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新疆:想了解西域古絲綢之路,就要知道我國養蠶織絲的歷史

(大漠駝隊場景)

如今,很多遊客來新疆,僅限於表面認知絲綢之路是古代運輸絲綢的道路,卻不知道西域古代絲綢之路的歷史淵源,作爲中國人,我想應該更多的瞭解一些關於“一帶一路”上的故事。

早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就是世界上最早養蠶織絲的國家,並且,在公元六世紀以前是世界上唯一飼養家蠶和織造絲帛的國家。遠古神話傳說(夏朝以前)有蠶神嫘祖(黃帝之妃)。她爲西陵氏之女,系黃帝對婚族蜀山氏的一支。蜀之義爲野蠶,經蜀氐馴化後方成家蠶,蜀山氏也因此成爲“蠶業氏”了。

養蠶最早的文字記載,是成書於春秋以前的《夏小正》。該書三月記:“妾子始蠶”,“執養宮事”。“宮”即指蠶室。《夏小正》爲我國現存最早的科學文獻之一。書中就記有“攝桑,委揚”,那個時候就開始植桑養蠶了。《詩經七月》也說:“蠶月條桑, 取彼斧斨,以伐遠揚,猗彼女桑。”說明當時已有桑樹整枝,培植水平已不低了。到商代,養蠶繅絲已成爲一項手工業,絲織物已經成批向外推銷。到春秋、戰國時期,絲織業更有長足的進展,能織出提花文綺、綾羅、織錦、彩錦、錦繡。

遠古時期中原地區,氣候溼潤,水美草豐,桑樹成蔭,具備養蠶造絲的生態環境。據考古發現,山西夏縣西蔭村的新石器遺址中,有經人工切剖過的半個蠶繭化石。那些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精美衣料,自然就吸引了西域遊牧民族,成爲重要的等價交換物,在各族人民中間起着貨幣的作用,並且通過他們流向歐亞草原各地,進而流傳到歐洲大陸的希臘等地。在希臘,許多公元前六世紀晚期到公元前三世紀的雕刻和陶器彩繪人像都穿着細薄透明的衣服,質料柔軟。可以斷定,這種衣料只有中國才能製造,決非野蠶絲織成。

遊新疆:想了解西域古絲綢之路,就要知道我國養蠶織絲的歷史

(傳入國外的絲綢服飾製品)

公元前九世紀以後,在歐亞大陸上的草原谷地,從天山以北草原可以經由哈薩克草原、吉爾吉斯草原、羅斯草原和一些草原谷地到達黑海之濱。在這廣大的區域,主要分佈着斯基泰人、操北伊朗語的塞人和操東伊朗語的月氏人。公元前八世紀,一部分世居中亞北部的塞人,在同樣操北伊朗語的薩爾馬提人的壓力下,從中亞西北部遷到黑海西北,他們在公元前六世紀時與希臘人在黑海的殖民城邦建立了頻繁的貿易往來。塞人部落通過他們的遊牧方式,沿天山北麓通向中亞細亞和南俄羅斯的草原之路。

可以想象的是,這些遊牧民族在中國和遙遠的希臘城邦之間,充當了最古老的絲綢貿易商,他們馳騁的吉爾吉斯草原和羅斯草原成爲絲綢之路最早通過的地方。斯基泰人和塞人在公元前六至三世紀時,充當了中國絲綢的中介商和販運者。在公元前五世紀,中國絲綢已經成爲希臘上層人物喜愛的服裝。周顯王三十二年(前334),馬其頓國王亞歷山大率軍東侵,橫掃西亞、中亞,並經阿富汗南下,侵入印度,建立起東起印度河、中亞細亞,西至巴爾幹半島的“亞歷山大帝國”。部將尼亞科斯和奧尼西克里特已知道再往東走,就是出產“綺”的賽里斯國了。

亞歷山大東徵中有一些人,在今天巴基斯坦的白沙瓦附近居住了下來。那些操希臘語的民族的東移,給東西方文化的交流帶來了新的活力。後來影響漢地佛教藝術和藏傳佛教藝術的“犍陀羅文化”,正是這些具有希臘文化 心理的移民皈依佛教後的產物。 在先秦時代,與草原絲路的開闢相伴隨,中國到印度的通道也開闢出來。這條道路從於闐出發,經過塔什庫爾幹出明鐵蓋山口,越過帕米爾,沿噴赤河上游西行,再由昆都士或巴爾克南轉旁遮普。至晚在公元前4世紀中葉,從昆都士到印度的道路已經打開,因爲馬其頓亞歷山大軍隊就由此入侵印度。這條路由昆都士經過迦畢試,到塔克西拉,然後南下印度。

遊新疆:想了解西域古絲綢之路,就要知道我國養蠶織絲的歷史

(古絲綢之路路線圖)

張騫打通絲綢之路後,絲綢作爲昂貴的國禮和重要貿易商品源源進入安息王朝統治下的波斯帝國。漢甘露元年(前53年),羅馬“三巨頭”之一的克拉蘇與另外兩位巨頭愷撒和龐培爭奪個人榮譽,意氣用事,率軍出征東方,與安息軍隊作戰。結果克拉蘇軍隊慘敗,兩萬餘名羅馬將士陣亡(其中包括克拉蘇的兒子),另有一萬餘人被俘。克拉蘇本人爲免受當俘虜之辱自殺身亡,其首級被呈獻給安息國王奧羅德斯二世,強悍的羅馬軍隊在這場著名的卡爾萊戰役中遭遇慘敗。

據歷史記載,在兩軍鏖戰正激烈的關頭,安息人突然亮出旗陣,霎時間一大片顏色鮮豔奪目的旗子輪番揮舞,在明晃晃的太陽光下刺得羅馬人睜不開眼睛,於是閉着眼睛做了安息人的刀下鬼或階下囚。後來據西方史學家考證,那些鮮豔刺目的旗子就是絲綢。此後,絲綢很快進入了羅馬社會,成爲羅馬社會的高檔奢侈品,而控制着亞歐大陸絲綢貿易的正是波斯這個中間商。波斯從中國大量進口生絲和素錦,進行織染加工,然後轉手高價賣給羅馬。

替代安息人的統治而建立起來的薩珊王朝,是一個比安息王朝更加強盛的朝代,史稱薩珊波斯帝國,強盛富足的社會意味着對絲綢更加旺盛的需求。然而,此時東方強大的漢王朝覆滅,接下來的魏晉南北朝都是一些短命王朝,忙於你爭我奪,根本無力控制廣袤的西域地區,絲綢貿易因此受阻。爲滿足國內的絲綢需求和對西方的絲綢貿易,強大的薩珊王朝開闢了海上絲綢之路,從中國南方進口絲綢原料。然而,隨着進口成本的增加,波斯變本加厲地擡高對西方的成品絲綢出口價。

遊新疆:想了解西域古絲綢之路,就要知道我國養蠶織絲的歷史

(絲綢之路上的駱駝商隊馬幫)

東晉咸和五年(330),羅馬帝國一分爲二,建都君士坦丁堡的東羅馬帝國自恃強大,不滿波斯從中盤剝,於是通過海上絲綢之路自己進口絲綢原料,並在現今的敘利亞地區建立起了自己的絲綢加工業。此舉惹惱了薩珊國王沙普爾二世。當時,薩珊王朝與東羅馬帝國之間在敘利亞地區本來就因領土爭端而時有衝突發生,沙普爾二世又眼見東羅馬帝國搶走了自己的絲綢貿易壟斷權,不禁怒從心起。

東晉昇平四年(360),沙普爾二世不再與東羅馬帝國小打小鬧,而是親率大軍出征敘利亞,取得完勝,不僅解決了領土爭端,將敘利亞地區併入薩珊波斯帝國版圖,而且還將敘利亞的絲綢織染工和有關設備盡數擄到波斯本土。爲了免除再次被波斯剷斷的後顧之憂,他們將絲綢織染加工設置在了君士坦丁堡的皇家作坊內,嚴禁外面進行絲綢織染加工。這倒是安全了,但也嚴重阻礙了絲綢織染業的發展,因此東羅馬帝國境內成品絲綢的生產始終有限,不能滿足社會的大量需求,還得依賴從波斯進口。

作爲絲綢出產地的中國當然也深知絲綢貿易在國民經濟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嚴禁絲綢生產技術外泄,嚴密管控蠶卵、桑種和繅絲工,出境客商在邊關口岸都要被搜身檢查,中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成功地嚴防死守住了這項技術。東晉元熙二年(420),一位史書上未提及姓名的漢家公主下嫁於闐王,在其夫婿的懇求下,爲了換取日後的恩寵,這位公主將蠶卵藏匿於頭飾,桑種混入隨身攜帶的草藥中,又將幾位女繅絲工化裝成自己的侍女,成功地將桑蠶養殖和絲綢生產技術帶入於闐。當時,對西域有着強大控制力的唐帝國尚未誕生,而掌握着中亞和西域地區控制權的是強大的薩珊波斯帝國。因此,波斯也很快就獲得了這項技術。

已經掌握了絲綢生產技術的波斯,儘管仍然從中國進口絲綢原料,但總體來說國內絲綢總量大幅度提高,而成本也下降不少。照理說,絲綢出口貿易的價格也應當隨之下調,但是波斯卻不降反升,大有“世界經濟我說了算”的架勢。絲綢價格的暴漲讓東羅馬帝國忍無可忍,只好兵戎相見,但又打不過有着絲綢經濟作強大後盾的波斯,屢戰屢敗,只好忍辱接受波斯人的重利盤剝。

遊新疆:想了解西域古絲綢之路,就要知道我國養蠶織絲的歷史

(張騫)

北魏太和七年(483),東羅馬帝國查士丁尼大帝登基,他見國內絲綢價格暴漲,嚴重破壞了國民經濟秩序,民衆怨聲載道,便採用政府限價的辦法,規定“嚴禁每磅絲綢的價格高於八個金蘇(每個金蘇含4.13克黃金),違者財產全部沒收充公”。這真的是一個絲綢比黃金還貴重的時代啊!但這個政府限價遠遠低於市場價,根本得不到貫徹執行。東魏興和四年(542),迫於巨大的絲綢經濟壓力,查士丁尼大帝不得已與波斯開戰,結局是三年後簽署停戰協議,東羅馬帝國的堂堂一代雄主不僅賠款黃金五百磅,還將自己醫術高超的御醫借給波斯國王霍斯陸使用一年。

查士丁尼也不愧爲一代雄主,深知買魚不如買漁的道理,要解決國內的絲綢需求,穩定國民經濟,最根本的辦法是獲得絲綢生產技術。於是,一場圍繞絲綢的間諜戰展開了。樑大寶元年(550),查士丁尼召見了幾位修士,許諾他們若帶回蠶桑卵種,必以重金獎賞。這幾位修士爲避開波斯邊關口岸的盤查,不惜繞道北高加索,一路餐風宿露,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又費盡心機,將蠶桑卵種藏匿在空心的手杖中,終將蠶桑卵種成功帶回了君士坦丁堡。地中海宜人的氣候十分適合桑樹生長,桑蠶養殖業在東羅馬帝國境內迅速建立起來,隨後絲綢生產技術進入西方其他地區。

也就是說,從那個時期開始,歐洲人終於掌握了夢寐以求的中國人的絲綢技術。

遊新疆:想了解西域古絲綢之路,就要知道我國養蠶織絲的歷史

(古代的西域)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