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是指发生在1942年夏初的苏军在南翼的一次大规模攻势,铁木辛哥正是这次攻势的总指挥,苏军投入了两个方面军的强大兵力,却未能取得像样的战绩,德军以很小的伤亡粉碎了苏军的进攻,并围歼了大量的苏军,这是一次彻彻底底的失败,多达24万名红军士兵被俘,所以说铁木辛哥送了一波「人头」也不为过。

1942年东线的南翼战线上,苏军在哈尔科夫的南面,即伊久姆附近深深的插入德军的防线后方,形成了一个突出部,这个突出部将南翼的德军一分为二,同时威胁著哈尔科夫、波尔塔瓦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这三个重要的交通枢纽和补给中心。无论是德军还是苏军都将注意力放在了这个重要的突出部上,对于德军的夏季攻势而言,首要的前提就是消除这个突出部,确保前进基地的安全,改善前线的态势。而对于苏军而言,则企图利用这个突出部作为一个理想的进攻跳板,从而对哈尔科夫发起强大的钳形攻势,占领这个南翼最重要的工业中心。

但是苏军的进攻比德军更快,提前了一周左右,起初的攻势非常迅猛,两路的攻势都达成了突破并向纵深挺进,在哈尔科夫附近的德军第6集团军勉强挡住了苏军的北部进攻,但是对于实力更为强大的南部进攻苏军却无能为力,苏军先锋已经逼近了波尔塔瓦,那里是德军南方集团军群的司令部所在地,形势对于德军为岌岌可危。

德军并没有将主力部队投入到正面的阻击中,而是集中到了苏军的左翼上,因为苏军越向西挺进,其侧翼暴露的就越危险。德军能否在苏军调集兵力加强侧翼的掩护前就发起进攻决定著这场战役的胜负。由于德军此前就在计划一场攻势作战,所以在南翼集中了相当强大的机械化部队(1个装甲集团军和1个步兵集团军),这样德军就具备了迅速发起反击的前提条件。苏军完全没有料想到德军的反击会如此的迅速而又猛烈,突入德军后方的苏军进攻部队被合围了,被包围的两个苏军集团军经过了三天惨烈的突围作战最终崩溃,两个集团军司令阵亡,铁木辛哥损失了22个步兵师和7个骑兵师,1250辆坦克和2000门大炮。苏军原本想包围德军,结果被包围的反而是他们自己。


我来说一个普遍现象,苏联红军时期的战争也好,早期俄罗斯参与各场战争也罢,在苏军(或俄军)中,像朱可夫这种有战术意识的将领,简直是凤毛鳞角、屈指可数。绝大多数将领都是铁木辛哥这种榆木脑袋的家伙,他们打仗,就凭两条:

第一、苏联红军的所谓名将,指导思想大多是凭借著压倒性的人海战术、火力装备的绝对优势而打败对手,没有绝对优势,就不会打仗了;

第二、红军士兵们也崇尚「乌拉冲锋」、动不动就蜂拥而上、踏尸前进!勇敢是勇敢,但是伤亡也惊人!

因此,欧洲军事家们给俄罗斯军队(包括苏联红军在内)取了一个绰号:「欧洲压路机」,对付压路机的战术,其实也非常简单,那就是:避其锋芒、两翼迂回、抄其后路、薄皮大馅包饺子!

二战期间,德国人把这一套把戏玩得是炉火纯青: 明斯克会战、斯摩棱斯克会战、基辅会战、台风行动,哪一次战役不是五、六十万的苏军俘虏?

相比之下,铁木辛哥元帅在哈尔科夫才给德国人送上「20多万颗人头」,这还算是苏军将领中的消费节俭型人才,不应该受到批评。


寒冷的冬天结束后,时间到了1942年,苏德双方统帅都在寻找翻盘的机会。经历了莫斯科惨败后,希特勒将目光转向了南翼,决定集中力量夺取石油资源丰富的高加索地区。在铁木辛格的坚持下,斯大林同样将视线转向了南部地区,希望用一次进攻打破德军的部署。于是一场以攻对攻的战役就此爆发,最终这场战役以铁木辛格狂送人头而告终。

(铁木辛格)

莫斯科战役结束后,乐观情绪开始蔓延,斯大林和铁木辛格就是乐观派中的代表。盲目乐观让斯大林放弃了暂时性防御战略,批准了铁木辛格的进攻计划。同时,盲目乐观也让铁木辛格误判了形势,他甚至连德军兵力都没有弄清就发起了进攻,结果苏军顺势送了26万人头。

(苏军作战计划)

德军确实没有料到苏军的进攻,铁木辛格的进攻起初非常顺利,苏军坦克三天就推进五十千米。德军迅速调整部署,克莱斯特装甲集团军群加入战斗后,战场形势瞬间逆转,一场围歼战就此上演。在第6集团军的帮助下,第一装甲集团军成功将苏军的三个集团军包了饺子。硝烟散尽,24万苏军成了俘虏,同时苏军还损失坦克652辆,火炮近五千门。此战过后,西南方面军元气大伤,苏军南翼防线出现了一个巨大的缺口,至此苏军已无力阻挡德军的钢铁洪流。

(遗弃的苏军坦克)

第一次哈尔科夫进攻战役的失败不仅让苏军损失了大量兵力,也让苏军失去了一大批优秀的指挥员,更让斯大林格勒陷入了危机。这波「送人头」成了铁木辛格一生最大的耻辱,而他也被斯大林调集了一线。不过苏军也因祸得福,他们的头脑渐渐冷静了下来,积极的防御战略开始实施,最终在斯大林格勒苏军取得了胜利。


关注战情解码,了解更多军事资讯!

(图片来源于网路,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铁木辛哥在哈尔科夫送了德军一波人头,其实说的是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指挥的哈尔科夫进攻战役,这次战役由铁木辛哥指挥的苏西南方面军和南方方面军对德国占领下的哈尔科夫发动的反攻战役,这次战役导致苏军重大伤亡。铁木辛哥的想法

1942年,苏联在莫斯科方向已经抵挡住了德军的进攻,那么在南方战线,乌克兰首都基辅已经被德国人占领,黑海沿岸的克里木刚刚被曼施坦因第11集团军攻陷。斯大林在一次商讨夏季战役方案的最高防务会议上,召集了许多高级将领,说到:「莫斯科会战是战争的转折点,我军在冬季作战中给了敌人很大打击,使一贯轻视我军的希特勒大为震惊。现在德国人已感到兵力不足,补充困难,已无法全线进攻。我军要进行积极防御,积蓄力量,但不是消极等待,在适当时机、场合主动出击,打乱敌人部署,夺取战场主动权。」铁木辛哥十分同意斯大林的观点,但此时的铁木辛哥和斯大林一样,对战争的形势还过于乐观。于是,铁木辛哥决定以西南方面军进攻哈尔科夫的德军,打乱德军部署,这个想法得到了斯大林的支持。于是,一场苏军在哈尔科夫的进攻战开始了。

图2:铁木辛哥

哈尔科夫战役初期

1942年5月12日,铁木辛哥发动进攻进攻。进攻的初期,苏军进行得很顺利,苏军的坦克在三天之内推进了50千米,德国第六集团军受到了猛烈进攻,德国人惊慌失措。但是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这时候希特勒动用了克莱斯特的第一装甲集团军对苏联西南方面军发起进攻,形势也发生了变化。

图3:克莱斯特

形势反转,德军反杀

德军调集兵力后,迅速突破了苏联第九集团军的防线,并直接威胁到了苏西南方面军突击集群的后方。然后此时铁木辛哥还是十分自信,但他不清楚进攻的正面德国正囤集了100个师的重兵,当德军反攻时,还以为只是德国小股部队的滋扰,三天后才做出反应。战机稍纵即逝,保卢斯的第六集团军和克莱斯特的装甲军群合围了苏联三个集团军,苏军损失惨重,24万苏军被俘,此外,还损失了3位将军,包括西南方面军副司令员科斯坚科将军、第57集团军司令员波德拉斯将军和战役集群司令员博布金将军,这一仗使西南方面军元气大伤,铁木辛哥也把此战役当成了终生的耻辱。

图4:哈尔科夫战役

铁木辛哥的结局

铁木辛哥战败后,斯大林撤销了西南方面军,铁木辛哥担任新成立的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员,但他只担任了10天就被免去职务,从此再未被斯大林委以重任。但这个战役给斯大林泼了一桶冷水,让斯大林彻底清醒了过来。铁木辛哥在哈尔科夫光是俘虏,就送了24万个人头,何况那些战死的苏军,铁木辛哥吃了一个大苦头,但为时已晚。

图5:哈尔科夫战役中的一辆自行火炮

首先希望小伙伴们点个赞,关注我,有什么问题积极在下方评论,我会继续更新更多二战史的内容。


提出这样的问题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和对他们家属的伤口上撒盐。我们不希望战争,但当被侵略时,每一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只是希望统帅和将领们能在战时严谨审慎地对待每一场战争,因为每一个战士都是国家和各自家庭中的精英,他们都伤不起!我们都庆幸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幸福平安的国度,正是因为我们上下同心,努力奋斗,所以我们必将迎来繁荣和富强!


哈尔科尔战役德军俘虏苏军25万人你说孬将铁木辛哥是不是在送人头


哪里打仗都是送人头。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