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恒是刘邦的第四个儿子,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汉文帝。

他之所以能够当上皇帝,捡了一个「大漏」。

为什么说刘恒是捡了漏呢?咱们慢慢说!

提到刘恒,就不得不提到刘恒的母亲薄姬,薄姬原本是魏王魏豹的后宫妾氏。

因为魏豹造反被刘邦给灭了,薄姬作为战利品也被刘邦顺势收到了自己的后宫。

刘邦对薄姬也仅仅是新鲜了一阵子,生了个儿子就忘到脑后了。

所以刘恒不被刘邦喜欢,是因为薄姬失宠了,刘邦不喜欢薄姬,还会喜欢刘恒吗?

也许正因为如此,薄姬和刘恒才没有被吕后干掉。

刘邦生前将刘恒封为代王,薄姬带著刘恒就藩代地,低调做人,从来不参与中央的权利争斗。

吕后死后,周勃、陈平等人诛杀褚吕,恢复汉室刘姓,大臣们一致认为代王刘恒贤能,符合当皇帝的条件,符合各位大臣功勋集团的利益,于是大家集体推选刘恒担任新的皇帝。

刘恒当上皇帝后,果然不负众望,修生养息,发展农业。实施了一系列的国家政策,使得汉朝的国力日渐强盛。

刘恒能够成为一代明主离不开大臣的辅助,但是最重要的是幼年的经历和薄姬的教育。


刘邦总共8个儿子,从大到小排列为: 齐悼惠王 刘肥 (曹姬生) 汉惠帝 刘盈 (吕后生) 赵隐王 刘如意 (戚夫人生) 代王/汉文帝 刘恒 (薄太后生) 梁王 刘恢——吕太后时候降为赵共王 淮阳王 刘友——吕太后时候降为赵幽王 淮南厉王 刘长 燕王 刘建齐王刘肥的母亲是刘邦未称帝时候就跟著刘邦了,当时没有名分,刘肥是私生子,碍于身份的原因,刘肥做太子是没有希望的。但是刘邦这个人还念及和他母亲的旧情,所以早早的就封他为齐王了。领七十多座城池,也是封邑最大的诸侯王。但刘邦死后,吕后专权,吕后认为齐王会对自己儿子刘盈造成威胁,曾召入宫中欲用毒酒加害,刘肥在自己谋士建议下把最富庶的三座城池献给吕后女儿做礼物,吕后才放过刘肥,得以善终。

刘盈是刘邦的嫡长子,刘盈这个人心地还是不错的。可能有点懦弱,因为母亲太强悍的关系,由于吕雉的一手运作,也做上了皇位,他就是汉惠帝,可惜寿命太短。

刘如意是刘邦和最受宠的戚夫人的儿子,刘邦曾经因为刘盈太懦弱想立刘如意为太子,这也为刘如意的坦途埋上了地雷呀。刘邦死后,吕雉把戚夫人祸祸个人不人鬼不鬼的,刘如意也离奇的死亡了。

梁王刘恢被迫娶了吕雉的侄女,这个女人依仗吕雉的权利,根本不把梁王放在眼里,他不但不让刘恢碰其他的妃子,还暗中加害梁王的妃子和女儿。梁王不堪其辱,在一个月黑风高的夜晚悬梁自尽了。

刘友。刘如意死后,被吕后封为赵王,强迫刘友娶吕氏宗女为妻,但是刘友对这种婚姻也很反感,不过他没有像刘恢选择自杀,而是去宠爱其他妃子。但是这却惹恼了这位吕氏宗女,她向吕后告了一状,最终刘友被吕后召入都城,他应该是饿死的。

淮南王刘长,刘邦第七子。于前196年被封淮南王。文帝时,骄纵跋扈,常与帝同车出猎;在封地不用汉法,自作法令。前174年,与匈奴、闽越首领联络,图谋叛乱,事泄被拘。朝臣议以死罪,文帝赦之,废王号,谪徙蜀郡严道邛邮,途中不食而死。

燕王 刘建是打猎时候被野狐狸咬伤,感染而死的,他的死是个意外,唯一一个意外死的。

看了刘邦这些儿子的下场,你就能看出来为什么刘恒能当上皇帝了,因为没得选。为什么刘恒没被吕雉害死呢?因为刘恒和他的母亲都不得宠,吕雉根本没把他当回事,所以他才得以存活下来。刘恒称帝这个事情告诉我们做人要低调!


汉高祖刘邦有八个儿子,庶长子刘肥,嫡长子刘盈,三子刘如意,四子刘恒,五子刘恢,六子刘友,七子刘长,八子刘建。

八个儿子中有两个儿子后来登上皇位。一个是皇后吕雉所生的刘盈,刘邦去世后顺理成章继承刘邦的大统做了皇帝,史称汉惠帝,而刘邦四子刘恒最不受刘邦待见,出乎意料的成了一代圣君,创建「文景之治」,为后世所传颂,那么刘恒是如何成为一代圣君的呢?

刘恒是刘邦和薄姬一夜情的结晶,汉高祖、吕后皆不看好母子二人,任其在封地代自生自灭。当刘邦病逝,吕后专权一一除去刘氏诸王,对穷乡僻壤的刘恒网开一面,吕后病逝,大臣们诛杀吕氏一族,迎回刘恒为帝,刘恒勤政爱民,励精图治,创「文景之治」,成为一代圣君。有书君认为有以下四个方面的原因:

一、母亲薄姬位卑为刘邦所不宠,刘恒得以保全性命。

刘恒的母亲薄姬地位卑微,曾是魏王的妃子,但魏亡后,刘邦接收了魏国的国土珠宝及美女。薄姬长得风姿绰约,刘邦好美色,自然收入后宫,幸而与刘邦有过一夜情,而这一次邂逅便让薄姬怀上了龙嗣,在公元前203年生下刘恒。

刘邦后宫美女如云,从那一夜之后就很少见薄姬,更谈不上宠爱,以至生了刘恒,刘邦也爱搭不理,好像没这个人一样。

吕后好妒,对刘邦的宠妃一个个幽禁在宫中,不许和儿子们见面,独有薄姬娘家没几个人,地位又卑微,凡事不争,安分守己,逆来顺受,刘邦又不待见,吕后觉得这样出身的薄姬对自己不构成威胁,所以当刘恒八岁封为代王去为刘邦戍守边疆时,薄姬也跟著去了山西,吕后居然放行了。

这样两母子在山西相依为命经营了十五年,虽然辛苦,但也相安无事,保全了性命。

二、嫡母吕后专权尽杀刘氏皇子,为刘恒铺平道路。

刘邦十分宠爱戚夫人,爱屋及乌,对戚夫人所生刘如意也宠爱有加,在戚夫人的泣请下,想废了刘盈立刘如意为太子,周昌等众大臣劝谏废长立幼,废嫡立庶不明智,吕后听张良建议,赶紧请来商山四皓,刘邦才断了废立之念。

公元前195年,刘盈继位,吕太后专权,先是把刘邦最宠爱的刘如意毒死,后又把如意之母戚夫人做成「人彘」[zhì],刘盈亲眼见到惨状,吓出一场大病,此后天天声色犬马,无心朝政。

公元前193年,刘肥来京拜见惠帝,吕后发现刘肥不尊君臣之礼,坐在上座,又要毒杀刘肥,汉惠帝救下刘肥,刘肥献了城阳郡给鲁元公主,叫鲁元公主为干娘,这才幸免于死,但郁结成疾,几年后去世。

公元前188年,刘盈抑郁而亡,吕后立幼太子刘恭为帝,开始临朝主政。

开始一一排杀刘姓皇子,以除隐患。赵王刘友娶了吕后之侄女,但这刘友偏偏不喜欢自己的王后,却专情于别的王妃。吕王后也是个醋坛子,找到吕后告状,居然说刘友要谋反,吕后召刘友进京,关押在官邸,不给吃喝,刘友不久就饿死了。

梁王刘恢本来有老婆,吕后为政治联姻,把吕铲之女塞给刘恢为王后,这王后既然毒杀了刘恢原来的老婆,还监视刘恢的行动,让他没了自由,刘恢生无可恋,便自杀身亡。

燕王刘建打猎时被狐狸咬伤,得狂犬病去世。除了吕后养子刘长,刘姓皇子基本去黄泉与刘邦团聚了。

吕后对刘宗室皇子不断残杀,刘恒以戍边为由,有幸生存下来。吕后为了自己的权欲,间接为日后刘恒登基铲平了道路。

三、刘恒低调韬光养晦,众臣铲除吕氏一族,扶刘恒上位。

刘恒在封地代国循规蹈矩,一直十分低调随和,从不与人结怨,在代地发展农业生产,与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把代地那不毛之地治理得井井有条,丰衣足食。

刘恒十分节俭,从不讲排场,对属地百姓宽容大度,性格又十分稳重,办事小心谨慎,给朝中众臣老实可靠的印象。

吕后称制十六年后去世,汉朝大臣陈平等迫不及待地铲除吕台、吕产、吕禄等吕氏外戚,又废了吕后曾立的傀儡皇帝刘弘(非汉惠帝所生),众大臣商讨遵守刘邦旨意「非刘姓子弟,不得封王」,决定迎接外戚势力不大,刘邦四子,恭俭有为,温良仁厚的刘恒为帝。

刘恒谨慎的先派舅舅薄昭打前站,做探路先锋,快到京城,又派心腹宋昌入城一探究竟,最后看到诸臣都十分恭顺,才放心进城接受玉玺,陈平等扶持刘恒登上皇位。

四、刘恒励精图治,宽俭待民,「无为而治」成为一代圣君。

公元前180年,刘恒称帝,时为汉文帝。马上封侯拜相,对原来刘氏诸王恢复王候,对铲除吕氏一族有功者,一一分封,还对随父亲建国的老功臣,论功行赏,封官晋爵,巩固了汉文帝的帝位。

汉文帝又令宋昌等亲信掌管军权,对皇宫、京城严加防护,保证皇室成员安全。

刘恒便开始治理国家,他知道得民心者得天下,他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减轻老百姓赋税,宽俭待民,废除肉刑等让汉朝经济得到发展,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综合国力日益强盛,最终开创了「文景之治」。

综上所述,刘恒两母子位卑势弱不受宠,无后台反而因祸得福,保全了性命,这为刘恒成为一代圣君提供了最根本的基础。

吕后的「除苗」工程,让刘邦的儿子一个个去父皇那儿报到去了,只留下刘恒和刘长,而刘恒为长也更仁厚,吕后的残暴行为反为日后刘恒成为一代圣君提供了政治上的保证。

众大臣慧眼识真龙,扶刘恒上位,为刘恒成为一代圣君提供了最直接的保障。

刘恒的勤俭治国,轻徭役减赋税,废酷刑,最终成就了刘恒一代圣君的美名。

刘恒就这样奇迹般地成为了一代圣君,就像书写了一部人生传奇,最不受父王待见,却开创了「文景之治」,德厚侔天地,利泽施四海,为后人所敬仰,汉文帝手握一手烂牌却打出了「王炸」的格局!有书君欣然为之点赞!

有书君语:一直倡导终生学习的有书君今天给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读的52本高分畅销好书,免费领取。从认知思维、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维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阅读计划。

活动参与方式:私信回复「福利」或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免费领取。限时福利,先到先得哦~


刘恒,汉高祖第四子,母薄姬,出生于长安,是《二十四孝》中亲尝汤药的主角。 太史公司对刘恒有过这样的评价:孔子言『必世然后仁。善人之治国百年,亦可以胜残去杀』。诚哉是言!汉兴,至孝文四十有余载,德至盛也。廪廪乡改正服封禅矣,谦让未成于今。呜呼,岂不仁哉!

由此可见,汉文帝刘恒在后世人心中是有著极高的地位的,不过,当时的刘恒可并不受到汉高祖刘邦的待见,那么,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又是如何开创「文景之治」,成为一代明君的呢?

首先,我们来说一下刘恒的第一阶段,即他是如何登上皇位的。

刘恒是在汉高祖四年(前203年),由母亲薄姬生下,不过,虽然薄姬给刘邦生了个儿子,却仍然没有得到刘邦的宠幸,因为刘邦前前后后共有八个儿子,并且刘恒性格软弱,不太讨刘邦喜欢,再加上薄姬原本是汉朝叛将魏豹的妃子,因其有些姿色,才被刘邦招入后宫,但是,刘邦除了宠幸过一次薄姬,就再也没有后续了,结果就是,俩个都不受刘邦待见的人,统统被刘邦发配到了代地(离皇城很远。)

可惜天有不测风云,本以为被发配「边疆」,再无出头之日的刘恒,反而因为其远离皇城,从而并没有被卷入到当时的皇权争斗中。刘邦去世后,公元前195年,刘盈继位,吕太后专权,汉朝陷入了外戚干政的漩涡,吕后这个人心眼很小,刘邦在世时,吕后尚惧其三分,但是所有惹她烦心的人都被她记下了,把持朝政大权后,吕后首先除掉了刘邦最爱的戚夫人和其儿子刘如意。

接著,吕后知道自己把持大权,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她开始一一除掉刘氏皇子,从刘邦的长子刘肥开始,吕后前前后后除掉了刘邦的四个儿子。虽说刘邦有八个儿子,可也禁不住吕后这样杀,再加上一个因打猎受伤去世的燕王刘建,最后就只剩下了刘恒和刘长俩个人(惠帝刘盈受不了吕后的压迫抑郁而终),吕后之乱被平息后,因为代王刘恒采取修养生息的政策,所以封国内一片祥和,百姓们都很信服刘恒,于是乎,重大臣商议决定,由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迎立代王刘恒入京,是为汉文帝。

第二阶段,称帝之后的刘恒,是如何开创文景之治的。

因即位不易,刘恒下定决心要尽快整合皇权体制,以恢复和加强国家政权的运转能力。他首先命自己的亲信势力掌握军权,保证自身安全,然后,采取恩威并施的策略,一方面大力封赏功臣,另一方面也对起兵叛乱的刘氏宗亲严厉镇压,削弱诸侯国的力量,巩固皇权。

把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刘恒开始颁布各项政策,政治上:改革刑制,令列侯归国,废除过关用传制度,入粟拜爵,改善农民处境。经济上:安民为本,减省租赋,减轻徭役。除此之外,在军事上和其它各个方面,文帝都发布了各项利于发展的政策,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自此,文景之治的盛世开启,汉文帝刘恒也成为了一代圣君,受到后世人的褒奖。


刘恒也就是历史上鼎鼎大名的汉文帝,他在刘邦活著的时候,是不受刘邦待见,正是因为如此,所以,在他当上了皇帝之后,这才显示出来了刘恒超凡的能力的。这么说吧,刘恒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成为一代圣君,除了自身的能力之外,还有一些幸运的因素在里面。

下面我们分别来说一下:

先说刘恒的个人能力。

1、刘恒这个人做事特别的谨小慎微,他明白生在皇室里,是最危险的一件事。再加上自己本来就不受父亲刘邦的待见,所以,他一直都是在刻意的做老实孩子。因为他知道,只有这样,谁都不得罪,才能够保全自己的性命。

所以,在刘邦的八个儿子中,可以说刘恒是最不起眼的一个,也是存在感最弱的一个。

2、刘恒尽管不起眼,但是,他十分的攻于心计。他明白这个世上,最不能得罪的人就是吕后。尤其是在刘邦去世以后,吕后看刘邦的其它儿子,一个比一个不顺眼。这时候吕后恨不得把刘邦的儿子都给处死,然后提拔自己的吕家人来称王称霸。

刘邦的儿子中,刘如意、刘恢和刘友,三个人都是吕后给杀了的。而且三个人都做过赵王,也就是说他们都是死在了赵王的任上。

当吕后要对刘恒下手的时候,也是要让刘恒当赵王,毕竟以前的三任赵王都被吕后给杀了,赵王的位置有空缺了出来。

此刻,所有的人都知道,只要当了赵王,就如同被吕后放在砧板上的鱼一样,可以任其宰割了。

但是,刘恒接到吕后发给他的赵王任命书的时候,他并没有去了。而是以打太极的形式,解决了这场危机。

他告诉吕后,我们代国正好和匈奴相邻,我镇守代国十几年,没有人比我清楚怎么抵御匈奴,赵国我就不去了。我甘愿为母亲守护边疆,抗击匈奴继续镇守代国。

吕后看到刘恒给力自己这样的回复,竟然还有点小小的感动。所以,她最终也就放过了刘恒一马。

3、当吕后去世,诸吕被灭。刘恒被众臣接到宫中当皇帝的时候,他一直忙活到了半夜才睡觉。

因为他深知,只有自己信任的人,掌握了兵权,他才能够去休息。所以,他就把原来掌兵权的人,都给换成自己从代国带来的人。

等所有的事情,安排完之后,他才去休息,这说明刘恒本就是一个老道的政治家。

再说刘恒的幸运:

1、刘恒的幸运也是和吕后有关。因为若是没有吕后在,刘邦的众多儿子就不会死,刘邦的众多儿子不会死,皇位就落不到他的头上。

本来刘邦去世之后,是把皇位传给了吕后的儿子刘盈,可是当刘盈当了皇帝之后,吕后把戚夫人制成了人彘,刘盈见了之后,给吓病了,这一病就是一年的时间。

待刘盈病好之后,他再也不理朝政了,而是纵情于酒色之中,在他24岁的时候,就早早的驾崩了。

刘盈去世之后,吕后感到不安全,所以,他开始屠杀刘邦的儿子了。就这样直接或者间接死在吕后手里的刘邦的儿子有五个。

最终在吕后去世的时候,活下来的刘邦的儿子,就剩下两个了,一个就是刘恒,另一个就是刘长。

2、吕后去世之后,刘邦的孙子刘襄起来开始要去剿灭吕后的吕姓亲戚去了,因为此刻吕后把他们老家的人,都给弄到朝廷当了高官。

刘邦的子孙对吕后的这一行为,都感到不满,但是,又惧怕吕后的淫威,所以,也不敢发作。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们只好在吕后去世后开始反抗了。刘邦的孙子刘襄就是第一个站出来诛杀诸吕的人。

可是,当诸吕被灭之后,大臣在推举新的皇位继承人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选择功劳最大的刘襄,而是选择刘恒。

3、为什么会选择刘恒呢?

原因就是刘恒是刘邦的儿子,而且他还比较老实。对比于刘襄,刘恒算是一个老实人,大臣觉得找一个老实的人当皇帝,他们大臣的日子相对来说比较好过一点。所以,这就是选择刘恒,不选择刘襄的原因。

不是说刘邦还有一个叫刘长的儿子,也存活于世上嘛,为什么不选他呢?

没错,刘长也是皇位继承人的最佳人选。可是,刘长是吕后养大的。正是因为刘长和吕后的感情相对来说比较深。

所以,刘长不可能被选为皇帝的继承人的。毕竟,诸吕之所以被杀,功臣们也是有功劳的。

正是因为如此,所以,皇位最终落到了刘恒的头上。

综上所述:刘恒之所以能当上皇帝成为一代圣君主要是:

1、吕后屠杀了刘邦的几个儿子,给刘恒清除了很多竞争对手。

2、吕后去世,刘襄起兵,功臣们屠杀了诸吕,刘恒成为了最大的赢家,他坐收了渔翁之利。

3、刘恒做事不显山不露水,给人一种很老实,无欲无求的感觉。

所以,他即逃过了吕后的诛杀,又骗过了大臣,最终当上了大汉的皇帝。

4、他当了皇帝之后,排挤推举他做皇帝的大臣,选拔资历比较浅,且有才能的人。正是因为如此,所以,他把大汉推到了一个圣世,开创了文景之治。


刘恒当上皇帝是属运气,一代圣君则源于性情。

刘恒的好运

刘恒是刘邦的第四子,八岁就被封为代王,非嫡非长,本应就是个富贵王爷到头。

但是由于二哥惠帝早死,三哥如意太子又被吕后鸩杀,一时皇宫之主又有了空缺。

周勃诛杀诸吕后,便迎刘恒入宫。这是文帝从未想过的,所以一路上一直派人在前面打探,一步步前进。

圣君的性情

如果说这个皇帝之位是从天而降,那文帝这个圣君便是上天注定。

楚汉之后,诸吕又为祸八年,天下急需休养生息。

文帝生性平和无所求,所以也能做到与民休息,造就盛世开端。


汉文帝刘恒的这个皇帝完全是捡的,因为在他之前已经经历了四任皇帝,分别是老爸高祖刘邦、老哥惠帝刘盈、两位侄子少帝刘恭及后少帝刘弘。按理说皇帝已经传到子侄辈,已经轮不到他这一茬了。但是吕后去世,刘邦的旧臣丞相陈平和太尉周勃、朱虚侯刘章携手清除吕氏势力。而当时在位的小皇帝刘弘是吕后所立,现在换成没有吕氏背景的皇帝也就势在必行,就这样没有任何背景,又是刘邦儿子的刘恒就成为了众大臣眼中的香饽饽。

一、皇帝是怎样炼成的

当然在君权神授的时代,任何有为的君王都是上天早就指定好的,刘恒皇帝也不例外。刘恒的母亲薄姬,就是前魏国宗室之女魏媪与一位姓薄的男人私通生下的。之后前魏国贵族魏豹反秦,自立为魏王,魏媪就将自己的私生女送进魏王宫中。由于之前魏媪到许负那里看相,结果预测女儿薄姬将来能够生下天子。估计魏豹也听到了这样的评语,在刘邦与项羽相持之时,背叛了刘邦。结果刘邦在打败项羽之后进行秋后算账,派曹参等人攻打并俘虏了魏豹,薄姬被送进宫中织布的工房。

直到有一天,汉高祖到织布工房中看见薄姬,同样估计刘邦也听到过许负的断言,就诏令纳入后宫,然后就忘了有此事的存在。由于当初薄姬与管夫人、赵子儿都年轻时非常相爱,彼此互相约定说:「将来不管哪个先富贵了都不要忘记同伴好友。」后来管夫人、 赵子儿最先受到刘邦的宠幸,二人就将以前相约的誓言告诉了刘邦。老刘一听非常感动,当天晚上就睡了薄姬。第二天早上薄姬就说:「昨夜我梦见有苍龙盘踞在我肚子上。」老刘一听就摸著胡子哈哈大笑,心想:「昨天晚上在你肚子上的不是老刘我嘛。」于是对薄姬说「这是一个吉兆啊,你得感谢老刘我为你成了这件好事。」于是二人再来一次疯狂,就这样薄姬就有了身孕,生下儿子刘恒。

刘邦死后,吕后对刘邦的后宫来了一次清洗,凡是刘邦生前非常宠辛的妃子都被幽禁起来,同时将她们的儿子都发往封地。薄姬在与刘邦疯狂了那一次之后,就被刘邦忘到爪哇国去了。吕后也就没有为难这个同病相怜的女人,让其随儿子刘恒前往封地代地,作代王的太后去了。

吕后死后,众大臣开始清洗吕后的势力,换皇帝势在必行。但是新皇帝必须符合两个条件:一是与吕后势力没有瓜葛;二是没有强大的外戚势力。很幸运,这完全为刘恒同志量身定做的嘛,就这样刘恒以无以伦比的优势条件成为了国家一号公务员。

西汉高后八年(前180年),23岁的刘恒进京当了皇帝。经历过四任皇帝的刘恒已经在政治上非常成熟了,懂得如何刚柔兼济,巩固自己皇帝的权利。

二、一代圣君是怎样炼成的

①在进京的路上,就提前派舅舅薄昭先到长安探听虚实,到离长安城五十里的时候又派属下宋昌先进城探路。

②群臣迎刘恒于渭桥,当周勃提出要私下禀陈时,被刘恒手下当面拒绝;当周勃当场呈上天子玉玺,刘恒再次当面推掉。这就说明刘恒此时已经进入了当皇帝的角色,皇帝无私事,天子玉玺是国之重器,岂能私相授受。

③即位后首先任命自己的心腹宋昌、张武为卫将军和郎中令,负责守卫皇宫、京城,从根本上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跟著对于拥立功臣们进行赏赐、封官晋爵;第三对遭到吕后贬斥的刘姓王恢复了爵位和封地;第四对跟随父亲刘邦开国的功臣们进行赏赐、分封。就这样刘恒先后分四步将朝野上下的人心全部笼络起来,在京城站稳了脚跟。

④树立君王权威,对周勃等功臣进行反复敲打,让周勃这些功臣对刘恒这位皇帝战战兢兢、服服帖帖。

⑤首先济北王刘兴居发动叛乱,被很快平定,刘兴居被俘后自杀;之后严密监视刘姓诸侯王动向,淮南王刘长发动叛乱,尚未行动就被朝廷发觉,刘长被传讯入京后罢去王位,发配蜀郡途中,绝食而死;齐文王刘则死后无子嗣位,刘恒趁机将最大的齐国分为六国;又封刘长的三子刘安、刘勃、刘赐等为王,将淮南国一分为三。

⑥以秦亡为鉴,与民休养生息,崇尚节俭,奉行黄老「无为而治」的政策。罢建露台、废肉刑、罢天下田租,通过这一系列政策,汉朝的社会经济得到了长足发展,文教大兴,国力日益强盛。


刘邦有八个儿子,但是,八个儿子除了刘恒之外,全部都是窝囊废。要说刘邦的儿子当中,能成为圣明君主的,也就只有刘恒了。

为什么要这样说呢?大家听我分析一下。

赵王刘如意和汉文帝刘盈之死。

大家都知道刘邦是把皇位传给了他和吕后的儿子刘盈。但是,这个刘盈真的不是当皇帝的料,最关键的是,他管不了自己的母亲。

刘盈当了皇帝,他的母亲吕后要选择秋后算账了,这时候她先是把戚夫人给抓了起来,然后又把戚夫人的儿子,也是刘邦最为宠幸的儿子,刘如意给骗到了宫里杀害了。

尽管刘盈一直都是在保护著刘如意,但是,百密一疏,他早上去打猎的时候,刘如意没有跟著去,就这一会的功夫,吕后就把他给毒死了。

刘如意去世之后,吕后就把戚夫人残忍的杀害,并且制成了人彘。

为了炫耀自己的成果,吕后还把儿子刘盈找来参观,没想到刘盈胆子很小,他见到戚夫人的惨样,竟然被吓病了。

他这一病,就是一年的时间,等他好了之后,性情大变,再也不理朝政了,最终沉溺于酒色当中,年纪只有二十四岁,就去世了。

你看刘邦的儿子中,已经死了两个了,刘如意和刘盈。

齐王刘肥之死。

刘邦的长子叫刘肥,在刘邦夺了天下之后,刘肥被刘邦分到富甲一方的齐地当齐王。到了刘邦去世之后,刘肥到朝中拜见新天子,也就是自己弟弟刘盈。

在他们聚餐的时候,由于刘肥坐到了主人的位置上,引起了吕后的不满,吕后就想毒死刘肥。

但是,刘盈见状,也要和刘肥喝一样的酒。

最终事情败露,刘肥逃过了一劫。

可是,吕后并没有放刘肥回齐地,而是把他给软禁了起来。刘肥为了逃得一死,开始和大臣商议,如何讨好吕后。

最终刘肥献出了一个成阳郡,给了吕后的女儿鲁元公主,还认了自己的妹妹鲁元公主做小妈。

就这吕后才放过了他,但是,因为吕后经常割他的地,刘肥又不敢公然反抗,最终只能郁闷而亡,死的时候三十多岁。

刘友和刘恢之死

吕后的儿子刘盈去世之后,吕后为了拉拢刘邦的儿子们,就选择了自己吕家的女人嫁给了刘邦的儿子。

刘友和刘恢娶得媳妇,就是吕后的娘家人。

可是,刘友和刘恢的媳妇,仗著吕后这个大后台,骄横无比,经常欺负他们两个,不让他们两个宠幸其他的女人。

刘恢和刘友对吕姓妻子十分不满,所以,就开始冷落他们。

结果他们两个人吕姓媳妇,就去吕后那里告了他们一状,罪名是谋反。

吕后一听这两个人要谋反,所以,一个被吕后围起来活活饿死,一个因为害怕自杀而亡。

燕王刘建之死

刘建是刘邦最小的一个儿子,他倒不是吕后杀死的。他死的时候,还没有成年,是因为打猎的时候,感染了病毒,所以不治身亡了。

不过,刘建死的时候,有个私生子。

当吕后听说刘建有私生子之后,就把他的私生子找到,然后杀掉了。

刘建也就绝后了。

以上刘邦的六个儿子在吕后活著的时候,全部死光光了,你看看是不是他们都很窝囊。

刘恒和刘长活了下来。

最后我们再说存活的两个:一个就是代王刘恒,令一个就是淮南王刘长。这两个人逃过了吕后的魔抓。

刘长之所以能逃过吕后的杀戮,是因为他从小就是吕后养大的,两个人之间是有感情的。

所以,刘长是不可能被吕后杀的。

不过,也正是因为他是吕后养大的,在诸吕被灭之后,他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毕竟,诸吕是功臣派灭的,功臣派不会立一个吕后养大的孩子来当皇帝的。

所以,最终能选择当皇帝的,刘邦的儿子中也就剩下刘恒了。

刘恒是如何逃过吕后的魔抓的呢?

刘恒被刘邦封为了代王,只看这个地方,就知道刘恒是不受刘邦宠爱的,因为代国和匈奴相邻。

在这里经常会发生战争,刘恒就是分了这么一个常年征战之地。

吕后杀了刘友和刘恢之后,他就想对代王刘恒下手了。

但是,无论她如何催促刘恒,刘恒就是不去朝中见她。但是,刘恒不去见她,也是有理由的。

他的理由就是要为母亲,也就是吕后镇守边疆,抵御匈奴。

吕后一听刘恒这样说,也就暂时放过了他。

但是,没有多久,吕后就去世了。吕后去世后,他们吕家被功臣灭了族。正好这个时候,功臣派就把刘恒给接到了宫里,当了皇帝。

本来功臣派选择刘恒当皇帝,以为他比较老实,以后日子比较好过。但是,当刘恒坐上皇位之后,他的真面目才露出来。

原来他之前的示弱都是装出来的。他一上台就安插自己的人,掌握了要职。这样刘恒的皇权就牢固了,就不可能被功臣架空了。反倒是拥立他的功臣,都被他赶回家去了。

所以,也只有刘恒这样有心计的人,才能成为圣明之君。


刘邦一生共有八个儿子,而只有两个儿子最后做了皇帝,一个是吕后所生的刘盈,因为是嫡长子,所以刘邦去世后顺利应当的成为了汉惠帝,但是真正有所以为的是后来成为汉文帝的刘恒,开创「文景之治」,成为一代明君。

那么之前不受刘邦重视,并且处处受排挤的刘恒,是怎么当上皇帝的呢?

刘恒的身世

那么刘恒为什么不被刘邦看中?古代帝王家子凭母贵,而刘恒的母亲薄姬本是魏王的宠妃,刘邦兼并天下,看薄姬风姿绰约,便收入宫中,宠幸过后生下刘恒,而刘邦好色,后宫美女如云,宠幸薄姬过后就再也没有见过她,而对诞下的刘恒也不闻不问。

刘邦在刘恒八岁的时候派他去戍守边疆,而后薄姬也跟著去了山西,这一过就是十五年。

那么被刘邦派去边疆戌守边疆的刘恒,后来为何能成为一代明君?

艰苦的环境养成了坚韧不拔的性格

刘恒八岁便被派往山西戌疆,可以想像,刘恒的母亲薄姬一介女流,而山西人不生地不熟的,为了生存,为了完成父亲的命令,刘恒必须要靠自己来让他治下的百姓,守卫的边疆,以及自己的母亲生活的好,于是在这种环境下,他便养成了步步为营,小心谨慎,沉稳冷静的性格。这就跟其他的众皇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也为他成为一代明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吕后残杀皇嗣,为了刘恒继位铺平道路

说来这也是一个无心之举,刘邦死后,嫡长子刘盈继位,这时吕后的擅权嚣张的本性完全暴露了出来,本在刘邦立太子时,刘邦的爱妃戚夫人很受宠,原本刘邦是想把太子之位穿给戚夫人的孩子刘如意的,最后在众臣力谏下,刘盈的太子之位才坐稳,所以刘盈继位后,吕后开刀的第一个人就是戚夫人,她下毒毒死了戚夫人的儿子刘如意,而后又把戚夫人给做成了「人彘」,但是这一过程被刘盈看到,竟然吓出了病,此后可能是受了打击,天天声色犬马不理朝政,而后吕后又因为刘肥对刘盈不敬又搞死了刘肥,这次不久后,刘盈也郁郁寡欢而死。然后吕后又立刘恭为帝,由于皇帝太小,吕后当时几乎杀害了所有年长的王爷皇子,这时,刘邦的儿子似乎只剩了在山西卫防的刘恒一人,而此时,对于吕后的暴政专权,朝中大臣也是怨声载道。

众臣铲除吕氏,拥立刘恒

对于吕后的暴政众大臣早就看不过去了,就在这时,专政16年的吕后去世,所以趁著这个时机,朝中大臣迫不及待的去除吕后余孽,铲除吕台、吕产、吕禄等吕氏外戚,又废了吕后曾立的傀儡皇帝刘弘,要重立新君,而众大臣商讨要遵守刘邦「非刘姓子弟,不得封王」的旨意,这时,在山西卫防的刘恒进入了大臣们的眼中,刘恒在封地代国循规蹈矩,为人低调随和,在山西发展农业生产,与百姓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把穷乡僻壤的山西治理的井井有条,丰衣足食。朝中大臣们眼中节俭,从不讲排场,对属地百姓宽容大度,性格又十分稳重,办事小心谨慎的刘恒便成了大臣拥立的对象,于是在大臣拥护下,汉文帝刘恒登上帝位。

励精图治,宽俭待民,终成一代明君

刘恒登上帝位后,立刻恢复刘氏诸王的王侯爵位,同时又封赏了铲除吕后余孽的大臣们,对随父亲建国的老功臣,论功行赏,封官晋爵,极大的巩固了汉文帝的帝位。

治理边疆十几年的刘恒明白,得民心者得天下,于是他便采用「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大力减轻百姓赋税,宽俭待民,整顿吏治,废除肉刑,这一系列的政策都让汉朝的经济,政治,军事等方面得到发展,人民过上了富足的生活,综合国力日益强盛,最终开创了「文景之治」。


文景之治,始于文帝刘恒。刘恒之所以能成为一代圣君,与母亲薄姬的教养,与陈平、周勃等贤臣的辅佐有很大的关系。

刘邦在世时,戚夫人有美貌天姿,吕后有雷霆手段,势力庞大,而薄姬二者皆无。薄姬能够生存下来,足以证明其智慧。

薄姬早年是魏豹宫中的美人,魏豹被韩信击败后,薄姬被送到了刘邦身边。然而刘邦并不喜欢这位薄美人,直到一年多后,薄姬才等到了侍寝的机会。也许是天命所归,这次侍寝后薄姬怀上了龙种。不久,便诞下龙子,这就是汉文帝刘恒。

薄姬生下刘恒后,依旧不得宠爱。在子以母贵的后宫,因为母亲不受宠,刘恒自然也不被刘邦待见。储君之位对于刘恒来说,或许是天方夜谭。汉高祖十一年,八岁的刘恒被封为代王。就在第二年,刘邦驾崩了。惠帝刘盈继位,吕后独掌大权。宫中局势变得复杂起来,吕后向刘邦的爱妃们挥起了屠刀。薄姬的不受宠和与世无争的性格,反而成为了母子二人的保命符。薄姬与儿子刘恒顺利到达了代地,逃离了险恶的京师长安。

薄姬不仅清心寡欲,而且生性仁慈。刘恒在母亲的熏陶下,性格仁善,节俭,谨慎,渐渐有了圣君之风。

薄太后母德慈仁,孝文皇帝贤明临国,子孙赖福,延祚至今。——《汉书》

公元前180年,吕后去世。吕氏一族的好日子也就到头了。太尉周勃,丞相陈平联合发动政变,吕产、吕禄等诸吕被一网打尽。有鉴于吕氏之乱,因为薄姬的仁爱之风,于是乎众臣一致决定推举薄姬之子刘恒为新帝。

刘恒继位后,尊薄姬为太后。有贤臣陈平周勃等人辅佐,加之,汉文帝崇尚节俭,又宽以待民,轻徭薄赋,与民休息,一代圣君由此而生。史载,在文帝在位二十三年中,节俭非常,宫中所用,一概没有增加过,更从未干过大兴土木,劳民伤财之事。汉文帝废除肉刑等残酷刑法,和亲匈奴,专一发展生产,大汉之兴盛也由此开始。

孝文帝从代来,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以利民。——《史记》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