要知道我国养蚕织丝的历史

(古代的西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